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 330725197805240612
摘要: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长期以来,白蚁侵袭一直是古建筑保护工作者的工作难点。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破坏了古建筑的内部平衡。本文从白蚁对古建筑的危害入手,对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进行介绍,提出几点保护古建筑免受白蚁侵袭的新型预防技术和意见。
关键词:土木结构古建筑;白蚁防治;施工技术
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广泛分布的各类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建筑极易受到白蚁的侵蚀。白蚁的侵蚀不仅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容易对古建筑周围生活的人民群众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探讨有效的白蚁防治施工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白蚁危害概述
(一)古建筑中的白蚁危害现象
古建筑的建筑材料通常以木材为主,是一种极易受到白蚁侵蚀的建筑材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建筑常年受到风雨侵蚀,但却无人居住,不能得到完善的保护和修理,成为白蚁成长的天然居所。古建筑为白蚁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其由于无人干扰得以横行无阻,在建筑物中不断修路,搭建巢穴。建筑木架因其啃食,内部结构变得松散,久之便不能承载庞大的建筑,增加了建筑物的危险程度。同时,因为生存环境极佳,没有天敌干扰,白蚁得以在隐蔽的空间迅速繁殖,数量不断膨胀,增加了建筑物倒塌的风险,也让古建筑保护以及白蚁防护工作变得十分困难。而传统的消灭白蚁的方法多为采取人工手段,以人力拆除古建筑的内部梁柱等,不仅不利于保留古建筑的整体结构,也毁损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二)毁坏古建筑的主要白蚁类型
毁坏古建筑的主要白蚁类型为散白蚁和乳白蚁,其次便是些数量较少、对建筑物伤害较小的外来白蚁群。
1、台湾乳白蚁危害特点
台湾乳白蚁属典型的土木两栖性白蚁,在土壤和木材中均可筑巢,具有很强的扩散和适应能力。它群体庞大,是目前我国破坏房屋建筑最严重的一种白蚁。台湾乳白蚁的巢群个体可达200~400万头,最大的巢群超过1千万头,采食直径超过200m。
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的房屋建筑尤其受到台湾乳白蚁危害的影响,建筑内部的各类木柱、木梁、木窗框、木门框、横条、椽子、地板、地垄、踢脚线等部位都极易遭受侵害。建筑木构件一旦遭受白蚁侵害,其内部将逐渐被蛀空,随着蛀食程度的不断加深,其牢固度将直接受到影响,直至完全失去承重负载能力,直接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可能引发屋塌人亡的严重后果。在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中,木柱、木梁遭受白蚁严重侵害甚至导致建筑倒塌的事例屡见不鲜。
2、散白蚁危害特点
散白蚁兵蚁头长方形,两侧平行或近平行,有翅成虫体多深色。散白蚁属土木两栖白蚁,既能在木材中营巢,又可在土壤中营巢。散白蚁无定型的蚁巢,巢群分散,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的王室。散白蚁群体内的个体通常数百头,群体内很难见到原始蚁王、蚁后,而短翅型和无翅型补充蚁后相当普遍。散白蚁虽然群体较小,但危害较严重,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木构件、树木根部、篱笆、电杆木、木船、仓库贮藏品等。散白蚁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导致防治有一定难度。
(三)白蚁危害原因分析
想要根治白蚁对古建筑的危害,传统方法中仅拆除被白蚁啃食的建筑结构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必须对白蚁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白蚁的生活习性以及产生危害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能够有效防止白蚁啃食古建筑的防治方案,才能让白蚁防治工作效果最大化。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类型多样,是白蚁生存栖息的绝佳地理条件,也为白蚁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殖环境。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建筑,是白蚁天然喜爱的生存环境。古建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区人员流失,无人修理等现实情况长期存在,且中国建设古建筑时往往注重自然合一,故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往往也十分优越。因此,受上述因素影响,土木结构的古建筑自身以及古建筑周边环境的树木为白蚁提供了啃食的食料,古建筑长期以来被白蚁侵蚀的原因即在于此。
二、白蚁防治施工技术
(一)古建筑白蚁防治原则
