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护理进展

王小瑜,张鲜红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60

摘要: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多,从而致使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年提升。因此,临床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研究具备极强的临床意义。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方式主要为溶栓治疗,此方式可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避免或减轻病情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但患者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会产生肢体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完成后,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前言: 急性脑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实践发现,该病患者即使及时接受治疗挽回生命,但大部分者依然会产生肢体障碍等后遗症,为家庭与社会产生沉重负担。当前,临床多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此治疗方式可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并减轻病情对脑组织产生的损伤。但患者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风险[1]。因此,给予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的深入,临床对护理方面也有了全新的发现及改进,综述如下。

一、脑梗死定义

脑梗死指多种原因造成局部脑组织区域血供障碍,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性病变坏死,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二、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

在上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指出,缺血半暗带仅于脑动脉阻塞后的1h-3h内存在,其为溶栓治疗打下了时间基础。后经大量的研究及实践发现,与发病时间4h-6h的患者相比,发病时间短于3h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更高。因此,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在发病3h内。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可扩大至3h-4.5h。张琳[2]以70例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3h,B组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3-4.5h,两组患者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发现,相比于A组患者,B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由此可知,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于患者发病后3h-4.5h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三、静脉溶栓后的护理内容

(一)基础护理

患者溶栓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h,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环境安静,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于溶栓治疗后2h,护理人员要适当给予患者温凉流质食物,以维生素、热量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食物不得过热、过硬,避免引发患者消化道出血,要坚持多餐少食,指导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延迟安置且对尿管、胃管予以保留,从而减轻对患者泌尿道、胃肠道造成的损伤。采取鼻饲的方式给予患者流食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护理期间要动作轻柔,防止碰破患者口腔粘膜。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降低压疮发生风险;遵医嘱给予患者缓泻剂,从而保证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开塞露+温水灌肠,防止患者排便过度用力。

(二)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血管再闭塞

血管再闭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研究指出,该症发生率在10%-20%;当前,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残留的血栓存在极强的促凝作用,待停用溶栓剂后,患者体中PAI(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提升,从而产生纤溶后的高凝状态,易使患者短期内再次发生栓塞。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对患者的各项生理特征(意识水平、问答能力、面瘫、注视等)展开严密观察,待患者有相应表现产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师,由医师对患者展开检查处理。护理人员要从旁配合医生工作,降低血管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存质量[3]

2.出血

出血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该症发生率10%-30%。诱发溶栓治疗后患者产生出血的因素众多,如发病6h后溶栓、溶栓时舒张压>110mmHg、收缩压>180mmHg、用药剂量大、年龄过高等。出血可分为两种:①脑出血:其为最危险的溶栓并发症。患者如果产生血压增高、意识障碍、躯体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就应考虑出血并发症可能,其要及时联系医师,并配合医师展开诊疗工作。②其他部位出血,如粘膜、皮肤、泌尿系统、消化道等部位出血。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展开穿刺拔针时,要适当延长局部按压时间,从而降低局部继发性出血发生风险;患者溶栓结束后的30min内不得为患者安置导尿管,避免对患者泌尿道黏膜造成损伤;溶栓治疗后24h内尽量不安置胃管,防止对患者胃肠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上述部位存在明显的出血症状,患者人员可遵医嘱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六氨基乙酸,2次/d[4]

3.再灌注损伤

闭塞血管通过溶栓治疗再通后,脑缺血损伤可持续加重,产生脑水肿、神经血管损伤、脑屏障破坏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在患者溶栓治疗完成后6-24h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体征(瞳孔、意识、脉搏、血压、瘫痪肢体功能、呼吸)予以严密监视,观察患者是否产生恶心、头痛、呕吐等症状,病情是否恶化,并要对患者是否存在脑水肿症状予以关注。若患者产生脑水肿征象,护理人员要立即告知医师,并立即给予患者脱水药、自由基消除剂等药物。

(三)心理护理

因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并且患者治疗后通常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加之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不足,所以患者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绝望、暴躁等,这些情绪会对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疏解负面情绪,主动问询患者症状、感受,给予患者鼓励、安慰,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可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医护工作,提升患者配合度[5]

(四)康复锻炼

护理人员应尽早对患者展开康复锻炼。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即可对患者展开康复训练。组建康复护理小组,并以患者实际恢复状况及身体状态为依据,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从而规范、科学地开展康复护理。在对患者展开康复护理时,护理人员要遵循被动-主动、坐起-下床、无阻-抗阻的原则,不得操之过急。在对患者展开被动康复锻炼时,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不得生硬、粗暴。对患者展开抗阻锻炼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先下床活动,绕床边行走,后使用拐杖直立行走。早期的被动与主动锻炼可降低肌肉萎缩、关节痉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风险[6]

结论: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脑组织血供、促进闭塞血管再通、挽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式。而患者预后改善、治疗效果提升均离不开优质的护理支持。给予溶栓治疗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康复。但从整体来说,当前的护理方式在并发症预防以及处理上依然有所欠缺,所以临床需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彦.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1):135-136.

[2]张琳.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152,9154.

[3]丛地霞,李迁迁,孙远贞.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51.

[4]戴菊会.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护理要点分析及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3):204-205.

[5]王颖,夏彩霞.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24-26.

[6]张明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8):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