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2021中国书法年展.行草书展”看当下大草书法审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透过“2021中国书法年展.行草书展”看当下大草书法审美

邱慧娥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文化馆

摘要:在观赏了“2021中国书法年展.行草书展” (以下简称为行草书展)后,整体给人一种“草书万象,时代新风”之感。本文根据行草书展的入展作品情况,摘选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品鉴与分析,从中分析当下大草书法的创作与审美现状。

关键词:2021中国书法年展.行草书展;大草书法审美

“中国书法年展▪行书、草书作品展”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批准,由中国书法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专业书法展,每年举办一届,属中国书法家协会具备入会条件常设展览活动,是继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后又一个展示当代书坛创作的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2021“中国书法年展”已于湖北武汉顺利闭幕。本文作者以大草作品进入前48名,以参展者的视觉审视本次展览大草作品。此次入展作品大草风格各异,杂合了张芝、二王,唐旭素、以黄庭坚书风入展者居多、明清大草风格中偶见取法张瑞图作品,可谓是高手云集,给观众呈现出盛世草书的饕餮盛宴。

一、行草书展大草作品特点概述

 

图一                         图二

通过图一、图二草书作品可以看出一笔数字相连,正所谓“一笔书”明显特征,隔行之间气韵属连,是典型的宋黄庭坚、明祝允明大草风格(小草字字分开不相连属),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大草书法狂放、洒脱的意境。从入展作品来看当下大草书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草”“行”混杂

在此次展览中部分经典的大草书法作品不乏渗入行书元素。例如,图三、图四的书法作品中行书字符十分明显,在草书创作中加入行书更具古韵,但是在草书中运用行书笔法,确是学界一直在争论的。在草书作品中加入行书笔法虽然是有待商榷的,但笔者认为,草书是一种是包容性很强的艺术,而在草书中加入行书用笔更显作品之线型方圆兼备,动静相参,兼容并蓄,更加彰显了我国大草书法的“有容乃大”,是当之无愧的书法艺术最高境界。

笔者认为,在高速圆转极其简省的符号化大草中加入行书的元素,更增快慢节奏之丰富、繁简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极具中国古代二元次辩证的哲学思想,这正是高超的书法技术再上一层→由技进道必经历程。

 

图三                                    图四

(二)追求形式感

书法作为一种传达人文精神的中国文化,首先应当遵从的就是“精神性”。而在一些大草作品中发现作者在为了追求形式美感采取手卷拼接,隔行气息往往难于续接,为追求“狂放”而失于安雅,有些作品虽大幅尺寸却难有大气象。如图五图六。北宋苏轼《书论》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这段文字充满辩证思想,草书易于飘扬所以难于雄浑凝重,换言之即难得沉静之气,笔者认为,书法绝不应该局限于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如果创作的大草书法过于贴近艺术形式中“狂”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作品的内在的精神内涵和作者的心理状态,那么书法最重要的精神性就会灰飞烟灭。

 

图五                             图六

因此,首先要关注书法的本质,把传统美学作为书法艺术美学的审美原则,而不应盲目追随西方美学思潮和日本现代书法风格,避免陷入西方的审美观而忽略中国文化之中对于“意境”的追求。同时,书法家应深入了解中国书法史与中国的哲学和美学,掌握书法演变史、哲学辩证法、笔墨技巧、美学原理和文学教育。而后要做的才是回归书法,心中的急躁减少了,虔诚增加了。除此之外,还要下定决心创新,尽力对中国的大草书法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作品中的大草书法审美

(一)追求外形美

2.1.1线条写意美

孙过庭《书谱》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是王羲之小草“一搨直下”的线条发力方式,而大草绵长线条必须增加中段篆隶中锋用笔的“一波三折”,大草作为一种较为抽象的书法,线条笔触的写意是大草草情草意美的自觉追求。在所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们对于这种线条美的追求。通过体现对立矛盾在统一物中的相互转化,使人产生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一波三折”体现了一个封闭世界内部的循环往复,通过创作者将线条的长短、斜正、粗细、浓淡、虚实、方圆、曲直、轻重、缓疾、疏密、巧拙等等进行变化,赋予这个封闭世界鲜活的生命力。在大草书法中,线是展现审美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线可以变换“身姿”、改变方向,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一弯一折之中展现出作者的笔力、心态,无声地展现作者心灵的情感波动,也见证着书法线条美学的发展。在线条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书法的动感与节奏,艺术感染力极强。

