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宁国有林场 福建省三明市 354501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森林的发展,不断加强对森林的营造、建设和管理,使森林经营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了养分平衡。但中国的森林资源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森林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因此尽快探索一条中国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
一、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森林经营发展状况总体不错,尤其是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森林经营的重视力度,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森林经营的快速良性发展,在集体林权机制变革、林木生产多样化经营、森林法规的出台等领域均取得了一些进步。从森林资源面积而言,由于天然林面积、蓄积处于上升趋势,植森林面积也快速增长,森林采伐的目标逐步从森林向人工林转化,森林个体经营比例也得到明显提升。综上所述,中国森林经营已进入相对高速发展的时代。
二、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1.质量较差
近年来,由于国家原始林保存工程的实施,中国的林木覆盖面已大大提高,但人植林区系统和原始林体系比较还有着很大的缺陷,人工林林分由于种类相对简单,林分稳定能力不强,对大自然灾难的抗击力量相对薄弱,一旦遭受特大自然环境灾难时极易发生大面积甚至全林分的枯死。另外,由于森林生长与发育周期比较长,中国目前所栽培的多为中幼龄林,到了这些林木生长至可以为人们所利用的成过熟林时,尚需少则十数年多则数十年的时间,而且经过的时间也比较久远,使得中国目前还处在一种森林经营的低产期。
2.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中国林业产品的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约束因素,比如地方森林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国内结构不合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等。同时由于部分地方的森林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生产规模也比较小,不能形成品牌效应,再加上政府推广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森林生产的总体进度。此外,由于地方森林生产的内在组织、产业布局无序,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经营管理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了当前地方林业产品无法满足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格局,也不利于地方林业产品的可持续性。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民众将森林生产等同于林木生产企业,但并未认识到森林生产开发的很大发展潜力,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林业资源并不能合理的利用,同时森林投资的获得途径也相对简单、与林业产业开发有关的某些政策也很难实施,因此影响了森林生产效益的实现。
3.林业生产技术落后
中国的森林生产技术水平长期处在比较落后的状况,森林产量的机械化水平也相对低下,森林产量效益也较差,而且很多的森林工业生产活动都仍然以人力作业居多。与此同期,由于中国正在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者数量不足、机械化程度也不高,增加了森林工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对中国森林工业生产的发展壮大也提供了一定的困难。工业生产科技的发展滞后还反映在专业人员不足方面,因为长期缺乏一批专门技能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技术队伍实施全面科学的管理工作,使得森林生产方式的发展步伐长期滞后不前。总之,当前中国林业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先进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就形成了我国林业生产发展的障碍。
4.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国家相当注重森林的开发和经营,对森林的管理制度曾进行了几次变革,但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仍然严重干扰着森林经营的管理。政府与企业合一是目前中国林业管理方式所采用的一个主要模式,这个模式以计划社会主义企业体制为核心,以中国计划经济的发展方式为主导,并通过政府方式对中国森林生产活动实施直接控制。不过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个模式已无法满足中国现代森林经营条件,也不利于中国当地森林的经营与开发,从而导致中国森林发展水平不能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造成目前中国森林管理水平仍然很低,而森林管理模式的推进也相对迟缓。
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
1.生态角度出发,合理使用林分并大力提高林木品质
针对现有的原生自然森林资源,应当把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贯彻到底,按照自然界生态建设保持平衡的基本规则,积极保护与调整目前仅存的原生自然森林资源,同时还要使已经济损失或消耗殆尽的自然森林资源,再次焕发勃勃生机。至于目前正在建设的植林区和人工次生林,更应当学习大自然的进化方式,随着林龄增长,适时开展抚育间伐,并适时调整人工林林分的内部结构,改善其单一化,提高其抗逆能力,进而改善森林品质。同时,还要改善森林分内的健康状况,促使树木迅速繁殖生长,使之可以更快速地充分发挥经济效果。关于林业优良种联合攻关、学术思想优势互补、向学术边缘延伸、形成了横断性学科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面向森林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与热点研究领域,强化地方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地方森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林产资源环保经营理论和方法等重要科学研究方向的研究,强化地方林产资源成本核算管理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地方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地方森林资源经营、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林业上运用等方向的研究。
2.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
当前森林经营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推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模式,由于森林主要包括了公益林和商品林二方面,通过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模式将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和经营公益林,从而使得商品林真正地走向了市场。森林分类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把森林分成公益林和商品林二方面,并实行经济分类:二而对森林资源实行管理分类,公益林应当由国家的财政资金管理,并通过实施林地效益补助制度来缓解资金问题,而商品林的管理资金则应当由生产经营者自己处理:三是通过建立适合二方面林产资源的管理体系,以完善森林的经营权,并根据分类经营的特点,来建立适合各种方面林产资源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发展公益林,搞活商品林,但同时需要针对二方面林产资源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并加以完善。实行森林分级经营管理制度,既可以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以及缓解林木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很大程度地发展森林的整体效益。
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森林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是关系生态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必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以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林业产业的创新与跨越,才能持续的提升林业产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水平。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还需要对植物品种和林种类型的加以选择,如在种植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产环节都要根据现场的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发展现状、交通条件等来选用最合适的品种、林种。此外需要向纵深方向拓展森林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三产工业,而森林第二产业则是为了进一步延伸林的生产价值链,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开发新商品,更新换代老旧商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林产的经营空间和效益。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了森林旅游业,目前中国的森林旅游业尚处在起步时期,不但面积小,而且基础设施条件也还比较落后,但由于其潜力巨大,对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所以,政府应促进对森林旅游业的开发,并加强对其推广力度,从多方位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使森林旅游业迅速成长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加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中国森林管理体制应该建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市场经济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对森林的经营不但要采取管理控制,还要采取法制、管理、技术的措施加以全面控制,如此才能达到森林经营的高速增长。必须加强森林生产的执法力量,维护好森林环境,完善与森林有关的立法,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并采取科学技术兴林,加强森林技术培育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调整林种、树木,增加植树造林成活率,增加森林建设的军事斗争,以便达到中国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增长。综上所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森林生产自我成长的要求,又是对维护着人们赖以生存健康的大自然的要求。因此,应当保护好中国的森林自然资源,促进对森林资源的营建,正确的选用植树造林途径、技术,统筹规划,增加林木的成活率和成林度,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推动中国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门李保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吉林农业,2018(02):87.
[2]赵志辉,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289
[3]蒲玉霞,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04)
[作者简介] 汤健(1990.10),男,汉,福建省三明市人,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福建省建宁国有林场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