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分析

郑志勇

柳州市工人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广西柳州市545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9)接受一般治疗,研究组(n=29)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结果髂动脉与股浅动脉血流量、内径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结果 研究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流量、内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踝肱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升高,但组间相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实施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具有确切疗效,有助于促进血管再通,改善下肢血供,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足坏疽;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而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坏死,严重可致坏疽,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以往,临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治疗多采取单独切除坏疽部位的方式,但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彻底解决血管阻塞所致血供不足问题[1],近几年,随着介入技术在我国逐渐成熟、完善,已得到临床广泛运用,能够有效扩张患者血管,恢复正常血供,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势[2]。本文就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作出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于2020年1月开始,于2020年12月结束,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共计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

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78岁,平均(52.65±2.31)岁,病程介于2--9年,平均(4.35±1.54)年。

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2--76岁,平均(53.41±2.48)岁,病程介于2--10年,平均(5.14±1.62)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可以继续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治疗,即切除坏死组织,去除脓汁,碘伏清理创面,术后叮嘱患者按时换药,换药期间清除腐肉,并在患处涂抹适量烧伤膏,保持创面湿润,促进肉芽生长。

研究组行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术前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病变部位具体情况,选择穿刺部位并消毒,实施局部麻醉,在栓塞位置置入6F血管鞘,注射肝素钠实施抗凝处理,随后置入超滑导丝,经导丝置入多功能溶栓导管,经导管注入尿激酶,控制注射时间在10分钟以内[3],接下来注入造影剂查看血管情况,在血管狭窄部位置入球囊行扩张处理,于狭窄处置入外周血管支架,于置入后再次进行造影检查,确认无误后加压包扎。术后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

1.3观察指标

    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月后髂动脉、股浅动脉血流量和血管内径;采用ABI测定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月后踝肱指数,分值设置为1.1--1.4,分值越高,代表下肢动脉血管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表格形式在spss26.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文中数据,髂动脉、骨浅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以及ABI指数均为计量单位,行t检验,以±s表示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血管情况对比

研究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流量和血管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血管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髂动脉

股浅动脉

血流量(ml/min)

血管内径(mm)

血流量(ml/min)

血管内径(mm)

研究组

29

37.95±10.32

7.62±2.88

488.75±50.64

6.95±1.34

对照组

29

20.21±5.64

4.65±2.13

435.42±42.14

6.08±1.04

t

8.123

4.465

4.359

12.762

p

0.000

0.000

0.000

0.008

2.2ABI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ABI指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9

0.52±0.14

0.89±0.53

对照组

29

0.49±0.18

0.63±0.27

t

0.708

2.354

p

0.482

0.022

注:同组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为p<0.05.

  1. 讨论

因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故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下肢动脉病变,以糖尿病足为主,该病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坏疽。临床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主要采用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扩张血管、切除坏疽等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介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完善,临床逐渐认识到介入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优势,且得到广泛应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技术能够在治疗前明确了解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合理选择穿刺点,且可以在术中进行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以防球囊扩张导致动脉破裂,在治疗的同时保障安全

[4]。本文将外周血管介入术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治疗中,并与一般治疗措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髂动脉、股浅动脉血流量和血管内径以及A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治疗中引入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管再通,改善下肢血供。

  1. 参考文献

[1]朱美丽,尹陆黎,杨学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IMA和LP-PLA2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心电与循环,2022,41(01):58-61.
[2]冰峰,冯银玲,任补元,梁越,金翻亮.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对糖尿病足综合征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神经病变和对足部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01):154-158+181.
[3]沈毓,夏士博,陈燕青,张昊,谢永富,陈冰,王坤东,陆清声.新型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成功实现外周血管支架成形术[J].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0,1(04):236-242.
[4]郑清丽.外周血管支架植入后动脉力学响应及血流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