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550081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5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9例常规护理对照组,29例早期康复护理试验组。比较肌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肌力分级试验组比对照组好(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试验组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护理干预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增强肌力,提高生活能力。
【关键词】颅脑损伤;肢体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肌力;生活能力
颅脑损伤是较严重的脑组织损伤,患者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引起,容易造成脑实质出血,需进行手术治疗,有效、及时止血,降低脑内压。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患者术后常伴随不同程度肢体偏瘫,肌力水平下降,生活能力下降,对患者术后康复、预后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患者开展术后康复护理意义深刻,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能力,减少颅脑损伤及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2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7-68岁,平均(54.24±2.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h,平均(3.24±0.40)h。试验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37-69岁,平均(54.38±2.1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h,平均(3.30±0.41)h。基线资料组间对照,P>0.05。患者均为颅脑损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偏瘫。术后意识清楚,对语言和动作有反应,可配合。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遵医嘱对患者用药,使用脱水剂、抗感染药物等。对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干预。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对患者瞳孔反射、神经功能进行观察与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肢体主动活动、被动活动,进行肢体屈伸、攥拳、移动等。指导患者完成坐姿训练,独立坐立,活动肢体。
1.2.2试验组
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开展个性化早期康复护理。在护理脑水肿期患者时,患者昏迷状态下可以帮助其对肢体摆放位置进行调整,对关节功能形成有效保护。患者卧位,将其手臂抬高,是手肘屈曲90°。抬起膝关节,背屈35-40°。使踝关节背伸90°。护理者用手带动患者上肢进行被动活动,进行肩外展、上臂后旋、指关节屈伸运动等。对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恢复意识后对其讲解翻身动作并进行指导。指导患者使用坐便器排便。指导患者交叉十指,进行活动,患侧手指主动放置在健侧手指上,带动患肢进行外展、内收、前屈等动作。要求患者平卧位,将双膝屈曲,对膝关节用手扶住,指导患者缓慢将臀部抬起,进行桥式动作。对恢复期患者护理干预时,指导患者独立或者在家属搀扶下完成座椅转移、站立、行走等。并锻炼患者手握小球、提放物件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肌力、生活能力。①肌力:以0-5级分为6个等级,等级越高肌力越强。②生活能力:使用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患者进食、如厕、移动等10个项目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s)通过t检验进行差异统计学验证。对等级资料通过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验证。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肌力比较
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肌力等级整体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肌力比较[n(%)]
组别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5级 |
试验组 (n=29) | (0.00) | 2(6.90) | 8(27.59) | 14(48.28) | 5(17.24) | 0(0.00) |
对照组 (n=29) | (0.00) | 4(13.79) | 15(51.72) | 10(34.48) | 0(0.00) | 0(0.00) |
Z | -3.964 | |||||
P | 0.000 |
2.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
试验组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s)
组别 | 时间 | ADL(分) |
试验组 (n=29) | 护理前 | 54.54±5.45 |
护理后 | 72.35±6.24 | |
对照组 (n=29) | 护理前 | 54.55±5.44 |
护理后 | 68.64±6.34 | |
t/P试验组(护理前后) | 11.774/0.000 | |
t/P对照组(护理前后) | 9.238/0.000 | |
t/P组间值(护理前) | 0.007/0.994 | |
t/P组间值(护理后) | 2.284/0.026 |
3讨论
颅脑损伤发生后,如果病情危重可造成较严重后果,术后预后差,常发生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能力下降。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偏瘫程度,增加肌力,提高生活能力。常规护理干预侧重点在于术后并发症预防,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等。虽然也涉及康复护理内容,但是内容少、方式单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则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入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肢体偏瘫程度、术后恢复效果,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计划。在不同的术后阶段对患者开展差异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可对患者肢体、神经系统形成有效刺激,帮助患者增加肌力。康复护理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有研究指出术后越早开展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越理想。分析原因: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肢体活动、体位变换、肌力锻炼等,与手术造成的损伤进行“对抗”,减少机体功能损伤。同时可以通过康复训练促使神经功能改善,运动信号传递增强,在刺激下获得高效反馈,改善功能作用。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肌力,改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苏华,高霞,王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的价值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126-127.
[2]孙丽霞.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23):66+68.
[3]贺琳,刘梦焦,王敬华.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