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在儿科医疗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在儿科医疗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陈宇    ,蒲向阳(通讯作者)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医疗中实行换位思考、有效沟通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为就诊于我院儿科的88例患儿(2020.3-2021.3),因干预方法差异性实行分组,44例实行常规干预,将其纳入对照组,44例实行常规+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将其纳入试验组,比较和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试验组家长满意度明显提升,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医疗中实行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建议推广。

【关键词】儿科;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医疗

沟通作为人类本能,信息传递和情感传递均需要通过沟通实现,也是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近些年来伴随医患关系的越来越紧张,对医疗机构和患者均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以改善医患关系,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沟通缺乏。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在医患关系良好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使得有效信息及时获取,以保证有效沟通,促进患者配合度提升,以保证治疗效果。儿科较为特殊,所接收的患者年龄小,治疗依从性较低,家长过于担忧患儿极易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因此更应该实行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1]。本次研究观察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的实行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为就诊于我院儿科的88例患儿(2020.3-2021.3),因干预方法差异性实行分组,44例实行常规干预,将其纳入对照组,组内资料:(5.20±1.15)岁为组内年龄均值(1-10岁),23/21例为组内患儿男女数目,(8.06±0.58)d为住院时间均值(3-14d);44例实行常规+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将其纳入试验组,组内资料:(5.38±1.18)岁为组内年龄均值(1-10岁),24/20例为组内患儿男女数目,(8.13±0.56)d为住院时间均值(4-14d),资料实行统计学计算,差异无,P>0.05,研究对比有效性高。

1.2方法

    2组患儿的治疗方法相同,而对照组与此同时实行常规干预,遵医嘱用药、治疗,对患儿实行常规健康宣教等。试验组则同时予以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具体方法为:(1)对感知评价进行改善,促进沟通质量提升。由于儿科所接收的患者年龄较小,呈现较差的表达能力,因此,医疗支持的感知等同于患儿家长的感受。实行有效沟通,可对家长医疗支持感知度有效改善,促进医疗依从性提升。医护人员态度要乐观、开朗,让家长和患儿受到感染,使其治疗信心被激发,使其主动对治疗进行配合,将其负性情绪得以改善和消除。(2)营造好第一印象。由于现在的家庭对孩子过多重视和关爱,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健康。如果生病,家长会过多担心,产生焦虑情绪,对医疗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初次见面是,因此,医护人员的形象很重要,对医患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初次有效沟通,可将家长和患儿信任感提升,保证第一印象良好。医护人员要注重外在形象,主要包括仪态、表情、举止等,以上为非语言沟通,其作用较大。以患儿和家长为依据,医护人员要对合理的称呼进行选择,对医生和床位护理人员进行介绍,促进亲近感和信任感提升。在介绍完医护人员后,介绍病区,对儿科病房医疗情况、陪探制度、医疗制度、饮食安排、环境结构、医疗设备进行介绍,将其陌生感消除。(3)对非语言沟通充分利用,在沟通中触摸为一种亲切动作,在儿科医疗中触摸作用不可替代。在实际的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轻轻抚摸,如果允许,可抱患儿,将距离拉近,将恐惧感和陌生感消除。护患沟通时,医护人员要提供微笑服务,让患儿和家长体会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亲切感。医护人员要对仪表和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利用非语言沟通形式,让患儿家长感受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性。将环境布置好,保证病房氛围温馨,让家长对规章制度和医院情况熟悉。病房环境温馨可促进患儿和家长安全感和信任感提升,获得其心理认同感,促进医疗配合度提升。(4)在儿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主动实行健康宣教,每日儿科医疗过程中,沟通交流和宣教采用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宣传手册、语言、图片、视频、微信等。保证语言通俗易懂。对患儿进行陪伴时,对康复造成影响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家长满意度,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形式统计,针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医疗态度等进行调查。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软件包SPSS23.0,t验证以(±s)为方式的计量数据,X2验证以[n(%)]为方式的计数数据,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判定标准,表明比较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表1表明,对比对照组,试验组家长满意度明显提升,明显差异,P<0.05。

表1 家长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组

44

32(72.73)

12(27.27)

0(0.00)

100.00

对照组

44

18(40.91)

21(47.73)

5(11.36)

88.64

X2

5.3012

P

0.0213

3 讨论

儿科医疗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其所接收的患者一般年龄在14岁以下,呈现较差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年龄更小的患儿,甚至无表达能力,也无法理解病情,而患儿家长也不熟悉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医疗情况。患儿家长期待疾病快速缓解和康复,同时患儿和患儿家长对医疗工作的依从性也呈现差异性。如果病情较慢改善,或者病情发生变化,家长会有负性情绪产生,比如焦虑、紧张等,甚至对医疗工作表示质疑,导致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态[2]。一旦沟通无效,医患冲突极易发生。另外,儿科病房也具有特殊性。针对儿童生病,家庭重视度较高,一旦不适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导致儿科病房中人数众多,同时陪护人员也相对较多。陪护人员过多会对医护工作造成干扰,使得医疗风险加大。对沟通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长和患儿的素质,呈现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沟通难度增加,也对沟通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经济因素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医疗费用表示担心,很多医患纠纷与费用相关[3]。一般儿科会设置新生儿室,为防止感染出现,对新生儿进行有效保护,一般会对家长探视和陪护禁止,重症患者也需要分离,进而家长表示过分担心[4]。儿科护理作为精细艺术的一种,第一印象的良好营造可对医疗工作进行改善。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特点,实行相应的沟通技能,患儿和家长可感受到人文关怀,对其感知度进行改进,对医疗工作积极配合,对早日康复发挥促进作用[5]。本研究结果表明,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在儿科医疗中实行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宇,王鹏,孟欢欢.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4):1906-1909.

[2]高敏.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20, 010(003):147.

[3]顾芳英.护患沟通在儿科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 28(20):162-163.

[4]何翠枚,陈桂钦,秦明群.SBAR沟通用于儿科转送ICU护理交接的临床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037(010):155-156.

[5]庄冬芳.人性化护理和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