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是高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案理论性过强、实践内容与环节较少等问题。对此,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混合式教学改革:创造实践能力导向课程改革的条件,依托BIM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此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建筑类行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兴起,探索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全方位地丰富课堂教育资源。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是实现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融合在一起,对加强专业人才知行合一培养的力度至关重要。现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各个专业的授课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更多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就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建筑工程类专业应以建筑工程实际的工作项目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建筑工程造价项目操作,在实践中找出自身的知识漏洞,熟练掌握专业工作技能。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是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逐渐兴起的新学科,其结合了管理学与土木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是施工项目操作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改革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与发展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与实践。建筑工程造价课程以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为主,教师通过讲课、讲授知识点与以往案例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与技能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此,本文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丰富。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其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现阶段,高校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教学方案、内容上理论性过强,实践内容与环节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造价课程设计过于单一,常由工程造价构成、估价依据、建筑工程的计量、钢筋混凝土的计量构成。教材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是单独存在的,学生在学习中通常认为知识点过于琐碎,在梳理整个工程计价的脉络,构建整体工程造价的思维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建筑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对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单位多数是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主要为工程项目提供专业技术,进行整个工程的预算及报价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选择的岗位较少,一般有造价员、资料员等,且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当学生经验积累丰富时,就可以参加建造师及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考试,选择一些较大型的企业就业。
建筑工程造价课堂教学通常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听课时理解理论知识,但是一旦落实到实际施工图预算操作中,学生仍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零散,学生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却缺少实际动手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经历。除此之外,还因为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操作的氛围,教师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授课,课堂氛围过于乏味,致使学生学习知识与探索技能的兴趣降低。然而,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毕业生,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工程的计算规则较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知识点,未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计算,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技能。
二、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一)构建职业岗位专业课程体系
完善的职业岗位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能够体现专业课程的职教性及学生未来就业的专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先要组织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对就职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差异化分析。再通过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岗位需求,根据岗位职责与方向,明确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核心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通常由3—5门专业课程组成,本研究通过减少一些岗位的简单技能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技能课程。例如,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岗位是造价员,编制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对工程量的预算清单及价格进行控制是建筑行业造价员的主要职责。职业岗位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结合岗位需求。本研究对课程教学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与社会能力目标。其中,专业能力目标主要是指具备编制工程量材料清单及报价书的能力。方法能力目标指毕业生应当掌握工程项目清单相关的计算、选择、计价等方法。社会能力包括两种,一是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控制自身学习的进程,二是应当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清单编制工作的积极性。本研究构建职业岗位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工程造价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实际的学习中,还应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学习相关技能。
(二)拓展职业素质与服务结合的选修课程内容
实践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实践,拓展专业课程的职业素质与服务结合的培养内容至关重要。开设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公共选修课程是提高职业素质与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选修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具有针对性,没有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就业中的通用能力。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科技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筑类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开设简单的建筑类技能训练选修课程。本研究将工程造价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基础模块的选修课程主要为提升学生的素质服务,专业模块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学习教材之外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优化专业教学实践性方案
实践教学专业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特征。本研究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对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技能实践,完成理论知识的获取与专业技能的同步训练。大多数学生对长时间地接受知识的传授是不适应的,学生应当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训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本研究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点与专业技能融入教学,采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教学模式。学校应当根据实践教学专业课程的需求,设置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上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完成对知识与图纸的预先了解,将预习中的难点记录下来。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以要学习的单元为研究内容。教师将建筑工程图纸、BIM模型设计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下发任务到每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信息。该学习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相互协作能力。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根据课堂教授的内容与知识点,布置课后训练与作业,促使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牢固。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分享,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研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出结果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进行综合项目训练时,教师应提前设计具体的训练流程,将本次训练要达成的目标进行分解,使综合训练的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关联,减少训练内容的分散性。教师在设计流程前,应对建筑企业以往的项目进行分析改进,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综合项目训练的同时,还能巩固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根据实践教学专业课程的训练,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与操作对学生来说较为轻松。教师可以根据应用型课题的要求指导学生的项目设计与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本研究将知识与技能融合起来,在项目操作中探索与改进自身的不足,调整教学案例的选择方向,根据企业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参考案例。
教师可以建立BIM模型,将教学案例的整个造价计算及操作过程通过BIM模型展现出来。本研究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将工程项目进行实际划分,以满足大多数常用分项工程的需求。高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交流,高校可以定期安排授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充分了解建筑工程行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或在假期为学生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学习。学生在校期间提前了解即将就业的岗位,有助于积累实践经验,强化实习效果。
三、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创造实践能力导向课程改革的条件
实践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应从改进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教材开始,即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工程实践进行紧密联系,了解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将原有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将计价编制中的费用计算内容单独设置为一个单元,以单元为中心进行细化学习。建筑工程造价的课程教学设计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分为计价与计量两部分。教材中设置的章节缺乏知识点的整合性,这与建筑工程实际要求不符合。教师应构建学生易于了解的建筑工程造价架构,与实践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根据理论知识对施工图进行专业的解读。实践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通过对计量项目的分析研究,构建学生整体工程造价思维,增加学生与建筑工程企业的接触,并帮助学生将掌握的实践能力、识图能力应用到实践中。
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不仅是面向学生的改革,也是面向教师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对教师的专业理论进行培训与考核,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忽视。教师应当在教学改革的促动下,积极完善自身的实践技能,如利用空闲时间申请到建筑工程企业挂职,在企业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实地锻炼。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能利用自身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难题。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和学习交流群,获取一些建筑工程行业工程造价数据,丰富学习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获取的信息数据,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建筑工程造价行业的政策与标准具有多变性,混合式课程教学要及时根据政策与标准的变化进行调整。教师要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查,在新政策、标准出台时,要在课堂上进行更正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量不能仅依赖平台的大数据,应当增加课下练习环节的实际操作,对操作的流程及结果进行考量。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是专业化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实践教学活动应占教学总活动的35%以上,部分五年制的学校要求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的课时比例设置为1∶1。高校应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实训设备与场地配置,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为了满足学生专业技能操作的需要,高校应当尽量提供模拟岗位的操作训练设备。
(二)依托BIM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本研究通过构建BIM模型,建立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模型库,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数据。BIM模型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计量计价的规则,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添加对应的市场属性与厂商等信息,改变模型中的控制参数,随时随地对学生的计量计价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机会。教师在讲授工程量计算时,应根据案例内容的不同,对构造柱类型进行三维改造,促使学生提高实际工程项目的算量水平。房屋建筑工程的计量计价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多学生在识图方面的知识水平较低,一部分原因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另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实际对识图的实践训练。由于实际的工程现场实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企业不能接受大规模的实习,且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规模不一致,整体实践教学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学生在工程阶段的全过程实习较困难。
本研究依托BIM技术为学生的施工实习提供了条件,借助BIM的施工平台,根据BIM技术的模拟性,将复杂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线上转化,将教师授课的内容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了改进。本研究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造价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实践能力导向的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此教学改革模式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培养出满足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更强,能够为毕业生进入建筑工程造价行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林.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63-365.
[2]牛余琴.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备计量与计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231-232.
[3]李晶晶.混合式教学在中职院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20(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