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期间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的实践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新冠期间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的实践应用

王玮,常晓佳,刘小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21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期间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心内科房颤中心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共纳入84例老年房颤患者,44例实验组, 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于心内监护室期间预后协同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结局指标为房颤患者生活质量、佩戴口罩的依从性。

结果:两组患者房颤患者生活质量(AFEQT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实验组患者在症状严重程度维度、日常活动受限维度、治疗焦虑担心程度维度、AFEQT总分、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佩戴口罩依从性比较:实验组96.9%,对照组88.8%,p<0.05。

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口周佩戴依从性,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新型冠状病毒,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房颤患者生活质量,佩戴口罩依从性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引起心悸、乏力、心绞痛、晕厥、卒中、栓塞、入睡困难、心理困扰等诸多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近期中国、以色列、加拿大研究人员对2017年全球经济负担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的房颤数据分析后发现,2017年全球有3757万例房颤患者,新发房颤305例,发病率呈年龄相关性,65~69岁为房颤发病率高峰阶段[1],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复杂病理增多等因素,老年房颤成为临床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其中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占有大部分比例。关于治疗,《2020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与管理指南》强调房颤的综合管理,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2]。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改进作为房颤治疗结局评估的重要指标,既往多项研究证实冷冻球囊治疗、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等医疗护理方法可改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3-5]。以协作为核心的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CCM)在心衰管理中得到证实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对患者、家属、医护、社会环境等医疗相关行为造成影响[7]。护理面临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匹配低、信息壁垒、团队缺乏协同等问题,人员不足也是主要问题[8]。为了协调护理、医疗、患者三方因素,贯彻房颤的综合管理理念。本研究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我院房颤中心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协同护理模式的护理实践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房颤中心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房颤中心诊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②年龄≥65岁;③无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④具有语言交流及理解能力,EHRA评分≥2b级。排除标准:合并瓣膜性房颤、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其他慢性炎症疾病或急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

1.2干预方法

样本量估算: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估算模型,PASS15软件,根据既往文献,把握度0.8,单边分析,α=0.05,δ=-15,σ=26,估算样本量N1=N2=38例。共纳入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成立CCM护理小组,由心内科房颤专业的专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师、感控专家组成。对照组实行常规疫情期间管理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指导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及教育考核。根据入院时间,对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由小组人员发放房颤生活质量评分表,应答率为100%。应用“腾讯问卷”小程序,制作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干预指导。

1.3观察指标:

1.3.1主要结局指标为3月后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包括4个维度,共20条问题,包括症状严重程度4个问题,日常活动受限程度8个问题,对治疗的焦虑、担心程度6个问题,治疗满意度2个问题。每个问题Likert 7级评分,对于每个维度评估,应用公式:100-(严重程度评分总和-所有回答题目总和)X100/总的问题数目/6,转化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9]

1.3.2次要指标,评价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的口罩佩戴依从性。住院期间限制家属探视,每位患者原则要求1位陪护,特殊情况由主管医师协商后增加探视人员,出入病房需要出示探视证明条码。住院后1周为调查截点,根据既往研究[10],依从性分为①完全依从:自觉准确地佩戴好口罩;②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佩戴好口罩;③不依从:忘记戴口罩。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0版本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认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8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验组44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心率、房颤发作类型、吸烟史等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

实验组(44例)

对照组(40例)

P

年龄(岁)

72.8±7.4

73.7±8.3

0.630

性别(例)

0.237

男性

23(52.3%)

26(65.0%)

女性

21(47.7%)

14(35.0%)

心率(次/分)

79.8±11.2

76.8±10.1

0.195

房颤发作类型(例)

0.914

阵发性

28(63.6%)

25(62.5%)

持续性

16(36.4%)

15(37.5%)

吸烟史(例)

9(20.5%)

6(15.0%)

0.514

冠心病(例)

17(38.6%)

13(32.5)

0.558

糖尿病(例)

9(20.5%)

8(20.0%)

0.959

高血压(例)

15(34.1%)

12(30.0%)

0.688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AFEQT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实验组患者在症状严重程度维度、日常活动受限维度、治疗焦虑担心程度维度、AFEQT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各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

