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江苏 盐城2246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体温测量方法、部位,探求疫情防控期间适用于发热门诊病人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接触式红外耳温仪测量耳温,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额温、颞温、颈温,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作为参照,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耳温、额温、颞温、颈温与腋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560、0.413、0.63;腋温与耳温差值极小值-1.50,极大值2.10,均值(-0.1±0.55741)。结论:耳温、额温、颞温、颈温四种测量方法中,耳温与腋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耳温测量的误差较大,不适用于疫情防控下发热门诊发热病人的体温测量,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仍是发热门诊适宜的体温测量方法。
关键词:发热;发热门诊;体温测量;测量方法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简称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筛查及诊疗的特殊窗口,对防止疫情蔓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1],疫情期间引起了发热门诊更多的关注。传统作为“金标准”的水银体温计逐渐推出了历史的舞台,也因它的接触后感染风险,不是用于传染病人的最好选择。红外接触式耳温计和非接触式体温计(额温、颞温、颈温)已大规模应用于本次疫情筛查,但对发热病人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稳定性仍有待评估。本研究采用红外温度计采用不同方法、测量不同部位,并分别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比较其相关性,以期为发热门诊的发热病人选择体温测量方法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0-11月响水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输液室、留观室需测量体温100例病人,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6-83 岁,平均年龄(37.84±20.44)岁。纳入标准: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危重症随时抢救病人;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肩关节受伤,消瘦(BMI评分小于18.5)夹不紧体温计病人;耳道疾患及耳廓畸形者;30 min内有过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活动病人。
1.2方法对纳入病人首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验苏康码、行程码,休息10 min后分别采用以下5种方法测量体温:
1.2.1采用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玻璃体温计测量腋温,所有玻璃体温计使用前均经过规范检测,误差小于0.2℃;测量体温前护士确认温度计的初始温度甩至35 ℃以下后协助病人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最深处,指导病人曲臂过胸夹紧体温表,10 min后取出读数;输液病人测量输液对侧腋下温度[2],玻璃体温表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置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 min后冲洗晾干备用。
1.2.2采用欧洲卡舒公司生产的博朗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制造时已校正。测量前先按下电源按钮,耳温计自我检查;套上新隔离套,选择年龄组别〉36个月以上成年人;将耳廓轻轻向后上方拉,然后将测温头插入耳道并向下方压,按下并松开测温按钮,正确测量指示灯闪烁后耳温计确认鸣响,测温完毕;按下更换隔离套按钮,污染隔离套置于感染性垃圾桶内。耳温在腋温测量结束前最后1min内完成,每病人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红外耳温计每例病人使用后75%酒精纱布擦拭2遍消毒。
1.2.3采用江苏鱼跃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YHW-1红外测温仪测量额温、颞温、颈温。按开关键,选择人体测温模式;测量前移开测量部位头发、擦干汗液,测温仪对准测量部位距离不超过1cm;等待测量指示灯闪烁,哔三声后测量完成。额温测量部位(前额正中);颞温测量部位(太阳穴部位、额部两侧、眼眶外上部);颈温测量部位(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处)。额温、颞温、颈温在腋温测量结束前最后1min内完成,每部位各重复测量3次取最高值。红外测温仪每例病人使用后75%酒精纱布擦拭2遍消毒。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配对样本采取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计算均值应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腋温与耳温、额温、颞温、颈温相关性分析(表1),耳温、额温、颞温、颈温与腋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560、0.413、0.634,四种红外体温计测得温度与腋温相关性耳温>颈温>额温>颞温。
腋温 | 耳温 | 额温 | 颞温 | 颈温 | |
腋温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 1 100 | 0.845 0.000 100 | 0.560 0.000 100 | 0.413 0.000 100 | 0.634 0.000 100 |
耳温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 0.845 0.000 100 | 1 100 | 0.580 0.000 100 | 0.520 0.000 100 | 0.675 0.000 100 |
额温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 0.560 0.000 100 | 0.580 0.000 100 | 1 100 | 0.540 0.000 100 | 0.592 0.000 100 |
颞温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 0.413 0.000 100 | 0.520 0.000 100 | 0.540 0.000 100 | 1 100 | 0.416 0.000 100 |
颈温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 0.634 0.000 100 | 0.675 0.000 100 | 0.592 0.000 100 | 0.416 0.000 100 | 1 100 |
2.2腋温与耳温差值分析(表2),极小值-1.50,极大值2.10,均值-0.1,标准差0.55741。
N | 极小值 | 极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
差值 有效的N(列表状态) | 100 100 | -1.50 | 2.10 | -0.1000 | 0.55741 |
3.讨论
3.1额温、颞温、颈温与腋温差异较大
额、颞、颈部以舒张血管神经支配占优势,不会产生由寒冷刺激引起的反射性血管收缩反应,是头颈部的热稳定区[3]。额温、颞温、颈温测量的是皮肤温度,是身体深部器官所产生的热量,经由组织传导和血液循环带至体表的结果,故皮肤表面温度与皮肤下方血流分布、脂肪层厚度密切相关[4]。皮肤作为人体散热的重要场所,其血液循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皮肤血流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动,故皮肤表面温度波动较大,容易受环境温度、皮肤出汗等因素影响[5]。本研究显示:额温、颞温、颈温与腋温差异较大,相关性分别为0.560、0.413、0.634,可能与我院发热门诊为临时改造的活动板房,研究时间10-11月份,日夜温差较大有关。也不建议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额温、颞温、颈温用于室外环境的疫情防控筛查。
3.2耳温与腋温相关性分析
体温分为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最能代表人体温度的是体核温度,腋窝下有丰富的血管,测得体温接近体核温度[6],测量腋温也因安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临床普遍使用的测温方法。研究发现[7]鼓膜温度最接近体核温度,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供应鼓膜的血流和供应下丘脑的血流互有交通,受血液中炎性化学物质的影响温度不断变化,耳温也随之迅速变化。本研究显示:耳温与腋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5;是红外体温计四种测量方法中(耳温、额温、颞温、颈温)最优选的替代腋温的方法,这与刘雨薇[8-9]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腋温与耳温差值均值(-0.1±0.55741),提示耳温比腋温差值的均值高0.1℃,标准差较大,平均指标代表性较差,这与红外耳温计说明书中测量精确度较水银温度计差相吻合。综合分析:耳温不适用于疫情防控下发热门诊发热病人的体温测量,因其与腋温有较好的相关性,测量快速、便捷,避免测量人员直接面对被测量者以及避免水银体温表浸泡消毒流程,推荐作为门诊预检分诊处发热病人初步筛查,对于初筛发热者应使用水银体温表测量腋温复测。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传播至关重要的,期待我国水银体温表替代产品无汞体温计尽快出现,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2]黄芳.体温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73-74
[3]刘雨薇,龚仁蓉,许瑞华,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筛查相关问题的证据总结[J]. 护理研究,2020,34(6):929⁃933.
[4] 庞诚,孙洪元,常绍勇. 头颈部皮肤红外热图的医学研究[J]. 空间科学学报,1985,5(1):53-58.
[5] 炉庆洪,杨洪钦,陈丽,等. 正常青年体表温度分布的红外热像分析[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26(4):528-531.
[6]梁蕾.体温测量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3,21(3):268-269
[7]俞海萍,彭幼清,郭海燕,等.红外耳温仪测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2,12(1):75-78
[8]刘雨薇,龚仁蓉,许瑞华,等.人体不同部位红外温度计体温测量值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16):59-62
[9] 冯金华,聂孟珍,李卡,等.ICU患者红外线耳温仪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差异性与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66-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