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装备教学集体备课中的“说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3

谈装备教学集体备课中的“说课”

杨安元,贾春鹏,李传良 

航空机务士官学校航空机械工程系,河南 信阳464000

摘要装备教学是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装备,满足学员任职岗位能力需求,为装备正常运行、发挥良好性能的重要保障。当前院校装备教学的对象多样,培训类型比较复杂,学员有士官,有岗前,有直招本科,还有单位改装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员,且装备课程课时也不相同,因此装备教学的内容和深度较难把握,特别是刚从事装备教学不长的新教员把握更困难。为提高装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许多教学单位以“说课”方式进行集体备课,该方式既可帮助授课者把握课堂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措施、教学重难点等,又可节省广大教员的宝贵时间。

关键词装备教学说课

一、前沿

说课是是一种集体备课的形式,是授课教员对同行或教研室人员讲述自己的课堂设计,是教员之间进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说课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方法非常灵活。说课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

二、说课的作用

通过说课,可以促进装备教学研究,促进教员认真思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抓住课堂主线,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1]针对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立课堂亮点和课堂思政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教员对教材和装备的深度理解

教员在备课中,虽然对教材和装备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由于个人的局限性,尤其是新教员经验不足、知识沉淀不够,对装备不清楚或对不上号。因此有的教员对教材和装备的分析和处理是浅显感性的,甚至出现偏差。而通过说课,发挥集体智慧,帮助教员从理性上审视教材,认知装备,这就可能发现备课中种种偏差或疏漏,并及时修改教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员更好的吃透教材、熟知装备,优化课堂设计。

2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说课要讲述自己课堂设计,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来做。任务驱动,迫使教员要认真去学习教育理论,熟悉教学文件、教学资源,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思考如何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和重点、难点突破等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教员从理论上去认知教学规律,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2]

3简便易行,共同提高

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同行间思想碰撞,智慧的交流。说课不仅要讲过程,还要讲道理,讲方法、手段、重点难点等,因此通过说课,参与教员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说课的基本内容

装备教学说课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手段、课堂组织实施五大方面。

  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员与学员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素材及信息,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课程教学设计等。其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对教材内容的整体了解、授课内容把握和装备的认知程度是上好课也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说课前,应熟知装备,吃透授课内容,挖掘授课内容的知识价值和思想价值,搞清楚教材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3]。教材的知识价值,是这部分知识对装备的重要意义;思想价值隐藏课堂内容之间,需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课堂有灵魂,真正将育人教育与育才教育、价值教育与技术教育合而为一,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精神含量、人文含量与价值含量,提升课堂教学育人实效,聚焦课堂,培塑学员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的规定,二是教材内容的要求,三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分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也可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教员授课前必须做到心有数,说课时应明确说出课堂授课目标、重难点和本次课的亮点及课堂思政点。有的同志教学目标不明确或与教学内容混为一团,造成重点难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时间平均分配,容易使课堂教学行程简单的连接和叠加,导致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效果不理想。

  1.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教学对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学情分析,一切教学目标的实施不可能真正实现,只是空中楼阁。学员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都围绕这一主体展开,学情不同,教学方法、手段不同,重难点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学员,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说课要充分体现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应通常包括学员原有的知识基础、学员现有的认知能力、学员原有的生活经历、学员的情感分析、学员的身心特征等等。

  1.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手段是指教员和学员为实现的共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法种类较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装备器材、学员特点、教学媒体、教员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等制约。一般的情况下,一节课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说课时要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员如何启发学员、怎样操纵的。

教学手段是指教学工具(含传统教具、实装、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说课时要说明是怎样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情因素等来选择教学手段的。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尽可能使用实装,避免教学手段过于简单,教学手段流于形式。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员对教材特点和学情认知规律的把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坚持装备为主、启发优先、勿忘思政的原则。

  1. 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是指教员和学员为实现的共同目标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与学两方面构成。说课中的课堂组织环节就是介绍课堂设计,它是说课的重点部分。通过课堂组织环节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反映教员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通过该环节才能看到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课堂组织环节说课一般分为引进课题、讲授新课、内容小结和布置作业四步。

引进课题是课题的开始,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进课题要能牵动学员的心,引起学员思考或高度重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引进课题可以用生活实例、或装备故障案例或承前启后复问等形式入手,提出问题。

讲授新课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员情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突出一条主线,解决“两点”。一条主线就是是逻辑关系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因此教学内容讲解时,要研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内容间过渡、转折,使学员紧紧围绕教员的思路学习,注意内容间过渡、转折时要抓住要点发问。“两点”就是重点和难点,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相应的教法,合理分配时间,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通常时间长些,辅助素材要多些,要有足够铺垫讲解。因此教员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要从知识结构、实装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强调是如何做的。

内容小结要强化知识重点、概念,提炼内容主线、核心,注重与实践装备相结合。

布置作业应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内容展开,与实装相结合的思考题应占有一定比例。

四、说课中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说课是上课的简要复述。

集体备课时,有的教员只是把上课的内容在PPT课件做简单的讲解,无个人的课堂设计讲解;有的教员说课时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实装等,把讲给学员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集体备课的同行们听。这些现象说明有的教员没有真正理解说课的内涵。

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上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上课有具体的教学主体对象,有具体的教员与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间较长。

说课是说教员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手段、课堂组织实施五大方面展开,重点是内容的把握、时间的分配、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具体运用、内容间逻辑性的确立、精彩点和思政点的选取等环节,便于同行间思想碰撞,智慧的交流。

误区二:说课是对备课的解说

备课和说课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教学课题展开的,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备课是教员在吃透教材,掌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写教案的活动,备课要体现“教什么”、“怎么教”,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等。而说课,则是教员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课堂设计,教员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采用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体现出授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之内为宜。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员不能只按照自己写好的教案把上课的环节作简单概述。

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向东,王帅,徐鹏飞,.新形势下士官院校联教联训联考模式探析[J].知识经济,2018(20):32-33.

[2]郑见灵,陈敏,崔松菲,.科研试验士官考核机制多样化研究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5):45-46.

[3]王杰,刘芬芬.以考评为杠杆提升军事职业教育学员能力素质[J].内江科技,2018(12):55-56.

作者简介杨安元(1967.12~),男,汉族,湖北孝感,副教授研究方向航空机械工程和液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