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医疗地产与养老建筑设计研究院)
内容提要: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6%,近几年中国国内的医疗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医疗设施建设量更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与之对应,在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及空间布局上,我国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医疗环境及空间治愈的重视。地处亚洲的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世界上医疗建筑考虑得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相对欧美国家日本民众不管在医疗保障,思维方式还是生活习性上都跟中国更加相似。现代的日本医疗已从原先“治病救人”的观点,向“空间治愈”的理念进行转变,关于日本医疗建筑的设计,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及便利性外,站在患者,医生,探视人员等角度作为切入点,为利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本论文通过对现代日本高端医院进行研究探讨,借鉴现代日本高端医疗设施在全球老龄化趋势背景下的建造经验及设计优点,给予中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医院设计予以借鉴,为进一步提高完善国内医疗养老环境提供参照。
关键词:现代 日本 医疗空间
一、现代日本医疗建筑设计理念
目前全球社会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全日本每3人之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近几年日本国民的医疗费用逐年递增,与之相反医院及病床的数量却未有明显增加的迹象。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日本先进的医疗技术外,在医疗功能环境及设施设计上不断的精益求精,给患者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体验,满足使用者对空间的温湿度,换气,日照等功能的需求。材料技术的革新,也使医院在环境制约,抗震,消防等符合当下的使用需求。
现代的日本医疗设计从原先的“治病救人”的观点,向“空间治愈”的理念进行转变。注重功能使用的同时,在设计上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患者在医疗设施利用过程中产生不安感,引导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由于医疗建筑不仅服务于患者,还需考虑医生,病人家属,辅助人员等需求。所以建筑师在考虑环境舒适的同时,也让医疗设施的空间变得更加高效便利,满足使用人员的需求。
二、日本医院的总体规划及建筑形式
2.1医院规模的设定
日本医院种类繁多,既有300床以上的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又有小型诊疗所,结核病医院,齿科医院,妇产科等专科医院。其中私立医院的总数占全部医院的80%,对医疗产业的发展承担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患者需求的提升,医院的建设规划及面积组成也随之变化,但主要还是由(住院部,门诊部,诊疗部,后勤部,管理部)5个部门构成(图1)。这5个部门对医院的特色,建设定位,区域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图1.日本医院部门构成
2.2医院基地选择与分析
目前日本医院在建设之前,非常注重建设地点的分析。医院将来的优劣取决于基地相邻设施及建设前期建筑物的利用调查等研究。
日本医院的定位是对入住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生活护理,提供患者医疗期间优质的生活环境。最大化的对医院周边的噪音,振动,污染等外部影响要素进行阻隔。尤其住院部尽可能的远离铁路,高速公路,菜场等噪声源,特定条件下建设地块可以建设隔离带,并在建筑上配置隔音门窗。高端优质的医院除了先进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质量,采光通风、恒温恒湿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点。
相比从前封闭式的医疗管理模式,现代日本的医院更愿意积极的与周边开展地域性的合作模式、例如:医院配套用于向市民开放的附属图书馆,开敞式医疗景观环境等,既可以有效的向患者进行医疗宣传,又可格外增加医院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地域整合式的医院设计,可更好的提升基地及周边环境以及医院特色魅力。随着城市建筑环境的开放融合,医院和周边环境结合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周边地域居民(图2)。
图2 现代化日本医院效果图
2.3医院建筑形式
目前日本医院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图3):A.塔楼型B.多翼型C.住院集中型D.并列型。这四种形式各有优势。具体建筑形式,在建设之前根据医院建设规划,各个平面的分布配置,竖向分布,等需求进行决定。由于日本的建设用地普遍不是很充裕,为了高效运行进行考虑,一般会选择多楼层的叠加设计方法。
图3 日本医院建筑形式
A.塔台型 | ・除住院部外,其他部门都在裙房进行配置、裙房上部为住院部门。 ・占地面积小,使用电梯或器械对物品运送非常高效。 |
B.多翼型 | ・各个部门围绕着主要动线,进行拓展设计。 ・将来对医院既有建筑各个部门的改扩建比较容易。 |
C.住院集中型 | ・住院楼相对独立。前方为门诊楼,诊疗部,人事部,后侧为后勤部。 ・管理方便,流线清晰。 |
D.并列型 | ・通过走道,把各个部门进行串联。 ・扩展改建相对容易,在建设上成本较低。 |
表1日本医院建筑形式
