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红色血脉,耕龙江沃土——黑龙江红色旅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专线开发研究

/ 3

承红色血脉,耕龙江沃土——黑龙江红色旅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专线开发研究

王曦淼,钱柿朷,李凯宇,陈彦颖,张玲,指导老师:范丽君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近年来,黑龙江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我国最北端)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革命老区),借政府《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东风之力,黑龙江省本土红色资源得到有力开发利用。然而,与第一、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红色资源大数据互联网的开发利用及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深度挖掘还有待深入。本文通过总结各界对黑龙江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成果,在评析黑龙江省红色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红色旅游专线进行设计研究,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红色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黑龙江为集“四区”之一的革命老区,黑龙江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了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通过对红色旅游基地的开发,将黑龙江各个区域的红色精神进行专线式、链接式、辐射式和帮扶型的聚集融合,在弘扬红色精神的同时,打造属于龙江地区独特性的、全方位的、可持续的红色形象基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可以借助当地的红色基地优势,通过旅游专线的开发,较为发达的城市针对性特色性帮扶不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利用红色基地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挖掘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将特色文化向商业经济模式的转化;提供红色旅游专线,能够改善不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满足现代人对于享受型生活的需要,吸引人流量的注入,从而实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的需要;在保证东北地区第一产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实现将第三产业注入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龙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黑龙江地区红色资源的研究现状

黑龙江地区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红色旅游工作的通知》精神,实施“红色旅游+”战略,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避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边境旅游、工农业旅游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各地红色旅游的联动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以“四大精神”为主题,形成“抗战第一枪--抗战最后一枪”红色之旅、“抗联诞生地”红色之旅、“抗联英雄 林海雪原”红色之旅、“北大荒精神”红色之旅、“二战胜利”和平之旅、“大庆精神 大国重器”红色之旅、新时代红色文化体验之旅、抗联记忆红色之旅的代表性红色旅游产品,已形成“一个中心区、四个辅射区、八条精品线路”的总体发展局面。在中宣部先后6批命名的47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我省有13个,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我省入选23家。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旅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我省“哈尔滨—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线入选。做到总体有布局,局部有精品的发展态势。

二、黑龙江红色资源存在问题

(一)省域红色资源基数较大,但较为分散

黑龙江地区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地之一,有着长期的红色革命历史积淀,追寻革命足迹,发寻众多抗战游击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基地,红色资源数量丰富且基数庞大,但同时由于地域广袤、城镇布局的条件限制,致使红色资源较为分散,给旅游主体以及当地的旅游开发造成相对影响。

(二)红色资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通过研究发现当下的红色资源系列活动存在形式单一化,缺乏创新力度的局限性,人们对红色资源的主动学习力度和兴趣度比较匮乏。一方面,人们了解红色历史文化的渠道较少,大多停留在长辈讲述、课堂讲授等方面,极大降低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并且缩小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红色旅游基地都是以展馆陈列、故事讲述为主,过度单调的展出形式不免会使人们降低参观红色资源的兴趣,需要创新红色资源的开发形式,将红色资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多样式、多风格展示在群众视野中。

(三)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融合性较差

初步研究发现,我省红色资源的开发大多局限于该旅游基地本身,缺少与其他产业的互动与融合,未形成相关系统的产业链,造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幅度受限,对人们的吸引力度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红色资源的开发方向同经济发展相融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延伸相关的文化产品,既可以丰富文化开发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形成文创产品,延长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经济模式。

(四)专线开发精品线路体系不完善

在红色资源专线开发方面,存在红色精品路线设计欠缺,红色资源专线交通欠发达等问题。在初步调查中发现,部分红色基地地理位置处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且受地势和其气候因素的影响,沿路的交通建设不够完善,且个别红色基地之间距离较远,对路线的选择和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且受红色资源分散的限制,对于打造各个资源之间的专线开发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红色资源进行具体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交通服务,以及相关的公共设施建设。

