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0483198708242827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环境下,城市发展越发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湿地改造施工近年来逐渐成为施工重点,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对生态湿地改造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生态湿地改造施工效果,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湿地改造;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让居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生态湿地改造作为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
一、生态湿地改造的意义
近年来,伴随国内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诸如工业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这种发展和制约相结合的环境下,生态湿地改造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不仅是良好生活环境的保障,也可以拉近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生态湿地改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生态湿地是城市居民观赏自然的地方,让人们眼中不再只有摩天大楼,而是可以看到自然和绿色的景象,让周围的居民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更适合人居住的生态环境;其次,增强城市污水治理能力。成都活水公园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生态湿地改造工程。整个湿地系统由厌氧沉淀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几部分组成,每天能处理污水1200m³,让水质由5类以下改善为3类以上。
二、生态湿地改造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生态湿地改造与其他的城市景观建设相比,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和领域较多,对各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不合理的现象,会在后续的施工中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无法保证生态湿地改造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无法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生态湿地改造时,一定要根据相应是技术标准来进行。具体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结合城市修复理念开展湿地改造工作
生态湿地改造需要周密的计划,防止突发事情耽误工期。例如在挖掘机进入现场时,进入路段需要进行淤泥处理、土质疏松等。因挖掘机自身必然会因为重量陷入淤泥,无法如期施工,甚至会卡在施工路段,无法前进。对于这些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在挖掘机进入现场时,可以通过铺设木板的方式来增大受力面积,避免挖掘机陷入淤泥中。此外在湿地公园建设时,需要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并通过人工监督的方式让施工如期进行,防止出现施工计划临时更改的情况。
(二)做好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
设计图纸是整个施工的保障和基础,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生态湿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进行开始施工以前,一定是要做好施工图纸的设计和检查工作。设计图纸交给现场施工人员以后,施工人员也要根据园林环境的具体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确保设计可以符合需求和园林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设计人员不了解现场而出现的设计偏差。在图纸审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设计存在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并由施工团队和设计团队讨论和分析以后,提出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图纸的改进。
(三)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工作是保障生态湿地改造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施工以前,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的工作。技术交底工作,包括生态湿地的概况、相关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对于关键的施工内容和步骤,要有施工技术和方法的介绍,尤其是一些特殊施工的细节和注意事项。除此以外,技术交底工作还包括植被的种类、种植方法,种植和养护方案等。在进行技术交底的时候,施工单位要和设计人员做好沟通,明确设计相关的注意事项。通过细致和准确的技术交底,不仅可以让施工人员了解园林建设和施工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还可以领会设计者的意图,避免由于不了解设计情况,而产生施工偏差。同时,在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参加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生态园林施工技术,改善施工水平。
(四)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技术应用
在进行生态湿地改造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的组织工作,提升施工效率。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园林施工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施工管理流程,并根据生态湿地施工的具体需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植被选择,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土壤做好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移植和种植。在施工中,要对所有的施工环节进行规划,有层次的进行施工。同时要做好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做好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最终保障生态湿地改造效果。
1.生态清淤与土方石施工技术
生态湿地改造的施工基础是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要求地下结构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开挖基坑设定为45度的斜坡,采用机械开挖以及人工整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方式开挖。基坑内可以使用污泥泵排水,开挖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每层厚度为1米,不得开挖过渡。当开挖超逾1米之后,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基底土层需要人工进行分拣,保障基底土层不含土块、树枝等。随后压实基坑顶部,确认无误后,将机械的开挖斗控制为45度向下开挖,一次开挖成型,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施工,保障施工完整。在检查完成后,将基坑压实度控制为95%,保障基坑无鼓包。无坑洼,避免影响后续防渗漏膜的使用效果。
2.底质改良与膨润土铺设技术
在土方时挖掘完成后蓄水前,为了保障土壤质量,消除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可以对土壤质量进行改善,利用杀菌药类进行处理。药剂应在水生植物栽培区域内均匀喷洒,喷洒完成后暴晒一周。若开挖地区为淤泥黏滞土质,不需要铺设防渗层,但为了提高净化效果,可以通过增加膨润土层的方式,提高湿地的无污水处理效果。在人工湿地基地处理完成之后,需要回填滤料以及种植土,在回填时保障滤料的清洁,不可将泥土带入湿地内,且装填误差应控制在5厘米以内,滤料回填要保障管道安全,避免出现管道损坏或滤料进入管道。回填中需要使用后退施工法,减少对施工地内部结构的破坏。
3.水生植物栽植技术
生态湿地改造施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绿色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生态植物种植与普通园林植物种植技术不同,需要考虑的技术因素更多,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的合理搭配,以提高生态湿地改造质量。一般情况下湿地床以及人工湖岸所选植被包括鸢尾、千屈菜、美人蕉等。为提高水生植物栽培质量,首先需要保障水生植物自身质量,需要选择符合质量标准,发育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运输中保障植物根系湿润,运输完成后。及时将植物根系浸泡在水中。在挺水植物移植时需要适当对植物进行修剪,沉水植物一般不进行修剪。种植完成后,保住沉水植物不浮于水面即可。种植的时间一般要选取水分蒸腾量最小的时间,例如气温低或阴雨天,若在晴天移植需要选择下午5点后,尽量缩短植物在外暴露时间,沉水植物需要存放在水中。挺水植物在确认存活之前,需要分上午以及下午两次浇水。
(五)湿地养护技术
在生态湿地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生态湿地改造当中,植物种植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树木,都是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这就非常容易出现移植方面的问题。比如植物无法适应当地的土壤和环境等。如果遇到这些植物种植问题,就需要进行人工的干预,对植物进行水肥的养护。因此,在整体生态湿地改造完成以后,要根据湿地的具体特点,加强对植物的养护。具体的养护内容包括:除草、浇水、施肥、除虫、修剪等,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存活率。
结论:综上所述,生态湿地改造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和观赏的场所,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如此,生态湿地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生态湿地改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最终促进环境与人文发展的相互协调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建成.浅谈生态湿地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J].砖瓦,2021(10):160-161.
[2]刘思琦.生态湿地施工技术的提升途径[J].中华建设,2021(10):132-133.
[3]陈炳春.提升生态湿地施工技术的途径探析[J].江西建材,2021(08):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