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13600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心率减速力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科室治疗的180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观察组按具体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93 例) 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87 例),将同期我院收治的180例非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360例冠心病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C值更低(P<0.05), AMI组DC值低于非AMI 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对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DC值和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r=0.574, P<0.05)。结论:综上所述,心率减速力可作为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测猝死风险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 临床上应加以借鉴和推广。
关键字:心率减速力变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长期预后、影响
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为三分之一,而冠状动脉疾病则是第一位。根据资料显示,过去60岁以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呈年轻化的倾向,四五十岁的病人每年都会增加1]。稳定性冠心病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一类冠心病。临床多采用加强优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但是由于稳定性冠心病病情平稳且无明显波动,患者对治疗容易松懈[2]。心率减速力(DC)作为一项预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心率减速力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科室治疗的120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120例非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360例冠心病患者的情况。其中对照组:男89例,女91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61.43±1.48)岁。观察组:男87例,女93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61.52±1.5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都确诊为冠心病,符合冠心病针对标准;
排除标准:(1)患者具有残疾;(2)患者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3)患者无法正常沟通;(4)患者具有精神病史;(5)资料不全;
1.2 方 法
所有患者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DC检测应用美国DMS公司的动态心电图仪,对SCAD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经自动分析系统计算DC值。当DC<4. 5 ms时,表示指标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关于心率减速力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的研究的计量数据(x±s)和计数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解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及DC 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DC 值更低(P<0.05), AMI 组DC 值低于非AMI 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对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种指标比较(n, x±s)
组别 | 观察组 | 对照组(n=180) | |
AMI 组(n=93) | 非AMI 组(n=87) | ||
年龄( 岁) | 73.23±6.15 | 73.32±6.43 | 72.16±6.58 |
高血压(n) | 16 | 18 | 30 |
糖尿病(n) | 8 | 9 | 21 |
DC 值(ms) | 2.52±1.80a | 3.70±1.62a | 5.02±1.2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观察组DC 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对以非AMI和AMI的DC 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DC值和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r=0.574, P<0.05)。
3讨论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自主神经是由人体中枢神经传出的控制内脏活动的神经纤维,自主神经系统是控制系统,通过心脏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对心脏发挥调节作用[3-4]。
心率减速力的测定是进行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的一项最新无创心电技术,其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循证医学的结果证实,这项新技术有着较强的优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应当在临床积极应用与推广。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DC 值更低, AMI 组DC 值低于非AMI 组,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迷走神经减速能力明显减弱,从而使得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下降,猝死的概率较高,此时具有较高的死亡危险;和高燕[5]研究一致,说明心率减速力检测具有很高的价值,心率减速力是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等新技术,DC值>4.5 ms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DC值2.6~4.5 ms为中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力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死的中危者;DC值≤2.5 ms为高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速力显著下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死的高危者。通过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筛选稳定性冠心病高危患者,对高危患者进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心率减速力可作为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测猝死风险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 临床上应加以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施勇, 梁晓和. 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07(010):193-193.
[2]施勇, 梁晓和. 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001(010):001-002.
[3]丁玲岩, 刘艳, 张伟伟,等.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040(013):003-004.
[4]覃珍花综述, 俸艳英审校. 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应用进展[J]. 海南医学, 2020, 031(024):004-005.
[5]高燕, 钟萍, 张长青. 心率减速力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22,062(019):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