三、黑龙江地区红色资源的路线开发

黑龙江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广、精神佳、价值高,但分布较为分散、精品旅游路线欠缺,基于此现状,对红色旅游基地进行开发,设计精品旅游路线,将黑龙江各个区域的红色资源进行专线式、链接式、辐射式和帮扶型的聚集融合。不仅可以弘扬黑龙江地区丰富悠远的红色精神,还可以打造属于龙江地区具有独特性的、全方位的、可持续的红色形象基地。旨在借助龙江地区的红色基地优势,通过旅游专线的开发、使较为发达的城市针对性地、特色性地帮扶不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利用红色基地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通过红色旅游专线的开发,改善不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满足现代人对于享受型生活的需要,吸引人流量的注入。

(一)黑龙江地区红色专线开发的调查

本项目小组以在校大学生、专业旅游事业从业者、专业旅游专业研究学者等具有针对性的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问卷显示,57.98%的人群选择在寒暑假去旅行,33.61%选在小长假,仅有6.72%选在周末,因此红色资源在春秋季节以及工作日大部分属于人流量低的状态。但普遍显示对于红色资源的兴趣并不那么高涨,仅有45%的人群对红色资源保有持续的兴趣。问卷显示调查人群对红色资源的了解87.3%的人群仅来源于互联网,70.1%来源于影视剧以及学校教育,63%来源于报纸刊物以及党史学习,仅有36.9%来源于旅游。由于近年来疫情下经济以及兴趣等多方面的影响,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的人群较少,而在参观红色旅游基地的人群中66.39%是为了自身或后辈的精神文化教育,54%为单位或学校集体组织,21%是到其他地区游览顺便了解,仅有35%是个人兴趣。在对于红色旅游基地的衍生产品仅有30%的人群显示支持且会购买,34.45%的人们表示大力支持但不会购买。对于红色旅游基地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61%的人们认为红色基地缺乏体验性,对年轻群体吸引性不强,57%的人们认为红色旅游基地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推广宣传力度小。在游览之后,48%的人们认为能够感受革命情怀,重温历史,而18.49%的人们认为与一般景点没什么区别。游览红色资源的方式47%选择火车高铁,而仅有22%选择公共交通。对于红色旅游专线的开发,88%的人群表明非常期待。

访谈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例如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红色资源的存在量,红色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但总体来说,黑龙江地区游客及居民对红色旅游专线的开发为支持态度,红色旅游专线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外,还具有一些制约因素,在开发过程中,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经济产品的开发,营销的推广以及与中国现代新技术结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黑龙江省红色资源旅游专线的设计

旅游专线设计主要以串联红色基地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强沿线城市农产品的宣传,促进沿线主要农产品的销售。根据黑龙江省红色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地区特色农产品情况,将黑龙江省红色资源分为东、中、西线进行开发:

1.红色旅游专线东线

主要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延展,经牡丹江、七台河、佳木斯等地直至中国最东端,交通可依托铁路和公路混合联运方式。

该条路线东线主要将哈尔滨的赵一曼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尚志市烈士陵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哈尔滨烈士陵园、哈军工纪念馆,牡丹江的马骏纪念馆、“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杨子荣烈士陵园,鸡西的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七台河的七台河市革命烈士陵园以及佳木斯的民俗博物馆、钱币展览馆、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等红色资源基地串联起来,旨在提高旅客旅游的系统性、连贯性、带动旅客的积极性的同时将沿线城市的农产品如:哈尔滨的五常大米、尚志黑木耳、呼兰大葱牡丹江的海宁猴头菇、东宁黑木耳、穆棱大豆、镜泊鱼;鸡西的兴凯湖大白鱼、虎林椴树蜜;七台河的花山椒、勃利红松子,梅花鹿,葡萄,蓝靛果;佳木斯的桦川大米、抚远大马哈鱼籽融入旅游的过程当中,带动沿线城市的农产品以及旅游衍生产品的销售。具体线路图如图1。

