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与流通业耦合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与流通业耦合发展研究

廖珍珠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旅游业是我国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发展不仅能够带来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还能够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消费升级。随着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旅游产业发展不仅依赖于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基于旅游产业延伸出来的各类消费场景和服务模式开始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竞争力。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增加了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如金融业和流通业的融合机会,也为推动我国旅游消费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产业融合;旅游业;流通业;耦合发展

1文旅融合的关键性措施

文化和旅游业并存。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在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开发和设计旅游产品时,注重对景区历史文化背景的解读和地方风俗习惯的介绍,突出异质文化的特色;重视全面发挥旅游者作为信使的作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旅游人员在不断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化的魅力,促进各个地域文化的融合,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展其影响力,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业的整合,是提高相关行业产业质量的水平,确保由以观光为主的单一性旅游文化,朝着以文化为主导的深层次旅游活动转变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各个旅游区域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是旅游行业的关键性措施。也是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

我国的旅游行业唯有在文化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中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食宿、旅游、购物、娱乐等关键性环节及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来提升文化内涵,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旅游行业更具生命力和活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实现旅游区域外观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诠释旅游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才能使

2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与流通业耦合发展策略

2.1要强化产业融合对旅游业和流通业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首先,要提升旅游业与流通业的耦合程度,弱化行业间发展边界,加速资源在不同行业间流动。改善中西部省份旅游业和流通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为旅游业和流通业的耦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为产业融合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在高校和高职教育体系中培育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的人才,对于现有从业人员,提高专业培训频次,为旅游业和流通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2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糅合剂作用

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前提,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和流通业间深度渗透,挖掘和拓展产业融合潜在场景,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以及市场融合的一体化发展。丰富传统旅游业与流通业的互动机会,基于数字技术积极培育产业渗透、产业交叉的新型产业形态。

2.3渗透型融合模式

渗透型融合模式是根据文化所具有的渗透性特征形成的融合模式。网络游戏就是变现能力较强的文化产品,如古风模拟经营手游《江南百景图》就是将明代的水乡渗透融入游戏当中,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明代江南水乡的日常活动,其画风与游戏模式都对玩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少玩家对于江南水乡的景色叹为观止,由此看来,这款游戏利用景点的影响力提高游戏知名度,提升游戏的观赏性与娱乐性,也促进江南水乡的文化传播,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助力江南的旅游行业发展。此外,文化主题公园的建成也是文化渗透型融合的具体体现,如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依托迪士尼文化而建立的主题公园,将文化彻底地渗透进旅游景点当中。

渗透型融合模式是3个模式中融合难度最大的模式,其技术难度使得很多文旅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其次是整合型融合模式,要求抓住两者的核心特点;最后是延伸型融合模式,其资金门槛相对较低,是最易实现的融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各地要对自己本土的旅游与文化特色有着清晰的认知,以此选用最适合的融合模式,打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新业态。

2.4以人文精神为文化旅游的基本,重视人文关怀

文化作为人类为适应和征服自然、社会发展所积累的经验的结晶,始终支配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活动。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控制自然的生动体现。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完整的,缺乏旅游的载体,文化就会失去最为关键的交流手段,变成一棵没有根的树。在世界各国的旅游行业建设及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人文因素始终是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灵魂。故而,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文化景观及内涵的探索及完整展示,也应重视自然景观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此外也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项目的良性结合。不仅如此,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还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使人文关怀贯穿于所有景区、旅游设施、管理细节以及所有相关行业部门,尤其是每个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始终对旅游者表示关怀和尊重。唯有此,方可真正体现文化旅游的本质属性—人文性。

2.5要探索建立健全融合型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培育,鼓励旅游企业和流通企业探索多元化经营发展策略,合理利用其它行业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在不同行业间集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更高效的产学研体系;另一方面,以行业发展协会为着力点,探索新型产业融合发展场景,以旅游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具价值的流通服务,提高旅游业和流通业在各个环节的嵌入程度。

2.6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旅游产业不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也是文明程度较高的智力集中型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观念是否有新的提升就会影响到旅游行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旅游行业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建设性能,其主要通过进一步开发旅游产业,进行旅游行业卓越的创造价值,提升该产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旅游者的综合素质,推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利用各种载体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产业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三爱一德”(爱祖国、爱人民、爱旅游、爱职业道德)“三优一满”(优秀星级酒店、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游客满意度)“青年文明”和“文明示范窗”“文明风景区示范点”、文明诚信旅游选点活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打造我国优质的旅游区域及“最佳旅游区域”,将旅游行业建设成提升整体社会的精神文明窗口以及行业,大力创建“人人为文明使者、人人为旅游形象”的气氛,进一步提升旅游队伍的素质,全方位体现出文化旅游在我国精神文明中的积极作用。

2.7注重旅游文化的开发及保护,从而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承载着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任务。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文明的瑰宝。开发并保护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可持续运用的基本前提。在开发及设计旅游项目过程中,应全面地考虑文化资源的承载能力,做到科学、适度。旅游业依赖于文化,但也滋养着文化。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就要不断增强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及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中,保护及抢救、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增强其保护是始终坚持的方针,也是推动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结论

当今时代,文化与旅游产业是社会发展中的朝阳产业,二者在时代中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而且其发展基础、机遇也十分明朗,相关部门对于旅游行业的鼓励政策也十分明确,因此,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使文化不断丰富旅游行业的本身、提升旅游水平,另外也使旅游行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建设,方可实现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双赢局面,才能为我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幸福指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东,闫娜.山东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9,(6):4.

[2]鲍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9,(8):5.

[3]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4):5.

[4]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