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因其整体结构的高超技术以及极具艺术感的审美色彩,体现出极强的文化价值及历史价值。因此,在古建筑白蚁防范施工过程中,要遵循古建筑白蚁防治原则,避免因施工操作不规范产生破坏古建筑文化价值的现象。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保护古建筑不受不当物理操作的影响破坏建筑。其次,古建筑通常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完好,避免因过度施工产生破坏环境是施工过程中着重关注的事项。最后,古建筑年久失修是常见的情况,在开展白蚁工作时,可以根据现实设备同步完成古建筑修复工作。此举双管齐下,不仅有利于修复古建筑,使其完整地得以保存,还能够防止白蚁啃食。工作人员应当对白蚁啃食过的古建筑木材及时进行换新或者对白蚁未啃食但需要修复的建筑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全面、高效完成白蚁防治以及古建筑修复工作。
(二)白蚁防治工作
白蚁防治工作分为两部分,也就是防与治,此二者的重要性是相当的。在防治工作开始前,施工方首先要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评估,对白蚁的类型、危害等级以及在古建筑内外部的分布情况进行探查,探查范围应当为古建筑及古建筑周围二十至五十米的自然环境。其次,开展初步处理及消灭。对白蚁进行初步处理及消灭的范围应当保持在古建筑及古建筑周围小于五十米、大于二十米的范围内。初步处理及消灭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手段表现为使用专门药剂对可见的白蚁进行喷洒,喷洒的药剂浓度应当在百分之三左右,便可以实现消灭不停繁殖白蚁的蚁巢的目标。最后,在防治过程中应当全程使用防护钢板将白蚁防治区域与周围环境进行隔离,避免因使用白蚁防治喷洒药剂导致周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虽然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作为支持。
三、白蚁新型预防技术
白蚁多生活在地下或者隐蔽空间中,不容易被察觉。想要观测白蚁的活动范围,只能在白蚁大面积出现并产生破坏活动时使用看、听、撬等方式进行探查。撬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古建筑造成物理损害,这不符合白蚁防治的基本原则。针对此种现状,可以采用新兴技术,在想要探查白蚁的周边环境设置微型电子监控。微型电子监控应当设置在古建筑周边,在目标范围内挖出深浅合适的洞穴,将微型电子监控放入其中,同时在微型电子监控中放入能够吸引白蚁前来觅食的有毒食料。受到食物的诱惑,白蚁便会将带有毒素的食料带回蚁巢。在白蚁食用有毒食料后自身也会放射毒素,最终通过白蚁之间的接触达到消灭整个蚁巢的白蚁防治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白蚁防治带来了便利,工作人员无需破坏古建筑,通过在古建筑周围埋置微型电子监控设备便能完成白蚁防治工作任务,有利于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通过观察该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发现其各项指标数据显示良好,表现极佳。与此同时,此种技术也对古建筑周边环境有着正面的影响,不会影响其生态环境。数据显示,使用此种设备及技术后,其周围环境都没有发现化学药品污染。当前,此种技术在我国南方众多地区都已完成试验并投入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四、白蚁防治建议
虽然土木结构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古建筑众多,对古建筑的保护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白蚁防治更是资金短缺。然而,白蚁对建筑物的损毁由来已久,对古建筑的损毁力度也十分巨大。作为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来说,对其的保护刻不容缓,希望社会各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重视白蚁防治工作,并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加强宣传,让人民群众意识到白蚁防治的重要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白蚁防治组织及机构应当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白蚁防治意识。
结语
随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传统容易污染自然环境的化工白蚁防治技术已然落后于时代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能够结合多学科的综合白蚁治理方案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白蚁防治机构及组织应当意识到这一点,优化白蚁防治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汪野.浅谈木结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徽州古建筑为例 [J].建筑,2019,(11):79-80.
[2]李承富.对加强我国古建筑白蚁防治的思考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4):3497.
[3]缪丽利.木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措施浅析 [J].建材与装饰,2018,(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