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助推“双减”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聚焦课堂,助推“双减”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黎碧琼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广实施,减负增效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重要启蒙学科,习作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反映学生知识体系、思想水平、综合素养的一种基本载体。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双减”政策切实融人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高习作能力,高质量完成习作教学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广大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双减;减负增效

引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当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桥梁。抓住习作教学的特点,掌握高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呈现出真实、有趣的魅力,才能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写作,爱上语文。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深入推进“双减”落实,创新习作教学工作,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减负增效的意义

(一)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通过对习作教学的有效调整,习作教学的方式、理念、情感得到更多的关注。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起始阶段,主要包括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写作情志等维度。写作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素养的提升关系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得到层次的提升,进一步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目标。

(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沓与拉低语文整体教学的进度与质量。“双减”政策要求下,小学语文对现有习作教学方式的革新,必然会带动与此相关的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改变,将教学创新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从长远来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三)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理念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革新,意味着减负的同时要增效与提质,三者是并列的关系,而非是矛盾的关系。减负并不仅是减少课外作业体量,而是需要转换理念与形式,规避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打造更为针对性的、高效性的、趣味化的习作教学课堂,回归习作教学的本质,将教师与学生的主要精力重新拉回到生动有趣的习作教学本质中。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鼓励开展课外阅读,丰富习作素材积累

高年级学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与习作能力,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渠道。除了规定教材之外,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读物,不断以有趣的、富有内涵的内容来为小学生补充精神食粮,丰富精神世界;并且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素材积累方式,学会吸收书中的精华内容。从课外读物中习得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故事情节、精妙的修辞手法等,丰富写作的素材与思路。

“双减”政策下,将传统的习作课堂教学改造为班级阅读活动,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在不断地不断地阅读与积累中提高审美情趣。首先,在班级开展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动员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其次,教师要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精心设计的提问卡,具体内容可以包括“请写下10组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这篇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最喜欢哪个人物,作者是如何描写她/他的?”等等,小学生根据提问卡开始阅读并且在引领下完成积累;最后,对自己所积累的内容进行分享,在交流中加强巩固。

(二)采用信息教学手段,营造习作趣味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生的专注力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习作教学中,习作知识与技巧的讲解并非能够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习作是需要主体参与并且深度思考的内容,真实的、趣味的情境,和谐的、自由的氛围,是习作高效教学的前提。信息化教育为习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趣味的教学形式,无疑成为“双减”政策下习作教学减负增效的有力工具。

以《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该主题写作需要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发挥想象力,循着与写作主题契合的方向,进行无限的延伸。借助于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各类科幻题材作品中,如小说、电影等,对于未来世界的描写,以开阔小学生的眼界,以未来的奇妙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借助于信息手段的引导下,让小学生明白习作不是无厘头的、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有效地拓展延伸。

(三)统合主题单元内容,完善习作知识体系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素材积累与写作基础知识,习作教学应当切实依托于所学内容,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聚焦于写作主题,加强对于单元相关内容的整合,带领学生将各个板块的核心写作要点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改变习作教学的零散状态。在横向上能够实现对于单元内容的复习,在纵向上能够减少学生习作的压力,实现习作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

以《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描写人物的思路与方法。例如,《刷子李》突出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巧,“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形象的比喻手法以及“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行为描写,形象地展现地展现出了人物的特点。再如《他像一颗挺脱的树》中对于骆驼祥子细致的外貌描写“头部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以及对于祥子动作、心理等的描写都值得借鉴与学习。

(四)立足课外实践活动,提高习作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主渠道。但聚焦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课外实践。语文是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一篇优质的习作同样也离不开现实的滋养。创新是习作的生命力,是小学语文育人的要求。教师需要紧密结合习作教学主题,创造机会引领学生体验,在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激活写作的思路,培养创新的思维。

     以《习作:家乡的风俗》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与自己的家人、亲戚交流探讨,了解自己家乡传统的风俗活动或习惯,进行记录,进一步整理成为有效的素材;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聆听讲解,捕捉历史文化,全身心地领略浓郁的风俗民情;教师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策划一场风俗活动,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或结合传统节日打造节日场景,或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活动中,在体验中得到收获。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写出来的文章,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提取要点的能力,同样也为一篇真情实感的,有现实意义的文章打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减负增效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及落实“双减”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课堂内外两个视角出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阅读、统合单元内容、营造趣味课堂,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能力,同时重视课外实践对于提高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作用,双管齐下,有效开展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连娟.“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设计[J].天津教育,2022(16):47-48.

[2]郭卫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进措施[J].格言(校园版),2022(12):52-53.

[2]白姗姗.妙笔点睛,石树花开——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课外语文,2021(3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