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集里医院内科 410399
【摘要】目的:试验主要是针对瑞舒伐他汀辅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医院进行复查的瑞舒伐他汀辅治经皮冠状介入手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项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分类方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3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7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sICAM.1、RDW以及vWF的水平,探讨sICAM.1、RDW以及vWF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sICAM.1、RDW以及vWF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别具有重要统计价值(P<0.05)。结论:sICAM.1、RDW以及vWF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血管皮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能够提示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关键字】瑞舒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sICAM.1;RDW;vWF;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上重建血运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尤其对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中,可有效抑制术后冠脉再狭窄及急性闭塞的概率。目前,该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术后出现的支架内再狭窄形成对患者的风险比较大,且PCI术后会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几率在20%~30%之间[1],导致患者发生残疾以及死亡风险。瑞舒伐他汀能够辅助PCI治疗冠心病,但是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依旧存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所以,为了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支架内再狭窄之间的关系[2]。本实验采用了对照式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医院进行复查的瑞舒伐他汀辅治经皮冠状介入手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项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探索sICAM.1、RDW以及vWF的水平在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未发生再狭窄患者之间的水平区别。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地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医院进行复查的瑞舒伐他汀辅治经皮冠状介入手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项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分类方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3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70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5.63±4.24)岁。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6.35±3.90)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容易,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进行了PCI的术后处理;在术后1-30d内发生胸闷、心前区剧痛、流大汗等表现;遵循由中国与欧盟专家学者组织的研究联合所提供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概念,及时相分期标准;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测,确定支架部位血栓形成;向患者或家庭明确本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更多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凝血功能失调患者;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者;精神异常等不能坚持完成研究者。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
两组病人均实行PCI介入治疗,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疗法,并指导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生产商:拜耳医疗保健公司,审批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1。药品规格型号:100mg)疗法,一般每周1次,且每次100mg;口服给药瑞舒伐他汀(生产商: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审批文号:国药准字HJ20160546)每次10mg,每天一次。
1.2.2 sICAM.1、RDW以及vWF的水平测定
(1)采集标本:患者空腹12小时后进行肘正中静脉血采集,分别采集2.00mI各三份。
(2)sICAM.1测定: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其中一份静脉血血浆中sICAM.1的水平。
(3)RDW测定:取一份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对细胞的大小进行检测,将被检测到的红细胞体积进行统计,得出RDW值。
(4)vWF测定:取一份采集的静脉血,采用109 mmol/L的枸橼酸钠进行抗凝,静置30 min后,以3000 r/min 的功率进行离心操作,离心10 min后静置,再取静置后的上清液,在-20℃保温,采用vWF试剂盒进行测定。vWF的标准范围在70%~140%之间
[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以(±s)作为计量形式,检验值为t;以n(%)作为计数形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相关监测指标对比
实验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 2 两组患者凝血相关监测指标对比
项目 | sICAM.1 | RDW | vWF |
实验组 | 231.66±56.56 | 13.8%±0.92% | 178.78±35.52 |
对照组 | 176.56±31.65 | 13.2%±0.76% | 123.24±31.22 |
P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PCI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防治冠心病疾病的主要诊疗方式,有着相当好的防治功效,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行PCI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植入支架,非常容易导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支架再狭窄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手术引起的促血栓形成和促炎症状态;第二,手术过程中支架内皮并未全面覆盖;第三,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原因,不得已终止抗血小板的治疗;第四,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4]。在本次复查的10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30例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水平的升高对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影响。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在多种器官中都能够表达,而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能力最强,能够对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进行调节,该水平与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改变的机制在于冠心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机制激活,导致RDW升高,其次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炎症反应,炎性因子抑制红细胞成熟,导致RDW升高,可见RDW不仅能够反应红细胞受损,还能够提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由内皮细胞合成,能够影响人体血栓的发生,同时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功效,能够反应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情况。在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导致内皮细胞的功能出现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落,促进了vWF的分泌,使得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在血管内皮上的吸附和黏附,导致血凝的发生[5]。可见sICAM.1、RDW以及vWF等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本次试验结果也显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可见sICAM.1、RDW以及vWF等指标水平升高能够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检测指标。
4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PCI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植入支架的长度、支架贴壁的原因、对手术治疗结果的影响以及病人本身的心理原因,都会使得病人产生血栓和再狭窄的概率大大地增加,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存健康,瑞舒伐他汀辅助PCI可降低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本次试验中,通过对sICAM.1、RDW以及vWF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与PCI术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之间的关系,了解到sICAM.1、RDW以及vWF等指标升高提示患者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可作为判断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
参考文献:
[1]柳森,王莉,周建华,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5).461-464.
[2]马凤莲,刘奇志,刘俊,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3).258-261.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体)[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12).50-59.
[4]左祖文,陆超灵,谭剑炼.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449-452.
[5] 赵凯,高晟,李永健,许蔚.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