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050000
摘要:现阶段,美术教育在我国高校阶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高校美术教育,可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展现美方面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此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进而在不经意之间找到赏析以及展现美的新方式。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美术教育教学体制单一、美术创作理念一定程度上墨守成规、未能充分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诉求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渗透美术哲学理念,并打破常规思维,鼓励学生围绕一些“另类美学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创新能力
引言
高校美术学科可助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思维及审美情趣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学生高校学习节奏进行调节,促使学生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及学习状态。高校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高校美术素质教育、社会人才标准的要求,也是高校美术教学层次的提升表现,其可以推进学生对美术元素进行强烈的探究性、发散性思考,进而助力学生美术创作主观思维的持续性发展,是美术艺术境界及美术艺术情感的创新发展基础。
1高校美术教育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简析
1.1美术教育可激发学生追求美,找寻赏析及展现美的新方法
高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帮助学生形成“发现美→分析美→创作美”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可行性在于,美术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进而在不经意之间找到赏析及展现美的新方式。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普遍拥有比较心理,这种“比较”的习惯是一种双刃剑,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自身心境的影响大相径庭。
1.2挖掘学生美术学习潜力
高校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须从学生美术学习主体性出发,并基于此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及美术创作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及自主热情。学生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在美术学习中激发并融入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其美术创作想象力及美术艺术感悟能力,促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潜力得到更加充分、深入的挖掘,有助于学生美术能力及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2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水平,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2.1培养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除了让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外,教师还应重视锻炼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绘画练习与实践中深刻地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绘画这种教学上的特征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差异,色彩教学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通过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学生能够展现出自身对色彩知识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提升学生使用色彩的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色彩技能后,可以给学生拟定一个创作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色彩技巧正确地应用到绘画作品中。为了准确掌握学生当前的绘画水平和色彩运用能力,以及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色彩、色调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应制定不同的创作要求与评分标准。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在色调、色彩应用与把握上要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不到位的地方,使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绘画思维方式,稳步提升绘画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进而使学生绘画艺术作品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为其打牢美术学习基础。此外,除了在课堂上锻炼学生色彩应用实践能力,教师还要重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逐渐提升其临摹和写生的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美术综合应用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
针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重美术、轻教育”的现状,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要根据自身院校的教学培养现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使最终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未来美术教学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内相关研究,如果在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教学培养的内容达到三成以上,就能够对学生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课程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美术专业培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还可以根据教学培养的实际情况,采用“3+1”的教育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真正脱离学校之前就能够参与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增加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感受教育工作的艰辛,为未来担任美术育人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等,加入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将专业课程和审美教育课程比例变得更加均衡,让学生明白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其次,教师之间应当加强学术交流。例如,为了提高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与其他的学校建立联合关系,将优秀资源进行共享并共同开展教师教研会、研讨会、交流会等,使所有的教师都能在互帮互助中成长,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再次,学校应当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一些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或担任一定职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都能感受到审美教育的浓浓氛围。最后,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个人美术档案,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进行登记和了解,并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教师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措施。
2.4重视学生,实施潜在的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教育中,个性化教学通常不受教师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将学生进行分层,可能会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分层学习通常被认为是“区别对待”,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完成隐藏个性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学习《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但是必须进行潜在分层。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纸板”活动,例如利用兴趣小组进行纸板艺术创作活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水平较弱学生的主要表现,并及时给予帮助。作品完成后,教师需要邀请所有成员上台,共同解读,以测试组员之间的协作水平。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不需要老师过多指导。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5.鼓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多是用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高校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让教师鼓励学生基于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加以创作。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思维,再借助一定的创作技巧,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作品创作,帮助学生养成感知美、思考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语
美术教师要尊重并培养学生的美术个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放大其美术个性思维,使得学生突破从众心理及惯常思维的桎梏,激发学生的美术求异意识及勇于表达自己真实感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及美术敏感性,同时鼓励学生遵守其主观思维及艺术情感感悟,将其美术主观思维意识及感性思维意识融入其美术创作中,进而循序渐进地形成学生独立个性的美术风格。
参考文献
[1]董树雄.通过高校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60-161.
[2]唐清华.《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建筑学报,2020(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