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一小学 541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只有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让学生独立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然而,目前许多教师还没有明确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他们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兴趣;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实施,语文教学方法、课堂节奏和学生学习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习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在语言之间逐渐产生对美的追求,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都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在兴趣的指引下将学生的探究活力激发出来,加快学生自主阅读进程,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完成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阅读自主性弱。他们总是被动地学习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办法理解和欣赏文章,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实际效果,学生长期在这种语文阅读教学中就会逐渐失去阅读的积极性,产生抵触心理。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阅读课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一味地把重点放在教师身上。教师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解释和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他们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和分析,也不会对阅读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和热情,他们就不会独立思考,没有参与感,这将使他们感到被排斥在阅读之外。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机会,凸显他们在课堂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忽视学生的想法,这是完全错误的。
3.课本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教育一直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普及素质教育,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局限于课本知识,注重对字词句的教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需求不关注,没有将有关少儿读物的资源引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就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狭窄,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保持他们在课程活动中积极性的秘诀。因此,要优化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把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围绕学生的兴趣设计课程活动。然而,要充分把握和平衡所有小学生的利益并不容易。如果教师执著于此,不仅会增加自身的教学压力,还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影响学生有序参与阅读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在挖掘兴趣点、利用兴趣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积极性时,可以从学生兴趣的共性入手,在共性中寻求平衡,并将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要素作为教材。绝大部分小学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能够被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注意力。基于这一学生兴趣共性,教师便可将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先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向学生讲述课文相关趣味故事,再借助故事引导学生读课文,使其在基于故事内容的想象中提高阅读动力与效率,以此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2.情景表演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文章都是故事,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指定和演绎课本的阅读内容以及文章中的各种角色,从而使抽象的阅读内容直观、灵活、具体。在情景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语言和情感。在感知和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文字,进而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这种形式的情景表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阅读回到课堂,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进行,分别找学生扮演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角色,让学生演绎这篇文章。在演绎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分角色、自己进行配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能力,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3.信息化教学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借助优美的语言表达主题。然而,由于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和生活积累,他们无法深刻体验这些作品的内涵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将文本内容与多媒体相结合,简化复杂的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时,部分学生没有见过大海和日出,虽然文本的描述非常生动、精彩,但由于缺乏生活感知,学生的想象力很难找到准确的立足点,也无法深入体验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些海上日出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产生精神上的震撼,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阅读课文时,自然会把画面与文字统一起来,真正感受到文本中描述的画面的精妙之处,透过文字的表象感受到内蕴的丰富,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4.鼓励课外阅读
阅读应该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于那些成长经历相对单一的小学生来说。丰富的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感情,使他们树立自我发展意识,积极学习必要的知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此,教师可以整合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拓展阅读内容,支持学生阅读好书,鼓励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吸收课外优秀文本的人文价值,在丰富的阅读中实现和谐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阅读能力不同,课后他们会被不同学科的书籍所吸引。因此,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支持学生自主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尽可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仔细划分小说、故事、散文、诗歌等书籍的主题类型,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天庭.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上旬,2022(9):3.
[2]刘洪波.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浅见[J].2021.
[3]张殿杰.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魅力中国,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