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中职学生入学时心理发展的各个维度都不平衡,在班级管理中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本研究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修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对笔者所在中职高一至高三共1112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普查,分析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欠佳的成因:1)中职学生尚未发掘出自己的优势;2)中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弱;3)中职学生思维方式较消极;4)中职学生缺乏积极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5)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笔者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提出了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策略:1)挖掘学生积极优势;2)激发学生积极情绪;3)培养学生积极思维;4)引导学生积极应对;5)构建学生积极关系。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积极
一、研究背景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遭受中考失利的中职学生入学时心理发展的各个维度都不平衡,情绪波动比较大。不少学生缺乏积极的思维方式,自我效能感很低,习惯于自我设限,不擅长表达情感和需求,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班级管理中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做出发点,这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消极品质和局部问题,从而忽视了积极品质的培养。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教育要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及行为模式[1]。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目标与积极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为中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思路。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一)国外
西方国家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在美国成立。40年代开始,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开始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至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面向学生,又面向教师和家长。2000年1月,塞利格曼和米哈依·西卡森米哈依在《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 [2]。
(二)国内
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许多学者探讨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日昌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出版。刘程程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一文中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
从2005年至今,积极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建立了最早的“积极心理学”网站[3]。
四、研究内容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分析
2021年4月,笔者借助学校心理辅导站对高一、高二、高三共1112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普查。本次普查选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修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包括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 8 个内容量表[4]。该测验信度和效度均比较高。笔者共发放问卷1112份,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
测验结果用C分来表示。C分是一种标准分,它是由原始分对照常模转化而来。凡C分在8分以上(不含8分)表示这方面表现过强而存在问题。
学习焦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21.2%,这类学生学习受到困扰:上课担心被老师提问,考试害怕让家长失望,学习焦虑高,无法安心学习。
对人焦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24.5%,这类学生很怕陌生人;受到家长和老师责备时,一直无法释怀;担心同伴在背后说自己不好,因此常常会焦虑。
孤独倾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23.6%,这类学生既想加入到群体中去,又想避免在同伴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焦虑,常觉得一个人更自在。
自责倾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26.8%。这类学生常常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像打篮球,如果自己的队输了,就认为是因为自己加入了才输的。
过敏倾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19.8%。这类学生感受性太强,对周边的噪音非常敏感,做事经常犹豫不决,甚至做了好事也会烦恼。
身体症状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12.3%。这类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身体症状。当焦虑突然袭来,他们会喘不上气,出虚汗甚至头晕。如果焦虑是逐渐积累的,就会食欲不振、心神不宁或失眠等。
恐怖倾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9.8%。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
冲动倾向的C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17.7%。这类学生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哭大叫。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欠佳之成因
根据笔者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观察,结合学生访谈,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欠佳的成因主要有:1)中职学生尚未发掘出自己的优势;2)中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弱;3)中职学生思维方式较消极;4)中职学生缺乏积极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 ;5)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策略
1.挖掘学生积极优势
每接一个新班,笔者的首要工作是能够读懂学生的需求,看见学生的痛点,跟学生产生共情,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性链接之后,笔者通过“优势大转盘”展示6种美德24种优势并简单介绍,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我的优势卡片”上写出三种“我最大的优势”,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优势轰炸,小组成员轮流指出其他同学身上的优势,并填写到优势卡片中。请同学们坚持带优势卡片,每天念几遍,每天都在积极的自我暗示中生活。
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舍弃限制性信念,通过自我探索、伙伴交流、老师引导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积极优势,并加以强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生活的新习惯。
2.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笔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给学生讲述秀才赶考的故事,介绍情绪ABC理论,使学生明白情绪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认知和评价引起的,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是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三栏表格法写情绪日记,第一步:记下让你心烦的事。第二步:记下你的情绪及程度(0-10分)。第三步:使用三栏表格法。你的想法是什么?该想法有没有绝对化要求?有没有以偏概全?有没有灾难化?长期坚持自动化想法有什么危害?换个角度想,这件事情对我的成长有什么价值?第四步:重新评估你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积极思维会激发学生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积极思维模式是可以培养的。笔者在班级召开《唤醒你的成长型思维》主题班会。班会上与学生一起观看哪吒与敖丙的视频,了解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引导学生续写创业家的故事,通过学生不同版本的续写,使学生明白面对同一件事,成长型思维会让我们的生活态度积极得多,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具备复原能力。接着笔者和学生一起了解大脑的可塑性,一起穿越A4纸,点亮污点,设计魔力口头禅,一起经历思维之旅,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不局限于主题班会上,而是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当学生觉得太难了,想要放弃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我能行,只是要再花一些时间”;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不用“就是不行”,而用“暂时不行”,使学生面对挫折时有更积极乐观的态度。
4.引导学生积极应对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习得性无助现象。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学习中的挫败感,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拦路虎,记录自己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及时奖励自己,提升学习信心。
当学生面对压力时,引导学生不要把问题无限放大,客观地弄清楚问题,针对问题,认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办法,必要时及时向同学、老师、家长求助。
当学生遭遇挫折时,笔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分析。面对挫折首先要勇敢面对,其次要学会接受,再次要从挫折中去学习,去获取价值。引导学生汲取消极事件的积极意义,用鼓励、支持、正能量的语言,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赋予学生重新起航的勇气和力量。
5.构建学生积极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为指导,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行为,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希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以下四个步骤与父母、同学、老师沟通。
(1)陈述事实:描述对方的行为,不进行任何评价。比如:我看到、我听到……
(2)说出感受:描述当时的情绪感受。比如:我感到……
(3)表达需求:我希望/需要……
(4)具体请求:希望对方以后怎么做。比如:你是否可以……
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共情、利他、感恩,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五、实践成果
本研究引导学生树立了积极客观的自我认知,挖掘了自身的优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加强,并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均得到改善。
六、结束语
笔者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经过实践研究,提出了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笔者深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积极阳光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惠英杰.试论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03):42-44.
[2]吕锡冬.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李俊平.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3.
[4]张丽.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百科知识,2020(18):34-35.
作者简介:任黎琰(1985.09--),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