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王志强

身份证号:120224197411090313

摘要: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工厂阶段就可以完成前面的工序,而只需要在到达施工现场时进行组装。这种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因此,从建设项目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在建筑施工中,剪力墙、阳台、预制柱、预制梁等。都可以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优化管理和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以其便捷的施工方式和高效的施工节奏,以创新的施工理念为核心,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应用形式。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具有创新的生产框架,可以实现施工管理的便捷操作,满足工期、造价、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施工技术在相应的施工内容和施工效率方面表现出更加显著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的质变和蜕变,意义深远。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1)在装配式建筑中,构件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加工的。这样可以保证配件的质量,施工过程更加紧凑,可以有力的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2)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中,工厂化、标准化是非常突出的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各个环节的施工效率,实现工业化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完美融合 。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 预制件堆放管理,做好预制件检测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做好预制构件的进场检验和质量控制,同时加大预制构件的堆放管理。虽然不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建筑工程的“湿作业”,但还是要严格控制钢筋、水泥、骨料等建筑材料的质量。当设计预制链节时,需要与建筑工程需要相结合,设定好相关的参数。在预制件制作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把控好原材料的质量,尽可能地提升预制件的精准度,进而为后续的装配工作打好基础。在预制件进场环节中,需要专业的质检人员全面检测预制件的质量与参数,只有通过了进场检测的预制件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环节中。不仅如此,在管理堆放的预制件时,需要对其做好标识记录与取用记录,分门别类地放置好预制件,并做好场地中的通风、排水工作,根据预制件性质的不同做好防护管理,这样就能够保证预制件不会发生性能上的改变,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

2.2 预制构件制作

  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验收,需要与设备精良、加工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工厂建立合作关系,负责加工预制构件的工厂人员要与设计师做好沟通,对设计方案和数据达成一致后按图加工,并认真监控整个加工过程,严格控制模具质量,要求预制构件生产用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几何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预制梁、柱等结构体系时,要保证其他墙板及装饰安装所需的孔洞、预埋件等位置预留正确,模板稳固定位,还要注意检查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等是否合格。

2.3预制构件安装定位

为了避免底部不平、构件偏差或墙体结构垂直度不合格,在安装前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定位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定位期间,技术人员通常可以使用六面定位技术在部件的六个不同方向上设置安装点,即前、后、左、右、上、下,以确保工程预制构件安装的精准性。预制构件生产期间对于尺寸控制要充分重视,尤其是预制构件的中心线的点位控制,在构件出厂之前质量检测人员要核对中位线并进行定位标识。只有确保这一环节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后续的六面定位不出现参数误差。在实际定位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依照出出厂之前标记的中位线及建筑工程标高参数、构件板缝隙中位线以及水平线等数据参数明确预制墙板等构件的安装点位坐标。施工人员要将预制墙板构件和临时加固装置进行连接,实现预制墙板的校正处理。安装初步完成之后要长短斜支撑装置进行矫正调节,此外还要借助构件中预先标记的控制线进行点位核对。

2.4 预制构件吊装

吊装是将各种预制构件组装在一起或与现浇结构紧密连接形成完整建筑结构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建筑不断发展的形式下,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吊装环节的要点和所使用的机械,这不仅关系到安装精度,也是为了保障参与吊装作业的人员和现场的安全,因此在进行吊装前要先检查各构件质量是否合格,所使用的材料,加工后的尺寸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核对构件上编号、位置等信息,提前确定连接部位,商议好吊装方案,选择吊装工具,并与相关人员做好技术交底。

2.5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

安装预制叠合板时,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首先,现场施工人员要注意控制预制叠合板吊装与现场操作面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300mm左右。安装预制叠合板前,要提前明确吊点和构件方位,提前在构件上标出重要的定位坐标。其次,叠合板预制构件的安装作业必须使用相应的起重设备,吊装之前提前对叠合板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吊装期间磕碰受损。一般来说,叠合板构件的尺寸较大,所以吊装时通常按照模块吊装的方式进行操作。构件底部的位置要设立支撑装置,各个支撑装置之间间距设置要严格控制,间隔距离设置在 150cm 左右,构件吊装定位结束并且检验无误之后,现场技术人员要将临时的支护结构拆卸下来,拆卸过程中不得出现暴力操作以防损坏预制结构。施工人员进行双层叠合板安装处理的时候,支撑装置也要设置双层结构,并且严格控制安装程序,通常完成上层部分的叠合板构件安装之后,才能实施混凝土浇筑处理,浇筑完成并静等既定时长之后要实施结构强度检测,检测完成后拆卸第一层支撑装置才能进行下一层叠合板施工。

2.6预制内剪力墙的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内部连接模块的质量是影响装配式建筑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而装配式内剪力墙施工技术可以提高连接模块的质量,使整个建筑施工更加安全。预制内剪力墙技术主要是利用卡扣将预先制作完成的构件合理地连接起来 。此外,施工人员在具体的装配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适时地调整剪力墙中螺栓数量和位置,让其保持在中心位置不移动,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7对构件的连接

(1)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是利用钢套筒完成构件灌浆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主要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这种部件连接方法可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2)  浆锚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分为螺旋箍筋、金属波纹管浆锚搭建连接以及其他预留缝、插入钢筋的间接搭接方法。这一连接技术对钢筋的直径以及剪力墙的使用部位都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钢筋的直径应当小于等于 20mm,同时,这一技术不能被运用于在边缘约束构件。(3)现浇式。对于一些构件连接部分比较狭窄的情况,工作人员可应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完成连接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前,构件预留钢筋的连接方式一般需要通过焊接或直螺纹连接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当前建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现状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可见这种施工技术在未来建筑工程的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可以显著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值得有关人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突出建筑工业化的技术经济优势,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侯金鹏,隗功潮.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1(11):90-91

[2]赵庆洪,丁修功,何华钦,曹涵瑜,郭俊海.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砖瓦,2021(11):80+82.

[3]李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30):5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