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建设研究

李月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总体上仍以服务于中心城区的地铁为主,功能层次较为单一,作为市域级、市区级下一层次的局域级轨道交通,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经验相对不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运行中的大动脉,它可以串联起不同的城市方位也可以整合不同的城市资源。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涉及到不同的方面,比如城市的形象以及城市功能的落位处等。在规划过程中对于大体量的轨道交通系统要减少对城市原有空间以及环境的综合影响,并且也要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形象,让功能与整体的外部形象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规划;建设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近四十年来,极大地促进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是近十年来,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大部分城市已经迈入了网络化运营时代。”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包含市域快轨、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功能层次相对单一,以地铁和轻轨系统为主,占比近76%;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重心仍然聚焦于交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中心城区,对郊区城镇组团的发展支撑相对不足。

1轨道交通系统内涵

1.1功能定位

1.1.1客流走廊提升功能

客流走廊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布局的基础。有别于市域级、市区级轨道交通服务的主要客流走廊,局域级轨道交通主要功能在于整合成熟地面中等运量公共交通客流走廊,以提升走廊服务效率,并以此促进地面常规公交转型升级。

1.1.2局部网络补充功能

在轨道交通网络较为成熟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局域级轨道交通可以作为补充局部地区市域级或市区级轨道交通网络服务不足的最有效方式。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针对特定地区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不足的补充;其二为重点地区轨道交通服务方向性不足的补充。

1.1.3组团网络骨干功能

对于外围新城等空间规模较大、发展能级较高的城镇组团,局域级轨道交通作为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骨架,与常规公交共同构成地区公共交通网络,以提升外围城镇组团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

1.2核心特征

与市域级、市区级轨道交通相比,局域级轨道交通在服务时效、系统运力以及运行可靠性上的要求均相对较低。因此,适宜采用以地面敷设方式为主的半封闭轨道交通系统,以追求服务效率与经济性的平衡。进一步可以从通道、车站、车辆和运营等构成要素出发,分析局域级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特征。

1.2.1通道层面

由于局域级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中等运量客流走廊,具备采用半封闭式通道建设的客流基础。通常情况下,局域级轨道交通通道在路段上与其他交通方式隔离,采用路权专用模式;但在部分交叉口,可与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等交通方式混行。非必要情况下,应严格限制局域级轨道交通采用全封闭高架或地下建设方式。

1.2.2车站层面

局域级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规模应与线路设计运量相适应,通常设置独立站台,并配套相应人行过街设施,如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等。但与市域线或市区线站台设施相比,局域级轨道交通系统车站设施相对简易,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站厅。车站具体建设形式可根据线路实际客流强度,灵活采用封闭车站站台售票或开放式车站车内售票。

1.2.3车辆层面

考虑到局域级轨道交通服务的客流走廊量级主要为中客流走廊,建议线路选用设计速度、载客量较为适中的车辆,需要具有灵活编组运行的可能性,以适应通道客流的弹性变化。

1.2.4运营层面

通常采用智能化辅助调度系统实现高频率或时刻表运行,具有较高的保障度和可靠性,提供高品质服务。从局域级轨道交通4大系统构成要素的关系来看,具有一定保障水平的通道是发展局域级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高效的车站和高性能的车辆是必要保障,高频可靠的运营调度系统则是系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核心。

1.3主要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能保障线路服务功能的实现,以指导局域级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编制为出发点,结合相关规划编制的具体技术要求,本文选取旅行速度、设计运能、线路长度和平均站距作为局域级轨道交通规划编制的主要技术指标。旅行速度即运送速度,是乘客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的直接反映,体现了线路的服务效率,是设计速度、平均站距和运营组织的综合体现,也是乘客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时最为关心的指标;设计运能是线路建成后客流效益的必要保障,也是确定系统制式和敷设方式的关键因素;线路长度、平均站距反映了某种特定功能类型线路的基本特征,需要综合线路功能和各类相关要素确定。

2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建设策略

2.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要遵循城市的方位与原有的环境,不能搞大拆大建,破坏当地的生态以及文化,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的运用规划以及设计等方式进行整合资源,营造比较舒适的空间尺度。在城市核心的区域中,经常采用双向布置的城市轨道交通,双向布置的定位点在道路的两侧部分,将轨道与道路的两侧留出空间作为相应的缓冲点,同时两向的轨道交通通过人行天桥的模式形成一种空间上的环通,同时也是将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相互整合在一起的设计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解决人行拥堵的问题。因此这种双向布置点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起到相应的核心区域作用。

2.2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空间划分

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与设计的节点上要充分考虑车行与人行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让轨道交通融入到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与城市中的商业体系等相互结合形成相应的TOD模式系统。在空间划分上采取对立均置的原则,地面是车行和人行的结合,而地上空间主要是以轨道交通为主,从形式上采用架空布置,这样有利于节约土地的使用并且能够较好的聚集人行,同时在地面空间分类中,也采用与商业形态进行相互的结合,将商业空间与地面人流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趣味化的服务体系,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也要兼顾相应的服务设施。

2.3城市轨道交通的构造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在建筑形态上要呼应城市的肌理以及特色,同时自身结构体系等要节约化与简洁化,也要有相应的抵抗风压力等。整体的结构体系采用轻质钢结构进行搭接与组合,钢结构采用柔性钢并且是运用预制式体系进行组合,将空间中的整体结构体系进行均匀的排列与组织,并且在其中采用竖向的桁架杆件进行加固处理为了让整体的体系能够承受相应的外部荷载。由于轨道交通横向的荷载比较大,水平向的压力也会增大,因此在设计时要预留一部分桁架结构用来增加侧向的抗风承载力抗压。

结束语

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和综合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站在新的历史舞台上,城市在有序推进已批项目实施的同时,需抓紧开展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完善研究工作,以支撑国家最新发展战略及城市重点地区发展;加强与周边省的协调工作,并谋划、建立与国铁集团合作利用既有铁路的工作机制,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支撑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因此,依托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不同线路的一体化运营组织模式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雷振国.国内带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要点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1):86-91.

[2]郭鹏,徐瑞华.基于引力场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J],系统工程,2006.24(1)36-40.

[3]丁大朋.河谷带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S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