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 2520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亦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亦越来越高,追求产品质量。这就对蛋鸡养殖提出更高要求,也对从事蛋鸡养殖的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饲养技术积累,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慢性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控制鸡蛋的药物残留,达到提高鸡蛋品质的要求。对于疾病的发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疾病。本文将主要围绕通过推广蛋鸡饲养管理技术以达到控制慢性禽流感等疾病发生。
关键词:蛋鸡管理技术推广 慢性禽流感
前言:高产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产蛋鸡总体上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大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要点。我们对全区20余家蛋鸡养殖场推广这种根据不同年龄制定饲养管理技术,严格按照该种技术标准执行,建立科学的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该制度,对减少慢性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将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制定不同饲养管理技术,以期达到减少慢性禽流感等疾病发生的目的。
一、对所有鸡场制定统一的生物安全制度,制度如下:
(一)鸡场周围要设有围墙与外界隔离,达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要求。
(二)严禁参观者入场、入舍。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不同鸡舍严禁工作人员串棚,避免疾病传播。
(三)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鸡工作。
(四)严格执行消毒程序
1、对于鸡舍周围,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2、鸡场鸡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每周更换一次消毒药,以保持经常有效的消毒作用。
3、鸡舍内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定期进行蛋鸡消毒,(蛋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周1次,有病情况下可每周2次,在免疫前、中、后三天不进行蛋鸡消毒)。鸡舍腾空后要进行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消毒后至少闲置2周以上才可进鸡。进鸡前五天再进行熏蒸消毒一次。常用于蛋鸡消毒的药物有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纳等。
(五)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
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产品(蛋、鸡等)的通道;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
(六)死鸡及时拖走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鸡粪及时运到指定地点
采用堆积生物热处理或干燥处理做为农业用肥,不得做为其他动物的饲料。
(八)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消毒
可先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min以上。
(九)鸡舍应设置纱窗或安装铁丝网,防止鸟兽进入,避免疾病传播。
(十)要定期灭鼠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鼠药要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将蛋鸡饲养分成育雏期饲养管理、育成期管理和产蛋期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
1、育雏前的准备
在进雏前要将育雏舍彻底打扫,把料槽、⽔槽等⽤具清洗⼲净,并进⾏严格的消毒,如果是地⾯平养育雏,在进鸡⼀周前还要将垫料在阳光下暴晒,进⾏⾃然消毒。在进雏前要对育雏舍提前⽣⽕预温,尤其是在晚秋、冬季、早春,⼀定要提前3天⽣⽕,让墙壁、地⾯、设施都热透,这样舍内的温度才⽐较平稳,
容易控制。
2、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提供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提⾼雏鸡成活率。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雏鸡对温度⼗分敏感,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死亡;温度过⾼,雏鸡体内⽔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影响雏鸡的⽣长。⼀般要求第⼀周雏鸡舍为32℃~35℃,以后每周下降2℃~3℃,降