2.1.2 结构美观

草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不仅需要优美的“部分”,也需要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和谐的结构。和谐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可能在部分上大草书法不够美观,但是当将各个部分拼合在一起之后,可以发现平衡的对称美为欣赏者创造了一种完美的和谐感,体现了大草书法的设计感和美丽。

(二)追求意境美

2.2.1 风格追求

艺术风格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作品,而草书艺术创作者的个性与艺术特征、技能、创造能力蕴含在创作的作品之中,在这作品之中,不仅展现着创作者个人审美取向,也展现着相对主观的艺术特征与影响创作的主题、方法和形式。另一个因素在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2.2 道法自然

在中华文化之中,修身的哲学都蕴含在“道”中,而道蕴含在阴阳变换,正反对立之中。我们所能见、听、闻到的一切是“阳”,而“道”是日月交替、天地运行、宇宙变换的“阴”,因为它混沌无形却真切存在。“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但是“人”本身就是宇宙天地的一个映射,所以这种规律于人的修身而言,裨益甚广。在“道”的影响之下,书法艺术的审美都讲究一个道法自然,而草书艺术的审美更是取决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草书艺术以变化的线条来实现书法艺术的自由,更是体现出国人所追求的一个精神层次、精神境界。

2.2.3节奏明快

一幅好的草书作品,其节奏之美往往通过点画线条的墨色浓淡干湿、藏露疾徐表现出来。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攲正相生;行与行之间相互避让,顾盼生情。如欣赏音乐一般,时如万马奔腾激扬浩荡,时似小桥流水回旋低昂,其节奏之美越看越妙。

(三)追求冲击力

当代展览是高堂大尺幅作品展厅时代,早已不是书斋尺牍时代。若不是有投稿尺寸限制,估计丈几的作品书家也敢表现。在审视本次展览的作品之时,笔者发现,图一作品注重用涨墨法,通过“枯湿浓淡”尽显“黑白灰”墨色变化丰富层次,点线面的大量对比运用,增强作品的墨韵虚实效果。但其用墨忽重忽轻的夸张,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纵使墨色的强烈“对比”却难掩“做作”之嫌,略显不和谐,正如前文所说,笔者认为书法技术核心在于自然和谐之情,情至而用技是最应被推崇的。                                      

冲击力的另一个来源是“气势”,许多作品气势恢宏,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如图六通篇字眼“竹”字长线条的极其放纵拉伸的与周围短线条之间产生巨大对比变化,使作品行与行侧轮廓营造的疏密大空间给观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散碎铿锵的短点似霹雳、狂风、惊涛、骤雨般的刺激感,第四行与第五行行气的欹正开合收放,章法的大疏大密,字形大小,营造出跌宕起伏的空间节奏,给人无限遐思和雄浑壮美的体验。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会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就是写的他见怀素写草书时所生发出的审美感受。草书的宏大气象的生发往往需要书家娴熟的笔墨驾驭能力,和创作者的胸襟、学识,要的是整篇的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三、结语

在此次“2021中国书法年展.行草书展”,品读大草作品虽有诸多遗憾,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随着历史进程推进、时代变化下的大草书法的转变,这不仅表现在外在美和文字轮廓的艺术美上,更多的体现在深刻的感情上,而这种感情蕴含在一件件大草书法中。与一幅书法作品面对面,就像与作者面对面地吐露心声,用心去感受创作者当时的情绪。大草书法体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风格,这是中国书法的瑰宝。而在当今,书法创作者应该如何吸收古老的草书艺术的精髓,并不断对当下大草书法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速度、气象、节奏、时空——从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看当下草书创作[J].中国书法,2019(21):112+116-117+119-124+126-129+134-141+143.

[2]付坤.草书艺术审美探析[J].戏剧之家,2019(33):115.

[3]薛飞,王德宝.当下国展中草书的创作与审美[J].中国书法,2017(11):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