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实验幼儿园 ,新疆 双河 833405
摘要:对幼儿行为进行有效观察、记录、分析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对于教师认识儿童、提升专业能力、深化家园沟通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笔者发现,本园教师对观察幼儿行为的态度不主动,观察前缺乏足够准备、缺乏观察规划意识,随机性强,观察中对幼儿干预过多、观察记录存在主观描述、主观评价,观察结束后缺乏对幼儿行为的有效分析和建议等问题。针对教师在幼儿行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升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的意愿,增强教师解析幼儿行为的能力,采取正确的策略,从而增强幼儿行为观察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行为;观察;记录;问题;策略
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只有学会观察幼儿行为,读懂幼儿行为,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
那么,幼儿行为观察到底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幼儿教师作为观察主体,幼儿作为被观察的对象,通过有目标的关注、倾听、分析,理解幼儿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因此,本人认为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认识儿童、解读儿童。世界上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客观地观察幼儿行为,就能够解读每个幼儿独特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特点,从而更科学的支持儿童的需要。二是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可以有效了解幼儿兴趣点和关注点,顺应幼儿兴趣和需要开展适宜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有效支持,促进幼儿发展。
二、幼儿行为观察存在的问题
在本园教师的幼儿行为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不足,致使观察记录没有发挥应有的交流与反思的功能,也没有得到真实客观的数据资料和科学的观察结果。这样的观察就失去了“认识儿童”、“解读儿童”的意义。教师在观察中常见问题如下:
(2)观察目标不清晰。教师选择观察对象、目标、行为时会出现随意选择的状况,直接导致行为观察不够代表性和典型性,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于教师后序提供分析和策略也会造成误导。
2.观察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1)观察计划缺乏操作性。教师在观察前很少会制定具体可行的观察计划,或者制定的观察计划不具有操作性,导致后续观察无章可循。
(2)观察方法选取不恰当。绝大多数教师仅选择描述观察法这一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满足和个体的观察,但是有时需要集体观察时,此方法就无法满足观察需要,延误了记录的时效性。
3.观察记录时存在的问题
(1)记录时缺乏客观性、真实性。老师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主观性的记录语言,常常用贴标签式的语言,例如:“亮亮很内向,出去总是一个人玩,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中,可以看出“内向”、“总是一个人玩”都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主观判断,并非客观事实描述。在观察记录中,幼儿教师经常出现此种混淆客观描述与主观评价的情况,过多使用判断性、解释性、评价性的词语,而缺失对幼儿具体行为的客观的、真实性描述。
(2)缺乏对观察目标行为的有效分析。许多幼儿教师由于对儿童行为观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在分析时缺少目标指向性,如:观察目标是A,分析时却没有针对A进行相应的数据解读与分析,这种脱离了观察目标进行的分析,无法体现观察的意义;还存在个别老师在解读观察行为记录时也常常存在主观臆断、建议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如观察记录:多多在区域活动时,选择了建构区,和洋洋一同合作搭了一架飞机,还建立了一个飞机场,都搭好后,多多一副机长的气势指挥洋洋,说:“我要当机长,你来当我的乘务员吧!”教师分析:多多是班上表现力较强的孩子,他的数学能力和认知水平较高,通过他引发游戏,并指挥杨洋,说明他有领导能力,长大一定是一个聪明又有领导力的人。此记录的分析过程中就明显存在教师主观臆断的分析评价现象。
(3)教育建议缺乏有效性。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解决观察目标出现的问题、改进不足,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应当对症下药,措施具体有可操作性,千万不能笼统带过,如:“加强家园合作”,“加强常规管理”等,类似这些建议都无法解决观察对象的实际问题。
三、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有效策略
如何做到有效观察并科学地把握实施策略,针对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常见问题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有效策略:
1.学习中提高教师“幼儿行为观察”知识水平
幼儿教师要加强“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相关理论书籍的学习,明确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内容的
培训,学习如何科学地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目标、明确不同的活动类型适用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实施等。除此之外,还要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儿童心理学》等具有指导性的学前教育材料,熟知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典型性表现,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脉络。
2.实践中锻炼教师“幼儿行为观察”实施能力
在幼儿行为观察实际操作中,教师观察前应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灵活调整观察计划,从最具典型性表现的幼儿入手,选取合适的观察方法,逐步打磨观察能力,客观记录、分析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立足幼儿的长远发展,提出合理、有实效性的教育建议。
3.研究中促进教师“幼儿行为观察”专业提升
幼儿园课题研究团队应依托高校,开展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幼儿行为观察相关的课题研究,针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讨论,细致观察幼儿行为,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讨论交流正确的教育对策,全面、深入地解读幼儿的行为,变教师被动的观察、记录为自觉、自愿的观察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李晓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2]《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美)科恩 马燕 马西武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