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神经内科监护室 710032 陕西 西安
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2020.2—2021.8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前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近,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73.26±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6.88±9.67)分均比对照组的FMA评分(46.28±2.8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45±9.24)分要高(P<0.05)。结论: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脑梗塞;肢体功能
脑梗塞是指因高血压、动脉炎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脑部血供障碍,而出现眩晕、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在治疗后容易留有后遗症,对其正常生活与工作有严重影响,因此予以患者高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关研究显示,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加入患者护理中对改善预后有积极影响[2]。基于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其肢体功能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20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52.94%(18/34),女47.06%(16/34),年龄46-77岁,均值(52.82±3.36)岁。研究组(34例)男55.88%(19/34),女44.12%(15/34),年龄47-78岁,均值(53.17±3.54)岁。组间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①病情监测:以动态形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健康宣教:采用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不同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及护理方法等。③用药指导:指导患者相关药物的正确服用剂量与频率。④环境护理:维护患者所处病房的环境、温度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①翻身训练: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在翻身时先对患者患侧肢行保护处理,在翻身后协助患者调整体位。②被动训练: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包括上肢训练、坐位训练、腕关节屈伸训练等。③站立训练: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先指导患者进行被动站立训练,使患者能够在拄拐或旁人搀扶下能够进行站立,之后进行主动站立训练。在进行站立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设防护设备,并积极鼓励患者。④步行训练:先指导患者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再指导患者拄拐步行、跨步、爬楼梯等训练,最后进行独立行走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对患者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⑤语言训练:先指导患者进行舌头伸缩训练,再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发音、读字训练,最后指导患者进行连续阅读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护理前后FMA评分:FMA评分评估用FMA量表,以100分为评估总分,患者分值越低表明其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反之则表明运动功能改善越好。
对比组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用Barthel量表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护理效果的显著性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计算数据,以()形式表现计量资料,t检验。有差异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组间护理前各项评分对比差异微小,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评分相对要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组别 | n | FMA评分 |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34 | 31.85±3.29 | 73.26±2.31 | 57.48±9.65 | 76.88±9.67 |
对照组 | 34 | 31.76±3.24 | 46.28±2.81 | 57.36±9.55 | 63.45±9.24 |
t | -- | 0.113 | 43.247 | 0.051 | 5.854 |
P | -- | 0.909 | 0.000 | 0.959 | 0.000 |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引发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此外大量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也会诱发脑梗塞。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与患者脑受损部位、缺血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复视、偏瘫、失语等[3]。因此将相应的护理措施予以患者对改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护理前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近,对比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各项数值相较于研究组要低(P<0.05),原因分析为:常规护理注重维护患者病情,但其较为被动,因此单独实施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是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其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如偏瘫肢体康复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开展翻身训练、床上被动训练,能够使患者适应训练,为后期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奠定基础。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根据患者训练情况调整训练强度、时间,并鼓励、表扬患者,能够使患者坚持进行训练,对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常规护理下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综上,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迎雪, 姜晓博, 张琨. 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康复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32):190-192.
[2]匡佳丽.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下肢矫形器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21, 29(9):64-66,.
[3]郝丹.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