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心血库 贵州六盘水 553400
【摘要】目的:研究血库采血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产生的实际作用。
方法:此次试验对象为80例无偿献血者,入院时间段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利用电脑盲选方式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n=40)和观察组(心理护理,n=40),分析两种护理方法产生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库采血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献血者心理状况,以便于更好配合采血工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血库采血;SAS评分;价值
血库采血质量和献血者身体状况、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具有密切关系。基础护理缺乏对献血者心理引导,导致献血者在采血时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机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采血工作[1]。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献血者心理状况,便于更好配合工作人员采血工作,从根本上保证血库采血质量。此次研究则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血库采血护理中发挥的影响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验对象为80例无偿献血者,利用电脑盲选方式分组,对照组男22例(占比为55%),女18例(占比为45%),年龄范围27至57岁,平均年龄32.33±2.31岁。观察组男23例(占比为57.50%),女17例(占比为42.50%),年龄范围28至55岁,平均年龄32.30±2.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实验对象对本文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①配合度较低,②中途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
1.2.1对照组
对血库环境进行管理,保持采血室干净。对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严格进行医疗垃圾清理和消毒等。
1.2.2观察组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和献血者沟通、交流,全面掌握献血者心理变化,根据献血者实际心理状况实施针对性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和献血者沟通过程中详细了解献血者睡眠状况、饮食状况等,向献血者讲解采血相关知识,提高献血者认知度和配合度。告知献血者适当献血对人体代谢好处,同时告知献血者采血装置为一次性应用物品,具有较强安全性,让献血者有充足心理准备。给予献血者鼓励和安慰,稳定献血者情绪,提高献血者配合度。引导献血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快速缓解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后SAS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SAS评分
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77.83±3.45),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78.34±3.48),两组护理前SAS评分(t=3.781,p=0.142)。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61.23±2.09),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2.19±1.02),两组护理后SAS评分(t=7.122,p=0.001)。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献血者由于对采血操作、采血仪器等认识较低,极容易在采血前出现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上恐惧采血引起的疼痛,献血者在采血前心理状况较差[2]。献血者心理状况和采血工作进度、质量具有密切关系。做好献血者心理引导能够保证采血工作顺利进行,提高采血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即通过对患者内心真实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引导,从而控制患者不良情绪发生[3]。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血库采血中,告知献血者采血操作、护理有效性等相关知识,提高献血者认知度和配合度。给予献血者鼓励和安慰,引导献血者深呼吸放松,调节献血者不良情绪[4]。此次试验发现,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血库采血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献血者心理状况,以便于更好配合采血工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结珠.心理护理干预在初次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1,10(03):234-236.
[2]高振玲.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1,6(17):175-178.
[3]徐小雨,王静,张洁.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体检人群静脉抽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0):201-203..
[4]薄玉芳.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