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100074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结果:急诊抢救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与死亡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急救效率并促进临床转归。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急救效率;转归
急性心肌梗死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病症,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可诱发心肌坏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患者还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早期进行规范化急诊救治是降低患者并发症率以及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在此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急诊急救护理是提升患者急救效率以及急救效果的重要手段[1]。程序化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具有目的性、预见性和规范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以下将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病例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3月我院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共计76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8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9例;年龄分布于52~87岁,均数(67.6±2.3)岁;体质量45.5~82.2kg,均数(61.3±2.8)kg。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18例;年龄分布于53~86岁,均数(67.5±2.4)岁;体质量45.3~82.5kg,均数(61.4±2.7)kg。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即接诊患者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提供吸氧,为其快速创建静脉通路以及启动绿色通道,患者在确诊之后迅速完成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方法为:(1)院前急救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迅速于3分钟内完成准备,并立即出诊。在出诊途中通过电话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其基本的病情状况,应用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表规范化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处理工作;(2)转运途中急救护理:在转运途中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为其创建静脉通道,并结合情况给予吸氧。通过微信交流群迅速对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传输,与此同时呼叫相关负责医师对于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判读,由相关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电话汇总。在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之后,需要与转运途中立即为患者提供心梗一包药进行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观察其病情状况,严格遵循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在转运途中迅速完成患者的知情同意,与此同时告知医院介入室,严格遵循医嘱为患者提供术前的相关药物治疗;(3)院内急救护理:抵达医院之后迅速进行预检分诊,启动胸痛流程,应用时间节点管理表在三分钟内完成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对于生命体征指标波动患者,需要立即应用平车等将其送入至抢救室,协助患者家属完成相关手续的迅速办理,使患者尽快进入急诊抢救流程。对于生命体征指标平稳的患者,需要在其进入医院后十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应用时间管理表,由医生对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判读,对于疑似患者需要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前往现场会诊。保持患者卧床休息,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护以及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警惕心律失常、室颤等情况。迅速完成抽血化验,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做好患者转运前的各项准备性工作,在转运途中需要携带呼吸囊、监护仪等设备,与介入室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1.3评价准则
(1)记录2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指标,即急诊抢救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即统计复发率与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数据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数据实施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率指标2组间相比
急诊抢救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急救效率指标2组间相比(±s,min)
分组 | n | 急诊抢救时间 | 球囊扩张时间 |
观察组 | 38 | 40.69±11.16 | 71.16±13.96 |
对照组 | 38 | 55.30±17.59 | 79.91±14.06 |
t值 | 9.635 | 6.035 | |
p值 | 0.003 | 0.012 |
2.2临床转归情况2组间相比
复发率与死亡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临床转归情况2组间相比[n(%)]
分组 | n | 复发率 | 死亡率 |
观察组 | 38 | 1(2.63) | 0(0.00) |
对照组 | 38 | 5(13.16) | 2(5.26) |
χ2值 | 5.639 | 4.036 | |
p值 | 0.025 | 0.039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突然,其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发病后一小时内如若未能得到妥善救治非常容易造成死亡,因此做好患者的科学急诊急救护理,优化急救流程并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和质量
[2]。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中,要求对于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进行严格规划,结合有关制度以及规范进行程序化的急救护理,从而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以及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各司其职,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及质量[3]。与常规的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相比,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更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各项消耗时间,进而为其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这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风险及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价值[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急诊抢救以及球囊扩张等相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复发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急救效率并促进临床转归。
参考文献:
[1] 王肇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 健康管理,2020,13(23):256.
[2] 杨玲芬.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 特别健康,2018,25(24):163.
[3] 敖燕霞. 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健康必读,2020,19(24):71.
[4] 汪芳. 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健康之友,2020,12(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