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215219
【摘要】目的:针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程序化护理效果及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1.1-2022.2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等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开展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运动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效果分析;运动功能
脑出血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与脑血管发生异常病变有直接关系,该疾病是指脑部在未受到外力创伤下,脑内部血管发生破裂,引发大量出血[1]。该类患者经抢救后常伴随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对其开展科学、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即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1.1-2022.2,对象: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20:20、(45.53±3.25)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19:21、(45.38±3.16)岁;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成立专业护理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对组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和完善护理技能。(2)护理人员调查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对其心理承受能力、肢体功能、自主饮食、大小便等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安抚家属情绪;将评估结果与以往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及一系列预防措施,分阶段开展护理工作。(3)第一阶段,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对其进行开导,缓解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深入讲解疾病的产生、预防、治疗方法、疗效以及用药出现副反应情况等,讲述临床上成功治愈案例,消除其紧张心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饮食主要以清淡、低盐为主。(4)第二阶段,谨遵医嘱对患者开展药物治疗,严谨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观察患者病情改善及变化情况,合理地对输液时间及药物使用顺序、药量进行调整,并做好记录,及时进行汇报。(5)第三阶段,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协助患者卧位摆放,每天循序渐进将头抬高10度每天帮助其翻身、擦拭身体,肢体按摩等;每天播放音乐、读报纸,刺激患者感知系统,待患者病情得到恢复,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肩关节屈伸、向前伸直手臂、肩关节内外旋转等运动,同时指导与协助患者下肢进行伸直、屈伸等运动,1次/日,6分钟/次,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在能够防止其摔倒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1次/日,10分钟/次。(6)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出院后也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坚持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依据Fugl-Meyer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量表测评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最高分为100分,评估分数越高,则表示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改善及提高效果越好。
通过走访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90分以上为满意,71-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S)表述,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以n%表述,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 |
实验组 | 40 | 24(60.00) | 14(35.00) | 2(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22(55.00) | 10(25.00) | 8(20.00) | 32(80.00) |
X2 | 4.1143 | ||||
P | 0.0425 |
2.2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对比
未实施程序化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程序化护理后,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较实验组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对比(±S)
组别 | 例数 | 运动功能 | 生活能力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 | 40 | 27.56±3.66 | 66.84±8.93 | 37.45±3.78 | 67.69±8.85 |
对照组 | 40 | 27.43±3.61 | 55.23±7.04 | 37.54±3.83 | 55.65±7.20 |
t | 0.1599 | 6.4573 | 0.1058 | 6.6744 | |
P | 0.8733 | 0.0000 | 0.9160 | 0.0000 |
3讨论
情绪波动幅度大、过度睡眠不足、酗酒、剧烈运动等都是极易引发脑出血疾病的诱因,该疾病一旦病发,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昏迷症状,形成颅内血肿,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其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神经功能恢复过程漫长,短期内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对其介入程序化护理对促进疾病的恢复极为重要[2]。
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生理环境变化重视度不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于达到理想护理效果。程序化护理在很多方面有较好的作用,程序化护理模式是以护理人员记录的资料、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通过成立专业的程序化护理小组,通过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讲解疾病知识、治疗疗效,有效加强其对疾病知识掌握度;通过对患者自身各种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全面护理方案,采取分阶段护理方式,提高护理服务的完善性,提高护理质量[4-5]。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高,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出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讲述临床治愈案例,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有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对其进行合理的饮食、严格控制输液流程,增加患者免疫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较好发挥药物疗效,从而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对处无意识的患者进行翻身、擦拭、肢体按摩、读报纸等护理,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其感知功能与语言功能;对其进行上肢、下肢运动、行走运动康复训练,有效地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更好改善其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较,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对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起到推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静. 程序化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20):2.
[2] 王云, 熊静静, 郭志强.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6):4.
[3] 陈雪琴. 程序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睡眠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 8(1):3.
[4] 赵明.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 2019, 38(30):4.
[5]冷雪. 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