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市 沙坪坝区 401331
摘要:本文以我国大型集约化周长的饲料与饲养实践为基础背景,在传统分析猪场饲料生产经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集约化猪场饲料与开发利用的中心任务和思想体系,推动集约化猪场的饲料和营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饲料与饲养;发展趋势
饲料的好坏是养猪优质与否的关键因素,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营养研究是饲料配制与使用管理的技术基础,在建国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借鉴外国养猪营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饲养技术体系,随后,随着机械化不断发展,集约化、猪场标准化饲养成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需要。这些年来,养猪业朝着标准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生产与环保并重的方向推进。为适应市场需要,集约化猪场饲料与营养技术需要相结合,对此本文以大型集约化猪场为背景,评述与饲料营养相关的技术知识[1]。
1.集约化猪场的含义及重要性
集约化养猪场的所谓集就是集体、集合、集中,字典上又解释说: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总体等。所谓约,字典上讲拘束、限制,大约等。顾名思义,集约二字用到养猪业上来讲就是既集中又要限制单位面积的放养头数。但是,有的养猪场偏偏把集约化,理解成为挤约化,密集化。正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每栏应该放养6——7头猪的栏,猛增加到12——14头,严重地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猪与自然的和谐。栏内放养密度过大会造成猪群心烦不安,咬架咬尾,跳栏跳圈,卫生难搞,空气污染,环境恶劣,百病横生。但这些场主却满脑子里都是消毒打针投药,但是,越治越严重,最后造成猪亡场败。场主们却意识不到这与舍栏内的猪群放养密度有很大的关系。给猪群清新的空气,活动的空间,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毒菌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可乘之机,猪群整体健康才有保证。
在集约化养殖系统中,母猪在怀孕和哺乳仔猪时通常被限制在狭窄的板条箱中,无法自由活动。为肉而饲养的仔猪被肢解,没有麻醉,并被关在没有垫料的混凝土棚子里。这种从传统养猪业向大规模集约化系统的转变导致了对全世界数百万头猪福利的重要关注[2]。与其他畜牧业不同,例如牧场或牧场系统上的绵羊或牛,可以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饲养猪。在集约化养猪场中,动物通常在圈舍系统中彼此靠近。集约化养猪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空间意识强的方法,可以从您拥有的动物中获得最大利润。它适用于许多国家,是确保所有设备、存储空间和动物本身都适合帮助农民实现其收入潜力的好方法[3]。
2.饲料生产经营发展的基本态势
2.1实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饲料产销一体化
在经济效益为中心地区,大型的集约化规模一般配备饲料厂或饲料加工车间,实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供应一条龙,此外,在原料采购方面,因地制宜并不在加工机械上面追求一致化。
2.2,随着建立以原料管制与生产过程控制为重点的饲料质量保证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配方技术的推广和营养技术信息为基本生产提供了基础,降低难度。
2.3,积极探索以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体的新型技术
当前市场上大多猪场依托扎实多元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广泛的与国内外猪场机构展开技术交流、业务联系,不断吸收消化许多先进性技术和实用性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4]。
2.4,建立健全科学的饲料使用指南
饲料的质量、使用方式将很大程度影响产品供应的质量。从养猪成本分析,饲料成本往往占很大一部分,因此要建立健全并执行科学的饲料使用规范,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提升养殖质量,为日后的销售提供基础。此外,正确健康的使用饲料能够节省大部分的饲料开支成本。
3.饲料与营养新技术的概要
集约化猪场饲料开发与利用的中心任务是不断提高猪群的存活率和饲料的转化率,因此要兼顾环境等社会的效益,就需要求猪场建立健全完备的资源配置,并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乳仔猪多阶段饲养体系;种猪饲料专门化与高档化体系;公母分饲生长曲线模拟基础上的商品猪多阶段饲养体系以及维持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的营养保健技术体系。首先,乳仔猪多阶段饲养体系应在断奶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推广。断奶前的仔猪必须进行充分的补充饲料。其次,断奶后的10-14d内应建立以控制消化道疾病为主要的饲料配置与利用技术。在断奶后两周左右,充分挖掘遗传潜力,认真考虑仔猪的配方,保证能量水平[5]。对于种猪饲料专门化与高档化体系,为保证猪种质量,应相关配置链,应重视对母乳猪饲料与公猪的配置高档化。对于商品诸多阶段饲养体系的建设:尽可能多实行多阶段饲养是提高育肥效率的不二措施。对于营养保健技术体系,保障猪的存活质量,第一道防线是进行饲料营养的控制,在不注射疫苗添加剂的情况下,把猪场防疫从普通防疫水平提高到保健水平高度,并且保证饲料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饲料成本。
4.对于生态型饲料的开发技术
从生产营养论角度,饲料原料生产商与供应商配方专家应全面考虑如何从每天进食粮食到畜禽排粪尿的全过程中来改变其健康水平。目前,畜牧业国家正充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和生物原理,在动物体内实行定量代谢的模型建设,该模型能够充分利用动物行为学等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升养猪生产水平,为养猪质量提供保障。
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一定能够为集约化猪场建设提供注入新的动力。如何通过遗传因素影响健康状况、采食量曲线以及当地饲料资源,建立适合自己猪场生产目标和大型集约化市场趋向值标准,是集约化生产猪饲料开发与利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厚德.集约化猪场饲料营养与管理技术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3):137-138.
[2]王前进.集约化猪场饲料营养配置与饲养管理技术[J].畜禽业,2021,32(03):46-47.
[3]朱得玉.集约化猪场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04):161-162.
[4]张建,展晓鹏,章志兰,袁鹏,潘琤.集约化猪场的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26(05):28-29+34.
[5]迂斌,颜运秋,徐少勇.集约化猪场后备猪的选留及引种浅析[C]//.创新、融合、健康、未来—第九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