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教学研究室 323800
摘要:本文结合农村的受教育现状和投资情况进行分析,站在教育经济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农村人力资源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投资的策略,促进农村投资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投资;教育
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一)资源总量大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人口9亿人,占比55%,但是现有的生产水平只能够容纳一半的的劳动力,农村人口中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是农村人口的增长率时常出现反复,这个我国的人口控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教育程度低
依据中国农村住户调查,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状况是逐年好转的,2019到2021二十年间,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9年的8. 174年上升到2021年的10.9年,可见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存量是逐年增加的,农民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还是偏低的。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初等教育(初中以下)的人口占农村总劳动力人口的48%,其中仅仅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占总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以上。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接受大学教育(大专及以上)的人口只占总劳动力人口的8%,远远低于15.5%的全国平均水平[1]。
(三)城乡差距大
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地区差异很大,农村与城市的比例大概情况如下:
大专生的比率: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二十倍;本科学生的比率,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五十倍;城市高中受教育水平的人数是农村的四倍。可见,高等教育水平的比率。城乡之间的差距巨大。
二、农村人力资本教育落后的原因
(一)对教育投资的重要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政府投资一般都是以物质投资为主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力资源和教育。导致两者的比例严重失调。长期以来,物质资本投资的外显性备受人们的亲睐,物质投资力度明显高于人力资本,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不均衡的发展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来,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对农业投入较少,教育投资也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落后。 其次,农村家庭作为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投资不够重视。我国农民的思想意识本身就比较保守,对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两种比较普遍的片面认识—一种认为受教育就是为了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没必要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另一种认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不需要受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农村家庭不愿意对教育进行大量的投资,致使很多农村的青少年过早离开教室。 最后,社会作为教育投资的有生力量,对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不足[2]。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影响教育投资
农村如果想发展经济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投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农村的经济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源的投入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则会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业(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不高,限制了其投资教育的能力。客观地说,我国广大农村居民中,有相当比重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但受经济收入水平低下所限,处于“有心无力”的境地。一般而言,普通的农村家庭供一个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就很困难,更何况是低收入家庭。
第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影响农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农业还基本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迟缓,依靠务农增收的希望相当渺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假设教育投资能提高农业发展潜力,务实的农民也不会把有限的收入押于这渺茫的希望上。致使农村陷入农业落后—收入低下—投入不足(物质的和人力的)—农业落后的恶性循环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归咎于农民短视,而是不当的体制与政策造成的。
(三)现行农村教育投资体制不合理
良好的体制可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我国现在的一些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的发展。现行农村教育投资体制不合理是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首先,政府财政教育投资比重过低,农村教育尤甚。时至今日,百分之四的投资比例这个一目标一直还没有实现。在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下,这种低水平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能让农村分享的自然更为有限。这样,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就成了一个延续数十年的老问题。再次,非财政性筹资制度尚不健全。教育非财政性拨款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狭窄,缺乏各种吸引教育投资的鼓励性政策,教育经费缺乏不能够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2011年,我国非财政的教育投入占总投入资金的三十四分之一。有百分之三是来自于社会团体,百分之二点四来自于社会募捐对于条件水平很低的农村,所有的投入都是来自于国家教育经费。而其他来源教育经费的总和(包括校办产业、企业办学经费,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以及其他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比例非常少,一般在10%左右。
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创新
相关理论与各国的经验都证明,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但政府是主要的供给者。因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制的创新,其基本方向必然是形成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结构。
(一)统筹城乡发展,彻底改变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
城市小学生开始学英语、学电脑,农村初中生才开始学英语、学电脑;城市学生有比较充足的实验器材、图书资料、文艺体育设备和设施,农村学生的实验只能是黑板上划划、纸上算算,学校图书馆没有多少课外读物或辅导材料,文体活动只能清唱、穷玩,这就是近年来国家每年数百亿元教育经费几乎全部投向城市的后果。笔者认为,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是造成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总根源,也是造成农村教育严重落后于城市的根本原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理所当然地要体现在城乡儿童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因此,必须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把中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公共教育经费可以按照生均额在城乡统一安排预算。改革不平等的重城轻乡的教育体制乃是治本之道。
(二)改革文化体制,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长期处在传统的宗法文化与封建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农村社会的落后思想与文化根深蒂固。思想愚昧和观念落后是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精神和文化因素。促进观念更新,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是教育的重要职能[3]。
(三)改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1)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
政府对于投资的方向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吸引社会的投资主体参与农村投资,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地的职业教育低下的局面以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地吸收农村学生,放宽各方面限制,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完成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科技基础。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是我国农村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在加大中央教育经费拨款同时,应该努力增强非财政性教育教育经费来源,打造多种渠道统筹经费,逐步实现教育投资由政府带头,社会资本一起协力的多元化的投资形式。
参考文献:
[1]余发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扶贫的实现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2):252-254.
[2]金程程.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质及其转型研究[J]. 知识经济,2020(12):38-39.
[3]赵灵杰.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 品牌研究,2020(20):247.
作者简介:姚天美 1972.7.23 女 浙江庆元 汉 大学本科 经济师 庆元县教学研究室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