症状严重程度

65.0±8.9

59.7±10.8

0.014

日常活动受限

69.5±10.1

58.2±8.3

0.000

治疗焦虑担心

76.3±12.6

70.5±9.2

0.020

治疗满意度

78.5±13.3

66.6±13.5

0.000

AFEQT总分

72.1±7.5

59.7±8.3

0.000

2.3 两组患者及家属戴口罩依从性比较

两组共调查178例,包括患者及家属,实验组98例,对照组80例,正确佩戴口罩情况,实验组68例(69.4%),对照组65例(8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7)。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表2),依从率分别为实验组96.9%,对照组88.8%,p值0.03,考虑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及家属佩戴口罩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实验组

98

58

37

3

96.9

对照组

80

41

30

8

88.8

3讨论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教育水平、认知水平提高,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所增加。同时射频消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应用等新技术,不断延长房颤患者的治疗周期,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卒中并发症、改善心塞症状、提高生活治疗、改善患者及家属的就医体验。而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给医患双方均造成影响。疫情期间采用居家隔离、限制外出等自我管理,有效抑制疫情蔓延,并通过知、信、行模式倡导、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居家隔离防护知识,改其善依从性及居家人员焦虑程度[11, 12]。对于住院患者,通过反复、程序化的教育培训、医患互动多学科协作等方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理解相关护理措施的意义所在,固然有望改善医疗效果及治疗体验。协同护理模式(CCM)既往已经在医疗、护理、医学教育等多方面应用多个领域应用,本研究实施期间增加了感染管理人员辅助宣教及督促,完成口罩佩戴依从性调查。

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是美国重症护理学会(AACN)于1996年推出,考虑护士的能力、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需求、临床系统三者相互匹配时就达到了协同,称为synergy model或collaborative care model,简称CCM,和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相同,早期强调了在重症护理领域的应用,后期扩展到驻军医院、危重患者转运等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不同医疗护理场所。护患协同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患者特征和护理能力两部分,患者特征分8个维度5个级别,护理能力的描述包括8个维度5个级别[13]。解决医疗资源短缺、护理人员不足问题,而受新冠疫情影响,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或不均表现明显。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特征可能是:稳定/不稳定,复杂,可预测,有中度韧性,不脆弱,能够参与决策制定,能够参与照护,但是资源可用性不足。专科护士的培训,包括感染科、门诊部、心内科等多学科协作护理,有利于护理方面能力提升、管理、评估。从身体、心里和灵性的全人角度考虑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护理能力和患者特征不是孤立的。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远程教育、问卷调查、感控知识培训、药师辅助等,增加医患、护患理解,提高护理能力、患者特征需求、医疗环境见的匹配程度,优化利用医疗资源。

本研究采用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来评估协同护理模式效果,该量表汉化版后,总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0.900和0.947[14]。从症状严重程度维度、日常活动受限维度、治疗焦虑担心程度维度、治疗满意度、AFEQT总分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多学科参与的医护、患者、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生活治疗,提高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

关于佩戴口罩依从性调查,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减少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有院感专家辅助宣传可提高佩戴的依从性,减少单一人员宣传的医患矛盾。实验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正确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纳入患者及直系陪护人员年龄偏大,具体佩戴细节知识掌握不足可能。

综上所述,通过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够对其生活治疗及就医满意度进行改善,新冠期间,提高口罩佩戴的依从性,使其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干预,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无论从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角度,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Dai H,Zhang Q,Much A A,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1990-2017: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Eur Heart J Qual Care Clin Outcomes, 2020.

[2] Hindricks G,Potpara T,Dagres N,et al. 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3]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 34(2): 95-109.

[4] 赵雅琴,朱慧鹏,王冉.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4): 67-69.

[5] 宋薇,蔡崔春. 个案管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0): 61-62.

[6] 龚艳辉. 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南华大学,2019.

[7] 金晓露,张丽萍.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护策略[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S1): 751-752.

[8] 林陶玉,方鹏骞. 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动员管理策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 37(05): 332-334.

[9] 张欢. 外周血系统性炎症评分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房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D]. 陆军军医大学,2018.

[10] 夏菊芳,王婷,陈华昕. 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策略对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依从性及正确率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18): 54-57.

[11] 李靖,王曙红,虞仁和,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群众居家隔离防护依从性及其对焦虑程度的影响[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19(5): 404-410.

[12] 李靖,王曙红,虞仁和,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公众居家隔离防护知信行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S1): 787-789.

[13] 陈杰,张海燕. 美国重症护理学会护患协同模式简介及启示[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01): 1-6.

[14] 张欢,钟理,陈兴华,等. 房颤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 47(03): 47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