8dc91ce899226210d4d261b17bb9657

图1  红色旅游专线东线

2.红色旅游专线中线

红色旅游专线中线向北延展,经绥化、五大连池、黑河等地可直至中国最北端,交通可依托公、铁、空三种方式。

该条路线将从哈尔滨出发,将哈尔滨的赵一曼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尚志市烈士陵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哈尔滨烈士陵园、哈军工纪念馆,绥化的望奎县烈士陵园,五大连池的朝阳山抗联遗址群,黑河的瑷珲历史纪念馆串联起来,在专线旅游过程中将哈尔滨的特色农产品以及绥化的兰西民猪、兰西香瓜,西瓜;五大连池的矿泉水、鸭蛋;黑河的石人沟鲤鱼、黄芪加大宣传,提高销量。具体线路图如图2。

aa6bab5fe55d33208c3039669fc3493

图2  红色旅游专线中线

3.红色旅游专线西线

红色旅游专线西线向西延展,经大庆、齐齐哈尔等地至大兴安岭地区,交通可依托公路、铁路两种联合方式。

该条线路将从哈尔滨出发,将哈尔滨的赵一曼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尚志市烈士陵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哈尔滨烈士陵园、哈军工纪念馆;大庆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齐齐哈尔的毛岸青纪念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区铁道兵纪念碑串联起来,将哈尔滨的特色农产品以及大庆的肇州大瓜子、林甸鸡、大同板蓝根;齐齐哈尔的驿站马肉干、北大仓酒、人参;大兴安岭的蓝莓、黑木耳、呼中偃松籽加大宣传,提高销量。具体线路图如图3。

bcb5ebaeab09f0a0a882d16f669d380

图3  红色旅游专线西线

四、总结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艰苦历程中精神气魄、革命斗志以及建设豪情的集中体现。黑龙江地区的红色资源经过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立足黑龙江地区,开发属于龙江地区具有独特性的、全方面的、可持续的红色旅游专线,借助当地的红色基地优势,通过旅游专线使较为发达的城市针对性特色性帮扶不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利用红色基地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改善不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满足现代人对于享受型生活的需要。预期达到两方面成果:一是值此建党百年之际,重温红色革命精神,以创新型、全方面、链接式的模式将黑龙江不同地区的红色基地形成专线式的游览路线,在提高各区域红色基地知名度的同时,掀起龙江地区传承红色精神的高潮。二是挖掘红色文化潜在的经济动力,助力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专线式的旅游模式,沿线城市地区之间相互帮扶、开发区域特色农产品,达到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磊. 论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与产业化开发[J].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 1) .

[2]王一冰. 新常态下红色旅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微[J]. 文化学刊,2017,( 3) .

[3]徐仁立. 论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17) .

[4]曹智,李大伟.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 人民日报,2014-12-16(001) 

[5]程样国,黄细嘉,王鸽.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旅游方式创新[J].求实,2010,( 3) .

[6] 肖发生. 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 井冈山学院报,2009,30(1): 19-23,27..

[7]代明霞. 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

[8]李华伟. 论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 [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4).

[9]杨靖祥. 黑龙江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 营销界,2019 (48).

[10]中共鸡西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奋斗,2018,( 8) .

[11]邓燕萍.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 1)

[12]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13]张艳敏.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再提升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7,( 1)

[14]游海华. 红色文化概念再探[J]. 红色文化学刊,2017(1):68-74,111.

[15] 陈秀香. 高校革命传统教育中的红色旅游形式探索[J].红河学院学报,2018,( 10)

[16]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

[17]李实. 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 政工学刊,2005(12):23.

[18]徐艳萍.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08(5):23-26.

[19]郭晓平. “红色资源”的主体是精神[J]. 中华魂,2005(2):58-59.

[20]中宣部部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中突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N]. 人民日报,2021-03-06.

[21]习近平. 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2-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10231099);哈尔滨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XKCSZ2021103

指导教师:

范丽君 女,副教授。籍贯:河南临颍 出生1968.9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