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应用能力是当前医学教育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则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发展,还应当注重其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方面的素质提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加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能力培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前言: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枢纽学科,病理生理学在整体医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则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灵活应用以及创新创造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教师则要关注病理生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能力培养与能力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医学实践技能,共同促进其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与提升[1]。
一、应用“三层次”教学模式
从本质上说,病理生理学课程是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加之该课程知识广度、深度、跨度均较大,因此通常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学科。但不难发现,这一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不少学生会认为病理生理学课程线条复杂、内容晦涩难懂、难学难记难理解,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克服相应的教学难题,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三层次”教学模式主要是指理论教学过程中按照如下三个层次推进教学进度:第一,将每一章节的内容按照“正常机能代谢—患病机体机能代谢改变—临床”这一思维逻辑进行内容主线提炼,帮助学生快速的梳理出每一章节的知识重点,加强学生对于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把控。第二,针对学生所普遍存在的学习困惑问题以及章节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小专题形式进行着重强调,如在第一层次中,学生认识了DIC发病机制内容,于第二层次中则可以阵专门讲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的破坏导致凝血、抗凝血调控失调的机制等难点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学科思维[2]。第三,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典型病例,并且组织学生针对典型病例开展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一系列内容的讨论、总结、归纳。当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后,他们对于整体的教学内容就能够有一个大搞的把握与了解,以此作为实验教学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与提升。
二、优化实验教学
为提升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传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逐渐地转变为“机能性实验”,即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有机融入生理学、药理学等内容。同时,设计实验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教材中的单纯性验证实验删除,更多地组织学生通过开展创新性综合实验来进一步研究生理状态、疾病状态以及治疗后的状态等实验内容,在这样的优化模式下,实验内容可以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完善、相互推动并互为补充,有效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实验学习内容,拓宽其实验学习视野,那么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所收获的体验与知识印象也会更加直观、深刻。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实验教学中开始适当地天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强调通过自主实验设计与亲自动手操作,以此同步实现其实验操作技能、知识应用能力、质疑精神与严肃医学素养的发展提升。
三、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
大部分医学院校都会为学生设置专门的开放性实验室,积极推进开放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同样可以从开放性实验教学角度切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并且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实验研究范围,鼓励他们利用好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查找实验资料,稳步开展开放性实验。在这一过程当中,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们的实验设计环节当中,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实验方案,共同选取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内容,一步一步妥善地安排好时间,进而逐步完成实验准备、实验、收集、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等基本研究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与支持下,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也会更富有科学性与研究性,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在开放性实验中,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在知识探索的亲身经历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内容的学习探究兴趣也会逐渐变得浓厚起来,另外,实验资料查询、自主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分析总结等综合性过程也起到了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重要能力发展促进作用。对于院校而言,也可以针对学生开展开放实验、医学创新活动等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如指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申报、吸收优秀学生到青年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当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早期接触科研、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训练初步的科研技能的机会[3]。
四、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也是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教师在具体的实验考核评价工作中则需要积极地转变自身工作思路,将传统实验教学工作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升级,尽可能地删减名词解释、简答题、主观题等考核内容占比,相对应增加是非判断题、病例分析题等类型的题目,凸显实验实践特征,关注学生对于具体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应用。除了卷面考试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考核中,则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实验技能操作、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情况。具体而言,在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工作中,教师要着重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病理生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动物麻醉、固定,气管分离、插管,动脉或静脉分离、插管等,且考核过程要实行标准化考评,通过提高要求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促进提升。设计性实验考核则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实验完成情况、资料查询、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等内容。实验报告则重点关注学生对实验理论的掌握情况,并且要求其能够细致地进行实验现象观测,并结合具体现象作出综合性的分析与判断。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多方面、多方位的客观考核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我能力水平,为其指明继续努力的前进方向,并且激励性语言、机制的应用,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总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推进方向,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则应当围绕学生能力发展需求作为实验改革目标,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应用“三层次”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病理生理学理论基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技能。同时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发展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开放性实验设计与科研项目当中的学习锻炼机会。最后,合理应用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升级。
参考文献:
[1]柏惠,李皓,许慧慧,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06):397-399.
[2]王生兰,韩莹,赵婧,等.基于微课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80-82.
[3]陈晓杰,李莎莎,王向红.CBME联合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5):11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