温幅度不能过⼤,降到18℃~20℃时脱温。湿度过⾼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长发育。湿度⼀般1~10⽇龄为65%~70%,10⽇龄后保持在55%~65%。
3、科学饲养
在雏鸡开⾷前要先饮⽔,在1~7⽇龄,可在饮⽔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利于雏鸡卵黄体的吸收。1周龄后可饮⽤⾃来⽔,要保证⽔的清洁,且不能断⽔。每天将饮⽔器⽤⾼锰酸钾消毒⼀次。雏鸡⼀般在孵出后24~26⼩时开⾷,开⾷料可⽤⼩⽶、碎⽟⽶等饲料,3⽇龄后逐渐换为配合饲料。饲喂次数,⼀般1~45⽇龄每天饲喂5~6次;46⽇龄以后饲喂4~5次。每次不宜饲喂得太饱,要少添勤喂,以饲喂⼋成饱为宜。饲喂时要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4、合理的光照制度
光照能够提⾼鸡的新陈代谢,增进⾷欲,使红细胞⾎红素含量增加;使鸡⽪肤⾥T-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素D3,促进机体内钙磷代谢。实践证明,光照的时间长短与强弱,光照的颜⾊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时间,⿊暗期是否连续与间接,都会对鸡的活动、采⾷、饮⽔、⾝体发育、性发育产⽣重要影响。⼀般第⼀周采⽤全天24⼩时光照,第⼆周19⼩时光照,⾃第三周开始,密闭式鸡舍可⽤每天8⼩时光照。光照强度具体应⽤时,每15平⽅⽶鸡舍在第⼀周时⽤1个40⽡灯泡悬挂于离地⾯2⽶⾼的位置,第⼆周开始换⽤25⽡的灯
泡就可以了。
5、通风换⽓
雏鸡新陈代谢旺盛,单位体重所需的新鲜空⽓和呼出的⼆氧化碳及⽔蒸⽓量多,鸡粪中还不停地释放出氨⽓。不良的舍内环境因素,将给鸡只带来应激,影响鸡只的正常活动,影响机体的⽣长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疾病感染⼏率,使鸡⽣长发育不同程度地受阻。所以育雏室应特别注意通风换⽓。育雏室通风换⽓与保温是⼀对⽭盾,解决这⼀⽭盾的有效办法就是:早春、晚秋和冬季,由于空⽓寒冷⽽⼜缺乏通风设备时,可在鸡吃料时进⾏,由于鸡群正在吃料,处于活动状态中,这时舍温下降2℃~4℃对鸡体基本⽆妨碍,但是要避免直⾯风吹。等待鸡群吃完料,鸡群中有2/3数量的鸡开始或正在饮⽔时,再关闭窗户。严禁鸡休息时开窗通风。否则,鸡容易发⽣感冒,或者因此诱发呼吸道疾病。通风和保温常常是⼀对⽭盾问题对⽴。要解决好这⼀对⽭盾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房顶设置天窗,或者在房檐下⾼窗部位安装换⽓扇。
6、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的⽣长发育,特别是雏鸡的整齐度,密度过⼤,鸡的活动范围⼩,鸡群挤压,采⾷不均匀,使雏鸡发育不整齐,出现⼤⼩不⼀;密度过⼩,造成鸡舍和设备的浪费,不保温,经济效益低。⼀般以每平⽅⽶⾯积饲养1~7⽇龄的雏鸡20只左右为宜。以后随着⽇龄的增⼤,逐渐减少饲养只数。调整时应将弱⼩的雏鸡单独饲养,使其能逐渐⽣长为⼤群⽔平
(二)育成期饲养管理
1、进入育种室前的准备工作
(1)、环境消毒:在育成室周围进行综合性除草消毒,在室内进行高压冲洗,地面用10%~20%石灰溶液喷洒或浸泡。待干后,用干净的水清洗室内地板,干后使用。
(2)、饮水用具消毒:平养育成,从饮水管道排出水,小鸡进入房间前7天加入醋酸。浓度为10%至20%。小鸡在进入房间之前排空,笼养育成饮水器用消毒剂消毒清洗。
(3)、育成室消毒:平养育成地面用粗糠作垫草,垫约5cm,冬季稍厚一些。调整饮用水管线的高度,并检查每个饮水器乳头是否漏水。漏水必须立即修复。笼养把用具全部放入室内,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5~40ml∶7.5~20g高锰酸钾薰蒸12小时以上,再打开门窗通风。
2、转群的注意事项
(1)、转群防应激:在转群的前3天,将电解质或维生素添加到小鸡饲料中。饲料转换是一个过渡过程。第一天育雏料和生长期料对半,第二天育雏期料减至40%,第三天育雏料减至20%,第四天全部用生长期料。
(2)、转群:转群时冬天选晴天,夏天选在早晚凉爽的时间。尽可能在一天内结束,把体重相同的分在一起便于管理。体重轻的可留在育雏室内多饲养一周。转群时防止人为伤鸡。
(3)、转群初期饲养管理:小鸡转组后,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防止它们炸群。注意观察鸡是否喝得上水。一周后鸡熟悉以后,可根据肉鸡管理技术进行正常操作。
3、限制饲养与体重控制
(1)、限制饲喂的目的,防止青年鸡吃料过多而增加脂防积蓄,以保证鸡群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成蛋时鸡对营养物质的合理需要。
( 2)、限制饲养方法,采食量方面限制,比自由采食减少10%~20%,日粮能量和蛋白质限制,纤维素含量增加,能量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下降,吃料时间上的限制,每日定时采食。
(3)、限制饲养作用:使生长略受抑制,防止过早性成熟(过早开产),控制体重增加,维持标准开产体重,减少采食量,从而节省饲料,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防止产蛋鸡出现脂肪肝综合征。
(4)、称重:每用未称取5%的鸡称重,对照标准检查限制饲料的数量是否合适,以决定调整下周的给料量,并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
4、光照控制
转群的第一天应每隔5平方米15W白炽灯照明过夜,目的是为了防止转群的惊吓扎堆。在前一周关灯后,密切注意鸡群,防止炸群、扎堆。根据鸡的呼吸声,判断小鸡是否转群后发生感冒。18周前,光线保持8至12小时恒定光照,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
5、营养
6-8周用生长期料,8~15周用育成期料,15~18周用开产期料,每次换料必须过渡饲喂。
