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觉艺术中的错视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视觉艺术中的错视艺术

王伟欣

大连工业大学

摘要:在视觉艺术中,错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经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类艺术活动中。文章从视觉错视的产生机制入手,分析其历史演化过程与应用实例,并对错视原理和创作原则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化错为美”的理念,以求错视艺术能受到更多关注,并能够更好的为当代艺术创作设计活动服务。

关键词:视觉艺术  错视艺术 创意 错觉

一、视觉错视艺术的概念

   “错”字在辞海里有十多种解释,“错”字在艺术界的含义并不像日常所理解的那么单调,那么可畏,那么政治化。错视、错觉、错位、错落就是经常运用到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一直以来,视觉艺术和错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布拉东曾这样叙述过,“艺术在描绘现实的同时,也在编造一种谎言和幻觉”。错视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知觉经验,源于人类独有的视觉生理结构和心理反映,在人们欣赏错视作品时视觉上受到图像信息的刺激,往往会把主观经验和自我心理暗示参与到对作品的认识中去,引起不正确的知觉或印象,从而产生错视。错视艺术带来的独特视觉体验符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当代艺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布景等诸多领域中。毋庸置疑,合理地运用错视,可以使视觉艺术作品更为完美并富于创意。

二、视觉错视艺术的历史渊源

错视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从一种自然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语言,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1、自然界中的视错觉现象

在远古时期,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已经会利用错视现象来进行自我保护,一些动物和昆虫会把自己伪装成周围植物的样子来躲避天敌,有一些蝴蝶的翅膀上长有类似脊椎动物眼睛的纹样,以此来驱逐敌人。诸如此类利用外表去模仿其他动植物或周围的环境色,产生视错觉现象来保护自己,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为仿生,而欺骗敌人眼睛的手段及方法,称之为迷彩。仿生和迷彩对现代工业设计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设计师运用仿生学去设计产品外观,采用迷彩的手法去掩饰机械产品丑陋的外表,这些作品曾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并被奉为经典。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视觉错视绘画

视觉错视艺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也体现出非凡的艺术成就,通过古代文献记述,我们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了解。普林尼在《自然义》中描述了宙克西斯和帕拉修斯比赛画艺的故事:当画家帕拉修斯揭开对手宙克西斯画上所覆盖的幕布时,他没想到,那画上根本没有幕布,而是一幅画出来的幕布。于是他只有甘拜下风:“帕拉修斯骗了我的眼睛。”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欺骗人眼的艺术”即错视艺术较之纯绘画更具优势和特点,错视艺术其实就是利用光影元素来欺骗人们的双眼,让人们产生视错觉。在古希腊哲学、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错视艺术的应用使绘画更逼真,也更接近现实。

3、文艺复兴时期的错视壁画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错视艺术的基础——透视学,正是在此期间得到发展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通过对透视学的研究,立体错视壁画有了长足发展,艺术家们开始逐渐脱离平面,选择更为复杂的绘画表面,比如运用透视规律在建筑的天花板上构建立体错视壁画。圣易格纳乔教堂即使如此,其穹顶由安德里亚·波佐绘制,波佐即是艺术家又是数学家,因此他能运用数学原理进行精确的透视计算,将长36米,宽17米的弯曲穹顶变幻成通天的直线建筑,把人们带入无穷无尽的想象之中,成功地绘制出一幅极其壮观的景象。可以说透视学的发展给错视艺术注入了新的推动力,使得这门艺术更加精美迷人。

三、错视艺术在平面艺术中的发展与应用

在平面艺术中提及错视艺术,人们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些经典的错视作品,如埃舍尔的矛盾空间作品和视觉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图底反转作品,他们的作品往往给人以过目不忘的视觉感受。此类创作属于视角指定错视,是将图像进行逆向编排,把人们脑中的立体形象呈现在平面介质上,再加之观众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视觉经验,得以在平面上展现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视角指定错视的产生机制与透视原理相通,在其形成过程中会有三个坐标,也就是人眼、观察位置和图像距离。当观众选择不同视角欣赏作品时,投射到视网膜上图像的形状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师将图像进行逆向编排,以特定位置的观众为标准,将平面图像做一定变形,使投射到观众视网膜上的图像恰好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习惯,从而使观众看到平面上的三维立体图像,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错视效果在平面艺术上的应用可以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同时也会大大增传播效果。

    当今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产品造型作为工业设计的核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观、有创意、趣味性、人性化的产品更易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利用错视艺术可以把原本司空见惯的物品变成一件令人驻足的街头艺术品,设计师往往利用明暗色块的衔接使平面物体有了光影效果,层次感、立体感极强,产生了新的视觉效应。是光影、色彩、人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形成的一种视觉信息感受,由于光影自身的轻重感、膨胀感、收缩感、前进感和后退感而使物体的立体感觉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错视的效果。

错视艺术在纯艺术领域也同样大放异彩,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在油画和雕塑作品中融入错视元素,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在创作中艺术家经常运用图底反转错视,所谓图,即画面向前突出的主要形象,所谓底,则为退后的背景。对于其他多数图例而言,图形往往在其背景之上,彼此分明,而图底反转作品则不同,它的图与底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许多艺术家都利用这种手法,制造了令人惊奇的视觉效果。

四、视觉错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原则

在视觉艺术中,利用错视元素进行创作的案例数不胜数。由此我们得知,对错视的合理应用,可以创作出更有趣味性,更利于信息传达的作品来。然而,如何巧妙的制造错视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视觉递进原则

当欣赏一件作品时,观众的视觉认知呈现出逐步递进的特性,针对这种特性,制造错视的顺序也应是循序渐进的,即图像刺激——视觉偏差——经验投射——心理暗示——错视假象。在创作错视作品时,艺术家应积极的制造和利用视觉偏差去吸引受众的视线,并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人们之所以能够辨认出图像中缺失的人脸,是因为对人脸的形象最为熟悉,当看到与其类似的图形就会依照自己的经验做出解释,即经验投射,是这种自我心理暗示使想象延续,填补了图像“中断”的地方,从而得到错视假象。设计师在制造错视时,应遵循这一视觉递进原则,使图像各部份相互组合、相互衔接,最终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2、美学原则

艺术性就是要求错视作品在符合错视规律的基础上,又要符合美学原则。因为艺术性强的错视作品在给人新奇感之余,更能吸引人、感染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具体来说,图形和符号要简练、概括、讲究艺术性;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构图要凝练、美观。不仅要具有一般艺术规律,如装饰美、秩序美,还要在虚拟感觉的营造上有自己独特的错视规律,采用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这样,令人惊奇的虚幻图像才会跃然纸上。

参考文献:

[1]王剑锋. 错视艺术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0
[2][日]白石和也.平面造型与错视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
[3]张宏梁.错觉与艺术形式的创新.美与时代.2004.8
[4]陈景秋.错视设计一点通.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5
[5]蒋巍.视角指定错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 王伟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在读,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平面艺术研究、数字媒体艺术

联系方式:

电话:13387859211

邮寄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明泽园25号楼二单元602

电子邮箱:waterss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