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仪式引线,织美好童年——浅谈少先队仪式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牵仪式引线,织美好童年——浅谈少先队仪式教育

唐静

四川天府新区三星小学      6102000

摘要:少先队仪式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少先队员的知情意行,但在实际活动中存在少先队员主体地位丧失、忽视少先队仪式符号、少先队活动形式化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广大少先队工作者采取正视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少先队文化建设、加强仪式活动管理、创新仪式活动形式等措施以实现少先队仪式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少先队仪式;仪式活动;教育

少先队仪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以象征性的少先队仪式符号和庄重的少先队仪式活动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营造仪式氛围唤起队员的情感体验,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引导、凝聚、激励、熏陶队员。

一、少先队仪式教育的重要性

少先队仪式教育意在培养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少年儿童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最终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入队仪式中当预备队员们通过层层考验,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在父母和师长的陪伴下和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氛围中,队员们深深地体会到戴上红领巾,代表的是一种光荣和使命,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从而萌发对组织的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感。大队委选举仪式为少先队员们搭建了一个自主成长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队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少先队工作目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当激扬的国歌在耳畔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少先队员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出责任感、使命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二、少先队仪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先队员主体地位的丧失

少先队员主体地位的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少先队仪式活动主要由学校里的辅导员及科任教师组织和策划,大多数少先队员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从而缺少主人翁意识,对活动意义理解也不太清楚。二是因为过于重视活动预设结果的实现而站在成人的角度开展活动,忽视少先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体验。

(二)少先队仪式符号的忽视

由于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对少先队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少先队员忽视少先队仪式符号的意义。常见的现象有:部分队员忘记佩戴红领巾、中队队标等,每每要等到学校组织检查时才勉强拿出红领巾戴上;领巾、队标等随意丢弃,中队队旗任意摆放;还有部分队员的红领巾脏了也不洗,导致看不出那一抹鲜艳的红色。

(三)少先队仪式活动形式化

多数少先队仪式活动是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指示性文件开展的,没有考虑到学校少先队的实际情况,因而实际开展过程中流于形式。表现为:学校各项少先队仪式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过程敷衍了事,不重视少先队员的情感体验,表面上完成了活动任务但实际上弱化了仪式活动达成的效果。

(四)缺少社区、家庭的参与和配合

由于校外少先队实践活动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协调,活动开展难度大,学校安全责任重,导致少先队仪式活动主要是在学校里开展,且缺乏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部分校内仪式活动也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但家长在活动中主要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儿童观念的误解

正处于人生发展初始阶段的少年儿童,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是需要成人用心关爱、积极引导的未成年人。但在少先队仪式教育中却出现了对儿童观念的错误理解。具体表现为:因为少年儿童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以至于把他们看成无知无能,只能被动接受教育的人,从而在少先队仪式活动中忽视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

(二)少先队仪式内涵的缺失

少先队仪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含呼号、标志及礼仪等多样化符号标志,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言行,具有政治启蒙作用,同时影响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形成。而有的学校仪式活动就像例行公事,按照上级要求依葫芦画瓢的定制仪式方案,机械、单调地重复每年的庆典活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定会流于形式。

(三)少先队荣誉文化的缺失

少先队文化是少先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植于少年儿童群体,指向少先队组织的未来,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的少年儿童组织文化。从结构上看,它包含少先队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在物质文化上缺乏必要的少先队设备设施;在行为文化方面,缺少具体的行为导向;管理制度的不完整导致制度文化薄弱;精神文化方面没有为少先队员树立可学习的榜样。

(四)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小学少先队仪式教育构成了严重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的产生,使一些人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从而滋生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社会腐败想象严重。部分少先队员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讲奉献的少了,求索取的多了,在少先队仪式活动中表现的急功近利。

(五)社会舆论的压力

虽然校外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家长不体谅教师的难处,教师的负面新闻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且碍于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因此很少组织少先队员社会实践活动。

四、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改进建议

(一)正视少先队员主体地位

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同时作为少先队教育的主体,辅导员要在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出改变。首先,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儿童正确的方向;其次,秉承宽容的态度,正确看待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最后,重视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二)落实少先队文化建设

1.开展少先队知识学习主题队会和竞赛活动。一方面开展少先队知识学习主题队会系统地讲解少先队的发展历史、队旗、队徽、队标、队礼、队歌等,使队员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少先队,热爱少先队。如队礼 :五指并拢高举过头顶,它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队旗和红领巾:队旗是红色的,寓意祖国江山是烈士鲜血染红的, 暗示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中间的图案表示星星火炬代代相传、革命后继有人之意;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可以让他们时时 想起自己的“ 政治”身份,从小就知道自己要支持什么、拥护什么、赞同什么。队歌:队歌的名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直接体现了少先队员的政治身份,也预示着少先队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趣味性队知识竞赛、佩戴红领巾比赛等活动激发队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学会用少先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完善少先队阵地建设。少先队阵地对活动的效果和根本任务的达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队室应布置规范,鼓号队定期训练,运用展板、广播、报纸等形式进行宣传。

3.丰富仪式活动类型。既要开展常规性活动,又要结合学校少先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周边资源开展特色性活动。如乡村学校可以借助周边的自然环境开展农事体验、趣味农具比赛等活动。

(三)加强仪式活动管理

首先要规范少先队仪式活动的流程,严格遵守相关文件要求,不能自行省去自认为不重要的环节,所有参加仪式的成员都必须遵守活动要求,如佩戴红领巾、敬队礼、唱对歌等。其次要关注仪式活动的过程,注重少先队员的自主参与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在仪式活动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需要改进之处,总结一些好的做法,并对仪式活动中各队员的表现进行点评。

(四)创新仪式活动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先队员们的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仪式活动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引起队员的共鸣。虽然我们少先队仪式活动都有严格的基本程序,但我们可以在遵守规范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可以增加中队国旗下主题活动的环节,各中队紧紧围绕主题以小品表演、歌曲、舞蹈等形式进行展示,生动的表演让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五)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家校联系

首先,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让少先队员们能够走出校门,去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敬老院等处开展活动。将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队员们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其次,加强家校联系,实现仪式教育的一致性。家长是少年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会对仪式教育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成员要关注自身的行为,努力营造与仪式教育一致的家庭环境。最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仪式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总而言之,少先队仪式教育能够培养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少年儿童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少先队文化建设,加强仪式活动管理。

参考文献:

[1]朱育菡.小学阶段仪式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徐水婵. 小学阶段少先队仪式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