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摘要: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活动,课程评价是课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权衡教学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内部质量保证的核心,可保证工程教育能力培养的实现,为工程专业教育的认证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陈宝生部长也指出,教学决定生存,学校为教学而建,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刘延东同志曾指出,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指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最近几年,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大幅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进一流大学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引入、贯彻、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工程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
早在2006年,国内的工程教育专家便着手工程教育培养体系与国际培养标准对接工作,通过十余年的努力,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可以提高专业工程教育质量,提高中国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工程教育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服务。中国工程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成为纳米技术、产业生态、整体设计、基本资源生产力、绿色化学、可再生资源等方面的瓶颈。工程教育认证是保障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其实质是按照事先定好的质量标准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评定,保证培养出符合毕业标准的、与国际能够接轨的合格毕业生,促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涵盖了工程知识、设计开发、研究、问题分析、使用现代工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工程与社会,个人与团队、沟通及终身学习等12条标准,涵盖了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的能力发展培养等三个方面。工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的理念被众多的工程教育者所接受,学校表现出强烈的热情,都希望通过教育认证推动相应的教学改革。迄今为止,全国通过教育认证的专业有2470个左右。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了认证,但课堂教学改变效果并不明显,并未将“面向产出”有效地延申到课堂工程教育为了适应工程技术发展需求,应当在产教融合的定位、内容、方法、评价和教育质量提高上下功夫&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必然要支撑培养目标,而要推动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建立持续改进的、内部面向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其中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运行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笔者建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与完善评价机制,以实现工程教育的能力培养。
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在本科教学中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价主体不完整现在部分高校只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未计入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只评教师不评学生的评价方法使评价主体缺失,尤其是在工程教育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和OBE理念下,教学质量评价更不应该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最终效果的评价。第二,评价指标模糊。传统评价指标一般分为几个大的方面,如教师备课是否认真、讲课是否投入、作业批改是否全面以及师德师风等,通常只是定性评价或给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并未对各项指标细化和量化,使评价结果模糊,区分度不明显。第三,缺乏及时反馈。课程质量评价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和反馈不及时,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通常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对下一轮教学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本轮教学未起到及时反馈和调整的作用。第四,缺少硬件和管理的评价。学校为课程教学是否提供了应有的技术支持,如实验设备、软件、学习平台、环境以及管理等。这些是课程教学的基本保障,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往往容易在评价中被忽视。第五)评价标准的制定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评价标准一般由教务处等行政部门制定,而任课教师在教学最前沿,最了解实际情况,在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参与度却几乎为“零”。
三、构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构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即OBE、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理念。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如下。第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教师应根据最后取得的顶峰成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内容,并分阶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机械设计”课程的期末课程设计是设计减速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即为顶峰成果。为此,教师必须在各章教学中对各种零部件、常用机械传动、轴系结构及连接件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能力训练。各章的课时按照对课程设计支撑作用的重要程度进行分配,以逆向思考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第二,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是否获得了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所设定的预期能力,成绩是最好的体现。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否达标,这应由学生来评判,而不是教师或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评判。第三,注重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及教学的持续改进。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挥其反馈作用,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建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性体系
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需要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在覆盖12条标准的前提下支撑培养目标,考核及评价将证明其有效性以毕业要求为准绳,建立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目的是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有效支撑专业的毕业要求;教学大纲审核、评价和修订机制评价,目的是保证课程目标合理对接毕业要求,课程教学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目的是保证课程质量的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形成性评价的总体目标是教师对准教学进行改进,学生对准毕业的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为保证学生达成目标,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针对课程目标的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过程评价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到底有什么用,体现什么样的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能力达成情况的描述。如课堂互动包括提问、自由讨论和一些有质疑性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而自由的交换思想,锻炼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综述要点要求学生简要综述学过的知识要点,锻炼学生总结能力,了解其知识掌握情况。课堂考勤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缺席的原因,掌握学生除学习以外的生活状况。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的专注度、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师生互动,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目标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形成学生评价制度,并根据其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教师采用多样性方法检测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鼓励教师利用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开展教学改进,满足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性评价过程,提高教育者及学生的自查反思能力。
3、建构课堂教学质量目标达成评价标准体系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要在专业源头上严格把控与管理,有具体明确的制度指导,目的是预审课程评价依据的合理性。内容包括考试试卷审核、评分标准合理性判断、评价方法得当性判定等。课程负责人要对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标准衔接情况进行自查,组织任课教师对考核结果进行自评自证,提交对应目标的评价结果。学院教 学委员会要对结果进行审核,通过答辩、复核等形式,对教师自查的结果进行论证、审核,形成最终的课程质量评价报告。采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分析学生总体表现与期望值的吻合度,发现问题和短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笔者抽取有效评价样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其分为好、中、差等三个档次,采用均分原则抽取具有统计意义的样本作为评价的依据。首先,判断评价依据的合理性。内容包括考核的方法是否合适,内容是否针对课程目标设计,评分的标准是否明确合理。评价的主要依据可以是测验、考试的考核结果,实践、实验及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参与老师的项目、专题报告、撰写的论文、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效率、学生学习的感受及感想等。其次,设定学习效果期望值,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具体课程目标、考核的难度和相对应的评分标准,设定目标所应达到的学习效果达标期望值,将等级、分数、分类或具体的文字描述作为评价基础和标准。
4、建构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
民办高校要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外部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和外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和反馈的教学工作,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来弥补和完美的缺陷,已达到专业的评估结果连续改进。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针对教育质量监测器的各个环节的课程和运行效果,收集相关信息后,通过处理相关的信息,找出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的方法,通过适应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方案,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在许可证要求方面的培训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与行业的紧密联系,通过定期收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社会评价,不断调整和完善培训、项目等措施,通过改进的可持续的教育活动,培养低于预期的程度,满足需求的社会目标。健全教学信息的反馈机制。专业教学体系应具备责任明确的改进制度和可实践操作措施方法,对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指导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信息融合,并同步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性跟踪和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正—再评价”的闭环反馈模式。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建立起多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以达到准确发现误差、即时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改进的效果,确保教学过程运行稳健。
四、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的主线在于以产出为核心,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为关键要素。这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评价机制是认证工作的底线要求。抓住主线,守住底线,从而提高工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使我国培养的工程类人才与世界对接,达成与国际等效的培养目标,将中国的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真正与国际等效。改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课堂上的实质性变化,需要工程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桂梅,马洪勋,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高教学刊,2018(7)
[2]赵作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及评价标准新论[J],中国高等教育,2019(4)
[3]王云.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J],教育发展研究,2018(21)
[4]许祥云.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概念界定与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3)
[5]赖绍聪.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突出本科专业办学特色——“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8(3)
[6]魏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新论[J],湖南社会科学,2017(5)
[7]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视角[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32-160
[8]孙强,罗美淑,王立梅,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74-77
[9]汤波,宋凤敏,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化工,2021,47(6):170-172
[10]刘长玲,宋岩,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分子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J],广东化工,2021,48(22):288+290
[11]方宏伟,基于ANP的工程教育认证“土力学”课程达成度计算[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2):28-35
[12]姜晓伟,刘峰,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1):64-66
[13]刘秀平,韩丽丽,胡新煜,徐健,张立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化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021(21):67-69
课题: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编号:JG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