(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陕西 延安 727307)
摘要:煤矿顶板稳定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在煤层中开挖的掘进的大断面巷道,由于煤层的强度普遍较低,顶板的层理和裂隙发育,层间结合度低,煤帮完整性差,巷道冒顶、片帮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巷道顶板的维护难度大。文章通过对目前巷道支护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煤巷层状顶板的变形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支护对策。
关键词:顶板稳定;大断面;巷道支护;质量控制
0引言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能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科技攻关的重点,煤炭的生产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里,煤炭的比重将不会低于50%。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使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在煤矿五大事故中,顶板事故发生率、死伤比例居第一位,顶板稳定控制问题非常突出。由于工作面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特别是高抗压液支架的大量使用,使得工作面发生的事故大为减少。矿井顶板的大部分事故都是由顶板的变形和不稳定引起的,亟待发展和改进。
1 大断面煤巷层状顶板变形失稳机理
1.1 重力驱动型失稳
在煤层中,由于煤层的高度发展,煤巷开挖后,煤层的自稳性较低,很难形成承载自重的结构,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并与上部的较完整的顶板脱离。这种顶板往往受到水压的严重影响,由于井下湿热气流进入顶板表层的微裂缝,使裂缝进一步扩大、贯通,从而使顶板的自稳性进一步降低。如果不及时进行支护或支撑强度不够,将导致顶板在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不稳定,从而导致整体的切落冒顶。井下资料显示,超过80%的超高巷道是由岩体中极具发育的层理所致,大部分为重力作用引起的。
1.2 离层挠曲型失稳
(1)无支护条件下失稳
在巷道掘进之前,没有开挖干扰的情况下,煤岩的应力场较为稳定。开挖后使围岩应力发生变化,并会自动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在应力调节期间,煤层顶板处于卸载状态,使顶板的夹持作用减小。由于顶板层状较薄,层间粘附力较弱,在覆岩的自重和高水平应力作用下,顶板发生了弯曲、下沉,并在层间形成了剪力,在层间剪切力大于层间剪切阻抗的情况下,会产生剪切错动,两层之间的位移将维持一致,没有明显的离层。顶板进一步挠曲,在顶角上容易出现剪应力,超过顶板岩体的剪切强度时,会出现剪切失效,随着剪切破坏的发展,在巷道顶部出现了一条向下延伸到破碎带,随后与易离层的薄弱层理或互相贯通,从而形成了冒落体。在该区域中,由于没有支护,层状顶板在剪切断裂带的作用下,会发生逐渐失稳冒落。
(2)支护条件下失稳
对于分层薄、层间粘结力差、含多层软弱夹层的层状顶板是较为复杂的一种顶板,单层高预应力全锚索支护后,顶板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井巷使用年限的延长,导致顶板沉降加剧,围岩发生了较大的变形。在掘进中,由于过分追求速度,导致顶板、煤帮不能及时喷浆,导致顶板泥岩受到水流、风化的严重影响,造成巷道顶板受风化、破碎、锚杆预应力的影响,导致顶板受力下降,导致顶板产生沉降挠曲。在顶板沉降期间,层间存在剪力,当层间剪切力超过支撑体系的剪切阻抗时,顶板将发生错动分离,由于层间岩层厚度与弹性模量差异,导致岩体不协调,岩体产生了明显的离层。在复杂的顶板结构中,存在着多个跳跃的、不连续的离层,在单个水平的锚杆中,由于离层的存在,锚杆对离层的影响会大大减小,而对下部岩层来说,则是起到了悬挂的作用。随着锚杆工作条件的变化,顶板的挠曲变形进一步加剧,当巷道顶角剪应力超出岩体的剪力后,沿一定角度逐渐向上断裂,在锚杆的悬挂作用下,已经出现了断裂的岩体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但岩体的变形会导致锚杆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多,如果锚杆无法承受这样的变形,那么所承受的荷载就会超过极限承载力,当岩层破碎时产生剧烈运动,岩层其他岩层也会受到更大的破坏,岩层的支撑强度也会随之下降。