6、其他管理措施
(1)、密度:平养(包括网上笼养),每平方米鸡舍饲养10只鸡,笼养每只鸡有270~280cm2。
(2)、喂料均匀:定期检查,发现有的料桶积料较多,有的已无剩料,要把料匀开,以免有些鸡吃得太多,有些鸡采食不足,使鸡群发育整齐。
(3)、保证鸡群的整齐度:时刻注意挑选较小和较弱的鸡群分开饲养,并喂养更多的饲料,以便使它们赶上强壮的鸡。
(4)、注意通风换气,勤换垫料:注意通风,促进心肺系统的发育,勤换垫料,确保室内清洁。应立即更换被水浸湿的垫草用品。
(5)、病害防治法:40~60日龄期做好治疗葡萄球菌病的防治工作,多雨季节做好球虫病防治工作,平养的育成鸡更要注意及时投药预防,用药不能单一,应经常更换。夏天有很多蚊子,应提前做好鸡痘苗刺种。严格按免疫程序,不失时机地进行鸡新城疫苗的免疫。鸡笼的卫生防疫工作经常进行,坚持用消毒剂每周对鸡舍进行消毒。
(6)
、18~20周提早做好上笼准备,避免推迟上笼,减少初产应激。并要做好减蛋综合症的免疫。
(三)、产蛋期饲养管理
1、更换饲料
母鸡进入产蛋鸡舍后,根据母鸡的体重、采食、光照和产蛋情况,饲料成分也要改变。产蛋阶段一般采用4种饲料,即17周龄~5%产蛋率、5%产蛋率~42周龄、42周龄以后和高温季节饲料。
2、环境控制
产蛋期的**适宜温度在15~20℃,尽量避免一日内温度波动太大;鸡舍内相对湿度在60%~70%;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在夏季为了降低高温对蛋鸡产蛋的影响,有条件的可安装湿帘降温系统;在冬季既要做到保温,又要做好通风,以提供新鲜空气。
3、饲喂技术
1、产蛋期各阶段的饲养。按蛋鸡产蛋阶段的划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
(1)产蛋前期。大体上21-24周龄为产蛋前期,育成鸡由地面平养转入产蛋鸡舍立体笼养,此时开始饲喂产蛋前期料。日粮中的钙含量应由1%增加到2%。这一时期鸡的卵巢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采食量显著增加,必须任其自由采食,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目前在给产蛋鸡的营养供给方面有二种方法:一是按照产蛋率的逐步提高而调整日粮中营养物质的供给量;二是当产蛋率达到5-10%时,提前开始饲喂产蛋高峰期的饲料。这一阶段还应按照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征等疫苗的接种,防止开产后免疫对母鸡产蛋产生影响。
(2)产蛋中期。25-42周龄为产蛋中期,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23-24周龄的鸡群产蛋率应达到50%,这一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经过3-4周便能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营养供给的稳定性和管理工作上的一致性,避免一切应激因素,除本鸡舍的饲养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鸡舍。饲养员服色相对固定,不能断料、断水、断电,气温要均匀合适,特别是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
(3)产蛋后期。 43-72周龄为产蛋后期,根据产蛋率的下降情况适当调整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产蛋率在85%以上时,每日每只鸡蛋白质进食量为18克﹔当产蛋率降到 80-75%时,每日每只鸡蛋白质进食量减至16克﹔产蛋率降到70-65%时,每日每只鸡进食14克蛋白质。另外,夏季因为天热,蛋鸡的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因此在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冬季天冷,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需要增加,因而要适当提高饲料的代谢能水平,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产蛋率。
2、钙质补充。为使母鸡高产和降低蛋的破损率,产蛋期应经常检查钙的供应情况。产蛋期日粮中含钙量要保持在3.2-3.5%,在高温或产蛋率高的情况下,含钙量可加到3.6-3.8%,但进一步提高对产蛋不利。目前普遍采用贝壳粉和石粉作钙源,日粮中贝壳粉和石粉的配合以2:1较为适宜,这样蛋壳强度**好。另外,在钙源充足的情况下出现蛋壳缺陷时,还应考虑钙、磷之间的比例和维生素D3的含量是否合适。一般在日粮中含钙量3-3.5%的情况下,磷以0.45% 为**,而维生素D3的标准为维生素A标准的10-12倍**好。
3、光照。光照管理是提高产蛋鸡产蛋性能的重要技术之一。产蛋阶段光照保证在16小时。增加光照以每周15-20分钟逐渐增加为宜,直至16小时。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面积3-4瓦灯泡为宜,照明度要均匀。不可突然增加光照强度或突然灭灯,这样鸡群容易受惊,影响产蛋率。当光照长度达到16小时时,开灯与关灯的时间要固定,不可随意变动,以防鸡产生应激现象。平养的鸡在关灯时,应在15-20分钟内逐渐关灯,减弱亮度,给鸡一个信号,以使鸡找到适当的栖息位置。
三、做好免疫和抗体检测工作
