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体育部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目标不确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场地和设施不足等。新时期,高校应当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相关战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问题:革新教学理念;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师资队伍以及场地设施的建设等,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培养其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体育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导致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无法实现。为此,高校应当对体育教育中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实现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目标,推动大学体育教学实现健康发展。
二.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重竞技轻健康,重技能轻育人”[1]的情况,终身体育观念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等尚未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普及。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片面的向学生灌输体育基本知识,且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重视课上教学,忽视了课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同时,部分教师对于未能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注重常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感受,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体育运动,严重者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部分学生过度关注体育成绩,而忽视了未能根据自身的个性爱好以及学习兴趣来参与相关体育项目。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2 课程内容单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就大学体育教材来看,其内容较为陈旧,与高中、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在内容选择方面,高校体育教材覆盖范围及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忽视了运动本身所特有的基本规律,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关于体育运动的系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简单教授一些体育动作,并未将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作为重点,仅以动作完成得好坏与否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2],无法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未能明确地定位教学目标,也未能明确课程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运动动作等,导致课堂教学活动较为混乱,学生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清晰的掌握学习重点。
2.3 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较为匮乏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对全国近1900所高校的教师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比尚不到四分之一,且体育教师的缺口比较大。在实际教学中,体育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且蕴含文化底蕴,虽然多数体育教师能够精准地讲解体育动作的原理等,但忽视了体育学科在人文、人体学以及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因而学生无法客观的认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招生规模、学校经营规模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普遍存在教学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短缺的情况,尤其是备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网球、游泳等,相关场地和运动器材都较为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成效,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三.改善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淡化竞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涉及的学科知识比较多,其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学项目、教学目标、考核标准都是统一的,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引入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模式等,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帮助其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技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
3.2 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情况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合理、全面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在团体运动项目中适当增加个人项目,利用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运动,并逐步养成优秀的运动习惯。
高校应当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安排,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教学广度、拓展教学深度,引入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将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实行递进式的学习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革新教学方法,利用科技进行创新,引入慕课、翻转课堂等,增加课堂趣味性,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运动技能水平、课堂表现、课外锻炼以及体质测试等纳入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3.3 壮大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
首先,高校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大专业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备高学历、高水平的水彩;第二,加强师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体系以及能力结构等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第三,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将新老教师以及男女教师的比例调整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出现不同学科方向人才不均的情况;第四,高校应当结合体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利益,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高校应当重视教学场地以及器材设施的配置,尽可能地满足教学需求。第一,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重视高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等短缺的问题,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第二,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现有场地设施的应用价值,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对篮球馆进行改造,实现一馆多用,有效缓解场地短缺的情况;第三,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以及周边情况等,加强同社会运动场馆的合作,从而改善教学场馆不足的情况。
四.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高校及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应当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有效解决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身体训练和技能训练,还应当注重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提升其韧性和耐性,引导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吃苦耐劳、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焕喆,赵勇军. 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J]. 体育文化导刊,2022(2):98-103.
[2]戴显鹏.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8(9):63-64.
辛伟,1969年3月,男,黑龙江伊春,黑龙江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本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