2 大断面煤巷层状顶板支护控制
2.1 锚杆锚索对层状顶板结构面的加固作用
锚杆、锚索等对层状顶板结构面的加固效果表现为:锚索在安装过程中施加高预应力,在结构面上施加高法向压力,使结构面的强度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结构面的粗糙度,提高了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张拉预紧后的杆身及结构会产生较大的阻尼效应,因此应优先考虑全段锚固和加长锚固,以提高体系抗剪刚度;从顶板岩梁的力学原理可以看出,在巷道顶角处,层间剪切应力较大,而在中段附近则有较大的挠曲,因此在顶板的两侧,加大支护的强度和密度,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构面的剪力破坏,在顶板中段增设支撑结构长度,并能有效地控制顶板的变形。
2.2 大断面煤巷层状顶板多层次支护技术
为有效地控制大断面煤巷分层顶板,必须确保顶板和岩梁的连续性,减小层间的剪切错动,并能有效地抑制巷道顶角的破坏。依据围岩特性和受力状况,采取“长短结合、强弱结合、疏密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施工,争取在掘进过程中完成整体支护,以防止局部超支护的浪费和局部支护强度低冒顶隐患控制不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后期维护。建议采用长锚杆、短锚索、长锚索等多层支撑技术,实现连续的预应力承载,提高了分层顶板的夹持力,使卸载对顶板的影响削弱:
第一层次:长锚杆,即在2.8~3.2 m范围内,长度超过有冒顶风险的不稳定层,优先使用全长锚固或延长锚固,以防止顶板之间的错位。煤层厚度大、层间粘附性差,临界失稳变形小,在浅层顶板上采用高预紧力,形成高法向应力,从而形成高剪切强度和刚性的组合梁。随着煤层的厚度、强度的增加,顶板的抗变形能力增强,顶板的稳定性提高,向巷帮深处的荷载也随之增大,方便了巷道浅层煤体的维护。
第二层次:短锚索,主要控制在不稳定层与深层稳定岩层之间的亚稳定岩层,长度约5.4 m。从岩梁的力学原理可以看出,层间剪切错动区位于巷道中部的两侧,采用高预应力的方法将锚索均匀地分布在这一区域,充分利用短锚的优势,有效地扩散和叠加预应力,提高了层间滑动阻力,减少了顶板间的剪切错动,提高了顶板的抗变形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了对下位非稳定层的控制,使靠巷帮锚杆倾斜一定角度,以进一步增强对顶角破坏的抑制作用。
第三级:长锚索,长度约7.4米的长锚索,利用高预应力将非稳定层、亚稳定层、稳定层连接起来,从而进一步控制非稳定层,挤压亚稳定层,并控制亚稳定层之上的软弱夹层,排除不确定的风险。长锚索布置在巷道顶板的中段,并在层状顶板的稳定岩层内部,起到减跨、减小顶板挠度的作用,降低了顶角的应力集中,并对顶角的剪切不稳定进行了抑制。采用长锚杆、短锚索构成的预应力支护结构,使其与深层稳定岩层之间互相挤压,以确保岩柱的连续性,并形成连续的预应力承载体,从而使深部稳定岩层的受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截面煤巷分层顶板的变形、不稳定现象,对其内部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多层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顶板的变形和不稳定,将不稳定岩层、亚稳定岩层与深部稳定岩层连接起来,并将锚杆和短锚之间的压应力区进行了叠加,保证了巷道的稳定、通畅,从而推动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的生产。
参考文献
[1]明鹏飞.大断面煤巷层状顶板变形失稳机理及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24):84-85.
[2]王海洋,周宴民,孙凯,夏彬伟,李寿龙,刘成武.水平裂缝对坚硬顶板失稳破断的影响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2020,46(04):77-82.
[3]张高杰.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顶板控制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7):121+73.
祁浩浩(1996—),男,陕西甘泉人,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现担任一号煤矿掘进一队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