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电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梯制造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胜出,除了要在驱动、控制及安全部件等主功能核心技术上创新外,还需努力提升在工艺外观设计、个性化设计、辅助功能拓展、安装维修便利化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虽然这些方面都不是电梯主功能核心技术,但对于展示产品形象,塑造品牌影响力不可小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梯无障碍安装技术及其应用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电梯;无障碍;安装技术;应用
引言
显然,依据实际的建筑情况所作出的无障碍设计能够为残疾人士或是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士提供极大的便利,如老人、小孩及孕妇等,更好地满足其对于住宅建筑的需求,有效减少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与此同时,此举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平等的实现。
1电梯无障碍安装的概念
电梯无障碍安装是指通过对电梯自身部件的合理设计,以及安装工艺的改进追求电梯良好的安装效果,甚至维保的效果,以实现影响电梯安装便利性的内因和外因作用最小化为目标。
2电梯无障碍安装技术及其应用
2.1楼梯和电梯
不难看出,在住宅建筑当中,楼梯与电梯是不可缺少的设置。一般来说,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楼梯与电梯,应将其设置在光线条件较优的位置。在对其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还需添加上相应的标志,帮助无障碍人士更快地发现它们。在对楼梯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倘若要提高无障碍人士的通行效率,并且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应减少对于螺旋形和弧形楼梯的使用。这种类型的楼梯提高无障碍人士的通行难度,并且增加其上下楼梯时的恐惧感。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应尽量采用直线形的梯段,并且将每层的楼梯设置为两跑或是三跑。 在对电梯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轮椅人士的需求,确保电梯内的具体空间能够满足其的基本活动需求。由于无障碍人士进出电梯所耗费的时间要比普通人士所耗费的时间更长,因此,应以实际的情况为依据,适当地延长电梯门开启与关闭的时间。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应将这个时间维持在十五秒以上。
2.2在安装工艺中应用施工新技术
电梯部件的安装除了受制于电梯部件本身外,还受制于安装施工技术的发展。在电梯安装施工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实现电梯无障碍安装的重要途径。(1)植筋技术。植筋技术是指用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基材混凝土中。在植筋技术出现之前,预埋和预留孔洞是电梯安装常用的技术手段,但随着植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其与预埋和预留孔洞安装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植筋技术不受土建施工的影响,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定位准确,与膨胀螺栓安装技术相比,具有固定可靠、承载力高的优点。(2)防水技术。防水施工以结构混凝土自防水为主,以结构缝、预留孔洞、打孔为重点。现在防水施工的设备、材料和手段多样,电梯安装工程无须过多地考虑安装施工对防水工程质量的影响。在电梯安装完毕后,在结构混凝土自防水良好的条件下,对结构缝、预留孔洞、打孔等重点部位进行二次防水施工,就会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也可以将防水施工后置于电梯安装完毕,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这主要体现在电梯底坑部件的安装上。(3)测量技术。电梯安装施工中测量、放线多,对安装质量影响大。在安装工艺中使用先进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放线方法,可以减少测量、放线对安装质量和进度的影响。如使用红外线水平仪、红外线准直仪等仪器。部件安装的精度包括位置精度、垂直精度、水平精度、力或力矩精度等,要保证这些精度要求,部件安装的基准点是关键。
2.3无障碍电梯
若高差、客流量较大,可采用设置无障碍电梯的方式。电梯优先设置在室内,可利用建筑的基座作为出入口,较好地隐藏在建筑内部,但不应破坏建筑的原有结构。若外部空间高差较大确需设置电梯,可采用通透的材质或与主体建筑一致的材质,减少其视觉干扰,同时通向电梯的流线应确保满足无障碍要求。
2.4典型楼栋适老化细部设计
(1)单元入口:在单元入口处设置醒目、易识别的标识标牌,增强引导性;设置无障碍坡道,台阶和坡道均设置扶手;入口平台满足轮椅回旋转弯的空间要求,直径不小于1500mm;雨棚能够覆盖整个台阶和坡道,并向外延伸1000mm,覆盖到居民上下车停靠区域;入口处的灯光照度需满足老年人安全出行的需要,坡道两侧设地灯。(2)台阶:台阶紧邻坡道,踏步尺度合宜,两侧设扶手,方便儿童、老人扶靠;台阶临空一侧设翻檐,防止拐杖或车轮滑出坡道外,造成危险;踏步地面和侧面选用两种颜色饰面加以区分,踏步边缘设置视觉效果明显的防滑条,提示高差变化。(3)坡道:坡道因地就势,利用单元出入口处的凹槽,采用“L”形的简洁布局,节约用地,畅通流线;坡道采用1:12的缓坡,坡道净宽1200mm,可满足推行轮椅与一人错位同时通行或一人搀扶老人并行的使用需求;采用双层扶手,兼顾儿童和轮椅的使用需求,端部向外延伸300mm;休息平台和起始处的平台宽度1500mm;坡道两侧设翻檐,防止拐杖或车轮滑出坡道外,造成危险;选用透水地砖作为防滑措施,保证雨雪天气的出行安全。(4)侯梯厅:侯梯厅进深1950mm,满足多人等候和轮椅回旋的使用要求;侯梯厅直接对外通风采光,等候环境更加舒适宜人;墙面设置连续双层扶手,并与内廊相连;操作按钮的高度方便轮椅乘用者使用;灯具照度适宜,保证夜间使用安全。(5)电梯:电梯井道尺寸1800X2000mm,轿厢尺寸1100X1400mm,满足轮椅的最小使用要求;在轿厢内设置扶手、供轮椅承用者使用的带盲文的低位操作按钮、防护板和安全镜;设置紧急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和语音报站系统。
2.5升降装置
若受场地限制无法加设坡道,可采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形式解决高差。升降装置的形式包括垂直升降平台和结合台阶扶手的斜向升降平台、人工活动装置(轮椅爬升器)、无障碍电梯四种类型。升降装置的优势在于节省占地,不使用时对建筑风貌影响较小,适用于旧建筑改造。但其存在一些缺点,如升降平台由于其每次仅限一人使用,在客流量较大的传统建筑中输送量有限;存在使用步骤较麻烦、无法自己单独操作、电子设备维护成本较大、受天气影响等问题,一般用于因空间不足或风貌影响等无法采用坡道的传统建筑改造。
2.5.1垂直升降平台
垂直升降平台可用于解决3m内的高差,可采用隐藏式的方法,如缩入地面、墙面的方式,同时表面采用相应的铺装形式、色彩与建筑色彩一致。垂直升降平台可在较小的空间使用,结合墙体、绿化、装饰进行遮挡,隐藏性较好,可减少对主体建筑的干扰。
2.5.2斜向升降平台
斜向升降平台可结合原有扶手或加设的无障碍扶手设置,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收藏在栏杆端部,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且较为可逆易拆除,但在视觉上较明显,应配合台阶扶手、基座的形式进行设计,利用建筑边角或凹陷的隐蔽空间设置升降平台。斜向升降平台应与墙体或栏杆贴合,靠边设置,减少对台阶的影响,保证台阶界面的完整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梯中作出良好的无障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无障碍人士居住与生活的便利程度,更好地对其的基本需求进行满足,减少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2]叶智伟.胶粘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化工,2010,37(1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