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灭火装备新技术应用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森林防火灭火装备新技术应用的思考

赵力伟 ,董喜坤 ,张雪山 ,李琳琳

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137803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森林消防器材的应用现状,对其发展变化、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消防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运用新技术促进消防灭火装备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森林防火灭火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森林火灾扑救;空中与地面融合;资讯科技;防火林带

一、当前森林火灾扑救设备应用中的问题

(一)消防预警监控距离应急响应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打早、打小、打了”是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及时发现火灾是防止火灾蔓延和蔓延的关键。目前,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对森林火灾的监测是以卫星和空中为主导的。目前,我国森林火灾的监测方法有卫星遥感、了望塔了望、护林员巡逻、空中巡逻等多种方法,但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卫星遥感对森林火灾进行了监测,其覆盖范围较广,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运行周期和气象条件,实时性和分辨率都不高[1]。哨楼监控森林火灾的实时性是最佳的,但是每一座哨塔的覆盖面积都是有限的,如果要组成一张网,需要很多人手,并且受到地形的影响,会产生视觉上的盲区;地面巡逻的视野受到很大的阻碍,视野受到限制,效率也很低。航空巡逻的实时性、适应性强,但其运行费用较高,难以大规模、常态化地运用,目前大部分林区仅在重点防火期间租赁飞机进行巡逻。

(二)消防器材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技术发展

林火的扑救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消防器材的差异很大。国外发达国家的灭火系统多采用专业的飞机、消防车,其中以水火、化学扑救为主,而人火的直接扑救却很少见,消防器材的现代化程度也比较高。尽管我们已经具备了大型飞机、特种装甲、消防车辆、电子网络等多种设备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各种科学、适用、快捷、高效的消防作战思想,但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挑战。四川凉山地区2019年和2020年先后出现两起特大死亡事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由于林火网络不发达、灭火飞机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的林火都是采用人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灭火,装备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加之多种地形条件的制约,在山火、树冠火、地下火、高海拔地区灭火等方面,灭火人员的单兵负重已接近极限。要逐步提高航空灭火、机械化灭火和化学灭火装备的比重,把战斗方式由人工灭火转为地面、空中灭火。

二、新技术条件下消防器材的应用

(一)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运用

目前,我国已有897个国家森林公园,在城市建设区域内,有充足的信息网络支撑,人文景观相对集中,生态和科学意义重大,可在现有的消防技术条件下,在森林公园、防火卡点入口处向进入山林、畜牧养殖、观光旅游的群众普及“防火码”,做到人人都是防火员,人人都是防火员。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火灾报警、违规报警、紧急求助等工作,并利用后台数据进行实时查询、分析人流、统计数据、应急救援等功能,有效预防人为火源的发生。实行全链条的管理,可追溯火灾原因。同时,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尤其是易发生雷电灾害的区域,推出了气象预警功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行为安全。在原始林区、高山林区实施扑火作业时,要建立“空天地”一体指挥体系,采用便携式卫星、浮空平台、短波转信台、综合指挥通信车、单兵定位通信系统,以背负、车载、无人飞行器和固定方式部署,集成超短波、自组网、 LTE专网、北斗、Wi-Fi和公网4 G/5 G等技术手段,作为区域覆盖接入节点,形成覆盖救援任务地域的“空天地”指挥网,并建立起语音转信、数据转接、红外夜视、激光测距、灾情信息采集、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建立数据链接,保证前线指挥与一线的语音、视频、数据通联。为现场救援工作中的应急指挥、气象、保障等部门的协调、分析、预警、兵力调度、信息共享、指挥通联等工作[2]

(二)增强科技设备创新能力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技术,扩大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并增设各种型号。利用各种可见光、多光谱、红外摄像机、热成像等手段,在哨楼间建立栅格,根据预定航线进行巡视、监控,并利用红外、可见光图像进行对比,从而为森林火灾监控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针对目前无人机在野外作业的续航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提高电池容量和承载能力的新型无人机。通过加装强光照明、药食运输、电力保障、悬崖灭火喷射等模块,在火灾监控中与遥感卫星进行互补,在复杂地域灭火中与通信保障互换,发挥灵活机动、点面结合的优势,达到灭火的最终目的。在目前的灭火战术体系下,步行和近距离的战斗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战士的负重都在20公斤左右,利用“外骨骼”技术,可以帮助前线士兵减少负重,保持体力和战斗力,增强作战效率。另外,在外骨骼设备上安装了一个智能终端,将北斗二代 RNSS模块整合在一起,通过心率、体温、血压、蓝牙、通讯、位置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可以对每一名队员的位置、生理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一键报警。利用“智能机械犬”,可以增加载重支持、地理数据服务、气体气象整合、预警侦察规避等功能,提升了消防装备携行、信息数据支撑、危险火情预警等功能

[3]。该设备与特种车辆、装甲车、全地形道路车、飞机等大型装备与火灾现场实际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人员投送快、安全保障足、拓展使用活的特点。

(三)健全的基础设施保障

林火公路是森林火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火灾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森林公路21千多万米,简易公路263000千米,集材废弃路7.1万千米,国有林区的路网密度只有1.8 m/公顷。东北林区现存的消防公路年久失修,交通状况不佳,一些桥梁、涵洞损毁严重,交通状况不佳。目前,我国林区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火险预警系统,建立了大量的哨塔,实现了火灾了望覆盖率只有68.1%,目前林区的消防通信覆盖率只有70%,存在着很大的通信盲区。防火公路已经列入了《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的六项重点建设任务。“十三五”,在东北和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共投入11.42亿元,投资建设500多个水源地。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将建成8000多个以水为主要水源地,110个以上的空中消防用水。

三、结论

我们可以在国家大力发展森林公路网络的基础上,加快森林防火树种的栽植,拓宽耐火林带的品种和规模。目前,有关防火林带的理论和实践更有依据,可以选用具有适应性强、树冠结构紧密、栽培容易、生长快的乡土树种。如南方的木荷,火力楠,大叶相思,油茶等;旅游景点可选用冬青、青冈栎、石栎等;北方有稠李,黑桦,落叶松,椴树,水曲柳等;乔木、刺五加、接骨木等是灌木植物。在道路网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立体监控网,安装“森林眼”火灾监控系统,对林区防火分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重点区域和无人区域实行全面覆盖。实现“公路+技术+生物”三大消防系统。

参考文献

[1]舒立福,田晓瑞,林其昭.防火林带的理论与应用[J].东北大学林业学报,1999,27(03):71-75.

[2]徐宏伟,张巍,刘斯文.我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森林防火,2017(04):15-17.

[3]何瑞瑞,赵凤君,曾玉婷,等.多源遥感影像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0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