为更好控制疾病发生,特别是慢性禽流感的发生,该病不仅仅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量,还会影响到蛋鸡的存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是导致养殖场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按照以上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做好免疫和抗体检测工作,这也是预防蛋鸡出现慢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定期免疫,可在10日龄时,注射h5+h9禽流感疫苗,h9亚型全病毒灭活苗,是针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的一种疫苗,注射剂量为每只鸡0.3毫升,颈部皮下注射。开产前再次注射h5+h9禽流感灭活油苗。此后每半年注射一次油苗,注射剂量为每只鸡0.7毫升。在上述当中也曾说过除去外界原因之外,蛋鸡自身的原因也是造成蛋鸡群体存在慢性禽流感的主要原因,通过做好免疫和抗体检测工作,提高蛋鸡群体的自身抵抗力,以此来做的科学的预防慢性禽流感。首先,在实际的养殖工作当中需要养殖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养殖要求来进行标准规范化养殖,在饲料以及水当中定期投放一定的维生素以及相关的营养成分,使蛋鸡能够通过饮食,喝水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保证抗体滴度在6以上才能对鸡群形成保护。同时,针对蛋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在蛋鸡体内的传播与繁殖,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在发病早期,用10毫升复方大青叶与10毫升庆大霉素混合,可以注射50只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防止并发大肠杆菌病,发病的鸡群可以用一些抗菌性药物进行预防。同时,针对蛋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在蛋鸡体内的传播与繁殖,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而当蛋鸡群体产生慢性禽流感时应该首先使用新毒康加头孢进行注射再配合一定的营养药物,是蛋鸡群体能够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除此之外,定期注射相关疫苗,做到科学预防慢性禽流感
[2]。通过对20余家蛋鸡养殖场监测,对疑似发生慢性禽流感3家蛋鸡养殖场进行抗体检测,每次每家养殖采血30份,运用HA试验和HI试验进行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养殖场编号 | H9抗体滴度 | 抗体离散范围 |
1 | 发病前(180日龄) 6.4 | 3-9 |
发病后一周(240日龄)5.8 | 3-9 | |
发病后二周(247日龄)8.9 | 5-13 | |
2 | 发病前(350日龄)6.0 | 2-9 |
发病后一周(401日龄)5.9 | 2-9 | |
发病后二周(408日龄)8.8 | 6-12 | |
3 | 发病前(250日龄)6.0 | 3-9 |
发病后一周(340日龄)6.2 | 4-9 | |
发病后二周(347日龄)9.7 | 7-13 |
经分析,临床实践表明,当鸡体禽流感h9抗体离散范围较大,且平均抗体滴度在6log2时,遭受禽流感h9病毒感染并不意外,且发病后2周h9抗体滴度较发病后一周增加3个滴度,充分证明引起鸡群死亡,产蛋下降的原因为禽流感h9感染,即慢性流感感染。应对措施,对抗体滴度小于6log2的鸡群及时补免,免疫后21天再次进行监测,查看免疫效果。对免疫后抗体滴度仍不能达到9log2的鸡群,查找免疫失败原因及时补救。
总结:20几家蛋鸡养殖场通过执行以上提到的不同阶段饲养技术,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减少了疾病发生,提高了养殖效益。我们也通过推广这些养殖管理技术受到了广大养殖场的好评。同时,下一步我们将印发大量的这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服务明白纸,为更多的蛋鸡养殖场减少养殖成本,杜绝如慢性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场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创业,陈蕊,胡天让,张旭红,李先山,孔祥,陈立涛.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蛋鸡饲养环境监测系统[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04)
[2]李三吓.现代蛋鸡饲养生产中观察的重要性[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06)
[3]胡传利. 产蛋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预防关键技术[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12)
[4]赵新生.浅谈蛋鸡饲养管理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3)
[5]徐丽华. 产蛋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02)
[6]申会丽.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16)
[7]赵广磊. 蛋鸡饲养日常管理技术及应用模式[J]. 现代农业. 2020(09)
[8]盛乐斌. 秋冬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兽医导刊. 2020(21)
[9]化新菊.H型笼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0)
[10] 秦璇. 提高蛋鸡饲养经济效益的几点技术途径[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