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新店镇卫生院 四川内江 642451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我院从2003年开始一直延用至今。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者血管反复穿刺的次数,保护了血管,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留置针的管道是软的,患者活动时不会穿透血管壁而引起液体渗漏;留置针能随时保持畅通的静脉通道,对病危病重患者的抢救及手术患者提供了便利;而且留置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将2022年4月使用留置针的患者222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留置针使用病例男性150例,女性72例;儿童12例,成人210例;70岁以上的老人 170 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差错事故的发生,除 5 例患者因病情危急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全部好转、治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物资准备: 除备静脉输液的全套外,加上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22G×25mm/Y﹣G)或者(24G×19mm/Y﹣G)一次性使用无菌敷贴、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治疗液体(按医嘱准备)。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输入药液的性质、输入的速度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检查留置针的斜面是否锐利,有无弯曲。儿童多选择22G×25mm/Y﹣G,成人多选择24G×19mm/Y﹣G,如果成人的血管细且不明显可选择22G×25mm/Y﹣G。
2.2选择好穿刺部位: 2岁以下的患儿多选择头皮静脉,2岁以上患儿可选择手、足的静脉。成人输液多选择上、下肢浅静脉,因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有增加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故下肢浅静脉不能作为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首选部位[1]。若长期输液者,应保护好四肢的静脉,并从远心端开始,但不能在有病变的部位穿刺。遇抢救患者时,应选择大静脉,大静脉粗、直、弹性好,便于置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
2.3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是一个严格的无菌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好静脉,在肢体下方垫一小枕,将止血带系于穿刺部位时方约10cm处,(松紧适度,不能系得过久,否则易造成肢体远端缺血缺氧)。用碘伏消毒2次,直径>5cm左手拇指固定患者肢体并绷紧皮肤,右手握住重叠的留置针柄,右手退针芯,同时左手将针梗送入血管内,即临床上所说的“边退边进”。进针完毕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在穿刺部位,敷贴盖住留置针的尾部,再将先填写好的日期胶布固定在三叉接口上。留置针外再用纱布覆盖,3M胶布固定好。
2.4留置针的封管: 常用的封管液有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的肝素溶液2~5mml/次,现临床上常用250mmol+肝素钠10000u即40u/ml。暂停输液时,将有抽好封管液的注射器与输液针头相连,向静脉方向缓慢推注封管液。
2.5做好心理护理:操作前给患者说明目的、注意事项、配合,减轻其顾虑。对于患儿,护士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家属注意事项,防止患儿自行抓脱,或者留置针移位,使用时间缩短,既浪费了经济又给患儿造成再次穿刺的痛苦。
2.6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消毒肝素帽,连接配好药液的输液器。如果液体不滴,说明留置针堵塞,不能用力冲管,以防发生栓塞的风险,如用稀释的肝素液轻轻冲不行就拔出留置针。
2.7患者带留置针期间的护理: 护士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留置针针头有无渗漏,软管有无脱出、阻塞和移位,并告知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沾水,防止感染的发生。一般留置针使用4天(96小时),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如果穿刺后局部有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患者,查找原因,及时拔出导管,局部消毒处理。如果拔针时针眼较大,嘱患者按压局部几分钟,并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
2.8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 导管阻塞、药液外渗、静脉炎等。
2.9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护士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多参与临床实践,熟能生巧,尽量在留置针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方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压力,维持血管通路的畅通,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对病危病重患者能快速给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和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巡视做到能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基础[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