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43医院)
摘要:近年来,临床将间歇性充气加压(IPC)引入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法配合、协同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手术、IPC方案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变血流动力学,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实施。精准化护理是精准医疗模式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对传统护理进行进一步完善、改造,强调为患者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精准化;IPC;恶性肿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150例接受手术联合IPC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周岁;②ASA分级Ⅰ、Ⅱ级;③病历资料完整、齐全;④病灶无转移、浸润;⑤无血管侵犯;⑥身体状况良好,可耐受手术;⑦具备良好沟通、交流能力。(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贫血、营养不良者;②中途退出此研究;③入组前6个月存在手术史、创伤史;④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⑥处于哺乳、月经、妊娠期女性;⑦存在药物、酒精滥用史;⑧过敏体质。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试验组(75例):年龄32~67岁,平均(49.62±5.34)岁;疾病类型:19例子宫内膜癌,21例卵巢癌,35例宫颈癌;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46例Ⅰ级,29例Ⅱ级;TNM分期:45例Ⅱa期,30例Ⅱb期;文化程度:12例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44例大专及以上;体重43~85 kg,平均(64.52±6.84)kg。参照组(75例):年龄34~66岁,平均(49.69±5.24)岁;疾病类型:22例子宫内膜癌,20例卵巢癌,33例宫颈癌;ASA分级:48例Ⅰ级,27例Ⅱ级;TNM分期:43例Ⅱa期,32例Ⅱb期;文化程度:15例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42例大专及以上;体重46~82 kg,平均(64.62±6.75)kg。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此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开展IPC:术中予以IPC装置,IPC压力控制在45 mmHg,最大压力持续时间是11 s,3次/d,30 min/次,循环次数、保压时间、压力设置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密切监测患者下肢感觉、循环,避免发生神经损伤、下肢缺血等情况,使用直至患者下床活动。
参照组采纳常规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对患者进行常规访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告知术中配合技巧、手术流程等,手术当日准备好抢救器械、药物等,患者入室之前仔细核对患者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即可进入手术室,术中密切配合手术、麻醉医生,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配合手术医师予以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生命体征:包括术前10 min、术中30 min、术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低体温、压疮总发生率。(4)护理满意度:在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访视患者时,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6.0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生命体征、SAS评分)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x−x-±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对比
术前10 min,试验组HR、SBP、DBP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术后10 min试验组HR、SBP、DBP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对比(x−x-±s)
组别 | HR(次/min) | SBP(mmHg) | DBP(mmHg) | ||||||
术前10 min | 术中30 min | 术后10 min | 术前10 min | 术中30 min | 术后10 min | 术前10 min | 术中30 min | 术后10 min | |
试验组(n=75) | 78.52±6.34 | 78.46±6.29 | 78.85±6.11 | 120.62±5.31 | 122.52±6.34 | 124.16±6.22 | 89.26±3.62 | 91.52±4.52 | 92.16±3.46 |
参照组(n=75) | 78.61±6.29 | 90.62±7.46 | 85.26±6.34 | 120.16±5.62 | 134.26±9.62 | 135.62±8.44 | 90.16±3.59 | 98.62±5.44 | 99.52±6.17 |
t值 | 0.087 | 10.792 | 6.305 | 0.515 | 8.825 | 9.466 | 1.529 | 8.694 | 9.010 |
P值 | 0.931 | 0.000 | 0.000 | 0.607 | 0.000 | 0.000 | 0.128 | 0.000 | 0.000 |
2.2 两组SAS评分对比
术前10 min试验组SA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0 min 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评分对比[分,(x−x-±s)]
组别 | 术前10 min | 术后10 min | t值 | P值 |
试验组(n=75) | 58.62±3.62 | 31.26±4.52 | 40.917 | 0.000 |
参照组(n=75) | 59.11±3.59 | 45.62±5.14 | 18.634 | 0.000 |
t值 | 0.832 | 18.169 | ||
P值 | 0.407 | 0.000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参照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 DVT | 低体温 | 压疮 | 合计 |
试验组(n=75) | 0 | 1(1.33) | 0 | 1(1.33) |
参照组(n=75) | 2(2.67) | 5(6.67) | 1(1.33) | 8(10.67) |
χ2值 | 5.792 | |||
P值 | 0.016 |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33%)高于参照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 |
试验组(n=75) | 31(41.33) | 42(56.00) | 2(2.67) | 73(97.33) |
参照组(n=75) | 24(32.00) | 40(53.33) | 11(14.67) | 64(85.33) |
χ2值 | 6.822 | |||
P值 | 0.009 |
3 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女性生活压力增加、生活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病人群年龄逐渐偏低,呈低龄化趋势。大部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自身疾病、手术创伤、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下,围手术期存在较重的心理压力,例如烦躁、绝望、不安等。严重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容易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改变血流动力学,造成心率、血压控制不稳定,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另外,大部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极易出现DVT等并发症,降低手术效果,影响机体康复。故如何加强手术室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预防DVT等并发症发生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参照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精准化护理可有效预防手术联合IPC方案治疗期间DVT等并发症。分析如下:精准化护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DVT、低体温等不良事件的预见性,将护理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加热输注液、灌注液、遮盖非手术裸露区域、按摩抬高下肢等方式,达到预防DVT等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33%)高于参照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精准化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分析如下:精准化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而言,更加重视患者心理、精神健康状况,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情感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生存的信心、欲望,让患者有一种被尊重、被关爱、被照顾的感觉,更加信赖护理人员,对于构建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精准化护理模式联合术中IPC方案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可维持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减轻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ZALEWSKI K,LINDEMANN K,HALASKA M J,et al.A call for new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gynecological oncology trainees:a survey on social media use and educational needs by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young gynecological oncologi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al Cancer Society,2017,27(3):620.
[2] 黄艳,王海云,贺焕.人性化护理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0):125-128.
[3] 王希路,柏露.人性化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6):738-741.
[4] 高文会,丛丰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合中医耳穴压豆对宫颈癌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2):905-908.
[5] 王海宏,张冬梅,李文恒,等.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联合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4):151-154.
[6] 曾祖华,潘彧,袁萍.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围手术期患者宫颈癌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1065-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