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关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

李玉琴

哈密市第八中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学科教学中,历史并不是一门被重视的学科。但是时代的发展使得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教师心中,历史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清楚历史教学的意义,从而主动探析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作以下探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引言

历史在以往的初中学科教学中不是很受学校及教师的重视,但是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点学科也被教师所认可,不少教师已改变了教学理念。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师,应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白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从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笔者将结合自身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1依托问题实现对新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

为了让学生在每一次历史课上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当借助问题提出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致,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可以说,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必然会对答案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并且急于知道自身给出的答案是不是与问题的真实答案一致。在前述心理的驱动之下,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感,必然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烽火戏诸侯》的图片。在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之后,要求学生对该图所代表的历史故事加以叙述,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登台叙述,之后再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一教学导入模式,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领悟与认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不同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出现孤立的知识点造成学生产生认知盲区。同时,教师也应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法、图片展示法、视频播放法以及故事讲授法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学习是有趣的,是吸引他们的。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学生以往未接触过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相关图片,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片段,由此让学生对于鸦片战争形成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用文学的语言感悟历史,升华历史厚重感

历史的语言多以背景、历史意义、历史影响力等为结尾,这种文字性的表述很难让学生去感悟历史,去评判历史,自然也缺少了历史的厚重感,也缺乏必要的历史感知。感悟历史、升华历史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历史具有很强的厚重感,传递出了一种情感、一种属于历史特有的情怀而感悟历史成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而文学性的语言让学生感悟历史有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文学性语言的优势,用文学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悟历史、去升华历史,体会历史的厚重感。用文学的语言感悟历史,主要是将历史的背景、历史的意义、历史的影响力转化为具体的文学性语言,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所传递的厚重感。每一段历史都有一定的背景,这些背景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政治、经济因素,在表述的过程中用文学性的语言可以用其表述语言的陈述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内容,感受历史背景所传递的厚重感,事实上每一件历史大事都有厚重的背景,这些背景都是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但历史有的富有悲观色彩,有的则比较欢快,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应用文学性的语言,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标书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除了背景以外,历史的意义、历史的价值、影响力等都可以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标书,从教材来看绝大部分的历史意义、价值、影响力都带有明显的理工性,即分为一二三点,这种陈述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代替内容的理解。采用文学性的表述让学生对历史意义、历史价值、影响力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可以用诗歌等题材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在文学语言中升华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增强历史的厚重感,体现文史结合的价值。事实上历史事件从背景到经过,最后到影响力,都可以用文学性历史,让学生在历史的情境中感受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3提出历史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对学生提出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存在,但是有时教师提出历史问题的方式并不合理,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学好历史的自信,甚至放弃了该学科的学习。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悉心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再以恰当的指引使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鸦片战争》时,首先,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提问: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利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我出示历史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了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从而指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了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了系统整理,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了本节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顺利完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不断更新。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知晓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从而通过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首先,我以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导入新课。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内容,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之后,我抽查了学生的合作成果,引导学生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人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这样,我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结语

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品质,创新教学设计,敢于打破教材的固有编排,优选史料,深度剖析。这样,呈现的一定是充满生机、灵性而又有质量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艳芳.语文教材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20.

[2]陈洋斌.以课堂问题为载体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3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