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德育教育,提出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将立德树人落实育人全过程。国内学术界对立德树人的内涵、时代价值、育人目标、承担主体、高校立德树人落实过程中的困难及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国外虽然没有出现立德树人的概念,但西方国家也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一些教育家们的相应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借鉴。本文即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文献综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越来越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1]2012年以来,学界围绕立德树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以习近平、立德树人为主题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其中期刊论文较多,硕博论文明显较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立德树人已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研究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立德树人内涵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立德树人”的研究,大多是从所立之“德”和所树之“人”进行探讨。吴潜涛(2014)对立德树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立德树人”中所立的“德”,是一个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法律素养和人生价值追求等。[2]张澍军、苏醒认(2013)的研究内容为“学德”和“师德”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立德树人”具有的双重意蕴,包括“立学德”与“立师德”,既有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同时对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提出了要求。[3]立德可以塑造一个“好人”,但不足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因此“树什么人”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要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人、树世界眼光、中国灵魂之人、树勇于创新、本领过硬之人、树人格健全、理性达观之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目标的研究
一些学者从综合素养方面对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行阐释,如李晓华等学者从大学生有德行、有才能、有根基、有格局入手,将其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6]立德树人的灵魂和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品德,重要目标是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基本要求是要有文化观念和国家立场。还有些学者从将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角度,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要求出发。王亚非(2019)将培养具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7]牟文谦(2017)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高度赞同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8]研究发现,上述学者的研究内容及论述十分具有代表性。
(三)关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困境研究
据学者们的研究来看,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主要任务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立德树人目标偏离、实施方法缺乏创新、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问题。陈丹雄(2014)认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主要困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主体在立德树人方向上偏离,把重心放在在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重点项目上。二是高校教师主体在立德树人效能上弱化,现有体制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主要体现在科研业绩上,导致作为立德树人主体的教师在立德树人效能上的弱化。三是高校德育理论革新滞后于受教主体生存境遇。[13]徐彩球,王凌路(2018)主要从外部环境分析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面临的困境,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追求,社会转型的矛盾逐渐凸显,日渐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方式等多方面的现实困境都为高校立德树人增加了难度。[14]钟俊生,左浩淼(2019)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在对立德树人本质内涵的认识还欠深入、立德树人教育载体未形成合力、立德树人的课程教育效果不佳。[15]
(四)关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
关于立德树人,更具体、更现实的是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学者们主要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和制度安排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谢辉(2018)主要从政治方向、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三个方面探索。他认为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校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形成培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16]姜瀚滨(2018)探索了思政工作“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要做到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17]姜朝晖认为高校立德树人关键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引领,实现路径是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而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点就是落实好习近平提出的“八个相统一”。马雪梅(2018)认为高校立德树人在教育实践中要从三个主体出发,高校回归育人育才的初心,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学生回归求学问练本领的读书常识。
[18]在体制机制建设上,陈志勇等学者(2018)认为要建设高校立德树人的考评机制,从多个层面或维度展开,构建科学有效的考评指标体系气白显良提出要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过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深化教师评价考核标准改革。[20]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没有立德树人的育人概念,但西方国家也高度重视美德在人类发展和社会治理中起到的作用。立德树人的本质也在其道德教育中有所体现。西方国家的德育思想整体上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历程。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赫尔巴特强调的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这也是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同时赫尔巴特指出了知识教学在道德观念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论德育和全面发展》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人的灵魂中不可动摇的东西。在《教育漫画》一书中,洛克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也体现在其中,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其德行是密切相关的。在洛克看来,道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要想在其他方面要取得成就就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品德,拥有良好的品德其他事就会变得更简单。洛克同样给道德的具体内涵做出了界定,他认为只要是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就是善。
(二)关于道德教育的实践
洛克强调用德来培育现代绅士,以符合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在教育史上,他率先提出了要建立德、智、体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洛克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德育实践的途径:一是早修行,二是从严适度,三是奖惩适当,四是以理服人,五是养成习惯,六是树立榜样。洛克实践性的德育方式对于实现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德育实践中,杜威倡导生活化导向的道德教育,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会道德价值,并自觉遵守道德。社会生活现实教育理念赋予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这背后是启发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实际应用。杜威新的三中心理论,学生中心、体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体现了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三)关于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辨
黑格尔阐释了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并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得出结论,道德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时,黑格尔还辩证分析了成人和才干两个概念。他认为成年和成才是人类理性和德性的统一。只有接受了道德教育,才能真正的成人。费尔巴哈认为“道德原则就是幸福”,他认为追求幸福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费尔巴哈从辩证统一的角度论述了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道德与幸福是相互依存的。立德树人作为具有中国影响力的人的育人理念,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并没有这一概念,但西方国家也非常重视德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立德树人的精髓体现在他的道德修养上。西方国家的德育思想通常经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世纪以后,教会逐渐采用道德教育。德育成为宣扬宗教的手段,其基本内涵逐渐被扭曲。这一时期的道德教养迫使人们屈服于封建统治,压抑个性,最终标志着追求个人解放的文艺复兴的开始。当代西方德育思想成熟,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这一时期的教学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的主观意识的觉醒,以人为前提和基础。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国内与立德树人相关内容研究成果颇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高校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研究主要基于表面现象,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认识。对于分析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途径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学者们更注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上,国内研究比较重视,国外相关研究重视不够;研究视角存在不均衡等。国外虽然没有对立德树人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国外道德研究的相应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因此,我们需要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国外相关研究,对于高校立德树人的相关研究中要注意视角的均衡性,加强比较研究;进一步总结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实践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现代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N].北京日报,2014-01-13.
[3]张澍军,苏醒.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J].思想教育研究,2013(7):40-44.
[4]戚如强.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精神实质[J].马克思主义研宄,2018(7):35-42.
[5]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141-143.
[6]李晓华,袁晓萍.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8(3):70-73.
[7]王亚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5.
[8]牟文谦,李金杰.立德树人中“人”的解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126-131.
[9]张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教育研究,2017,38(11):10-12.
[10]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9-154.
[11]刘志,刘健康,许畅.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需要平衡三对矛盾冲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4):8-12.
[12]于向东.聚焦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J].红旗文稿,2018(6):32-34.
[13]陈丹雄.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困境及破解[J].高等农业教育,2014(3).
[14]徐彩球,王凌路.高校立德树人实践困境与对策研宄[J].上饶师范学校学报,2018(5).
[15]钟俊生,左浩淼.新时代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
[16]谢辉.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
[17]姜瀚滨.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1).
[18]马雪梅.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路径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
[19]田志伟,赵常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J].实事求是,2018(5).
[20]陈志勇,冯秀军,袁文全,徐志峰,孙园值.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落实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