2.4建筑安全设计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医院除了要承担救治患者的任务外,在灾难时期还需承担避难功能,所以医院需有高度的抗震性。现代日本的高层医院建筑大多采用免震装置(所谓免震建筑就是不使地震产生的力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以避免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具体地说,就是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计一种特殊装置,用以吸收地震动的能量,把建筑物的晃动控制在最小程度,使建筑物不受损坏)。日本对抗震结构及设施的不断研发,每隔几年对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进行检讨,并增加钢梁结构,剪力墙等措施,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6级地震程度 | 免震 | 制震 | 耐震 |
家具倒塌的可能性 | 低 | 高 | 高 |
餐具玻璃掉落的可能性 | 低 | 高 | 高 |
家用电器掉落的可能性 | 低 | 高 | 高 |
人体受伤的可能性 | 极低 | 低 | 高 |
建筑物的摇晃方式 | 地震能量传向建筑物时转变成建筑物的振动能 | 相比于耐震结构,上层建筑物的摇晃有所抑制。但低楼层部分的抗震性并没有增加 | 地震时建筑物的摇晃幅度从底层向高层递增 |
表2 抗震构造的安全性对比
图4 地震时构造对建筑影响示意图 图5 耐震构造与免震建筑对比
2.5空间设计与特色
2.51 流线设计
日本的医院是以医疗服务为中心、承担医院所在地区医疗及患者的护理服务。医院根据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特色高效的服务流线。动线基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动线不进行交叉。尽量将医生流线、患者流线、物品运输流线进行完全分离,使患者与医护人员都能拥有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②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治疗,物品运输过程中的移动距离。③对患者及探望人员进行医疗场所的引导。
2.52医疗分区
医院的分区和医院的流线联系紧密,是一个医院特色体现。比如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眼科疾病的并发症,眼科治疗区域及验血区域的设置地点会影响到医院流线及患者就医时间。又如手术区域,经常会使用到呼吸器和循环系统,需要连接画像诊断科室,手术器材的储藏室在设计中也需要慎重考虑,可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高效。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现代科室区域也在完善调整,例如:90年代以高效率为优先设计的科室内部候诊(图6)随着日本个人情报保护法的实施,经过设计调整成走道式候诊(图7),有效隔绝诊室交谈声音。
2.53 空间及尺寸
科室房间布置、取决于医疗器械,物品存放,患者物品的移动方式。需事先进行调研,或明确使用者需求及主要器械所在房间的位置。例如:在病房布置中虽需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但同时要面对经济问题,西神户医疗中心在病房中采用一床一窗的设计方法,既避免交叉感染和单人房孤独问题,又增加住院患者的自由舒适性(图8)。
图6 90年代诊室候诊区域 图7 现代诊室候诊区域 图8 西神户医疗中心病房
2.54 环境设计
医院的空间环境以使用体验为出发点,对院内的绿化环境,空间构成进行规划。从治疗艺术,设计规划,结构设计着手,可对患者,探视人员,医生,及辅助人员进行高效的引导,也可凸显高端医疗品质。
2.55 配套设施的设计
配套设施对医院而言承担非常大的作用,医疗能源的供给,医用气体的供给,医疗废弃物品的搬运都需进行设计检讨。在日本消防避难间的具体设置点需跟当地消防局进行反复商讨确定。根据建设规模的区分,有些医院被指定为避难场所,这个时候需要留意设计应急避难场所及开放式广场。
三、医院建筑空间设计及案例
医院的使用者主要为身体不适的患者及老年人。在建筑空间设计上需考虑「安全性」「安心感」「高效化」「便捷性」等关键要素。舒适的环境对治疗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现代日本医院围绕着服务(患者交流,治疗评价),时间(预约治疗,候诊时间缩短)、空间(宽敞度,明亮度,声音,味道,颜色)、治疗感受(舒适感,治愈感,刺激感)、患者隐私(个人情报,患者交谈,治疗视线)等课题,对医院空间设计进行完善。
3.1 医院的入口设计
现代日本医院的主入口在设计上整体简洁舒适,多采用自动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入口通过形态及色彩进行构成呈现各个医院独有的识别度。由于人流量较大,除了预留一些指示牌的位置外,尽量做得通透,并考虑通风及夜间灯光效果。
图9.龟田综合医院 图10.山王医院
3.2 医院中庭的设计
【中庭】根据大小形状不同,在现代医院的各楼层中起到不同作用。挑空处原则上需上下贯通的,可以最大化的进行采光,中庭对各个部门功能平面有较大的影响,且对医院整体照明度及使用者的舒适感具有较大影响。有些日本高端医院在中庭处设置雕塑,钢琴等装饰,可增加医院整体的豪华感。
图11.山王医院
3.3 个性化病房设计
住院楼除了给患者治疗休养外,更是患者,家属,朋友间的交流空间。在空间设计和内装材料的使用上需给人安心和舒适感。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除了治疗外可以提供一些特殊房型的康复体验。
随着医疗旅游的增加,现代日本面向海外的高端国际医院大多都考虑多语言对应的国际交流中心,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国际患者。例如:成田医院设置和宗教相关的祈祷空间,餐厅布置及礼品店也会为了对应国外患者,变得更加的国际化。
图12.亀田治疗中心 图13.亀田治疗中心
图14. 成田医院 图15.成田医院
3.4 公共空间玻璃的运用
电梯楼梯是各楼层的连接枢纽,在灾害发生时也是非常重要的避难设施,通常由于过于注重功能性,而忽视了对他们的设计。另外在火灾时,建筑内充满了烟雾,在疏散楼梯中,无法观察建筑物内部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北九州医院使用具有耐火性能的特殊玻璃对楼电梯进行设计,除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之外,也可以减少空间的闭塞感。
图16.北九州医院 图17.北九州医院
3.5 廊道的活性化
玄关及走道除了支撑建筑物的功能流线同时,也决定了患者,探视人员及其他访问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利用走道及闲余空间可以设计一些休息及交流平台。走道设计需带具有一定的变化,可以提升使用者的空间感知度避免迷路。例如:日本慈惠医院在走道一侧做了玻璃并增加室外平台,可以看到室外绿植,提高通风效果的同时让人更加舒适。
图18. 慈惠医院 图19.慈惠医院
3.6 住院生活的便利配套
配套设施对大型医院必不可少,日本现代医院为了增加便利店的地域及特色性,将医院的便利店和土特产店相结合进行改造。这种特色小店会设置在出入口附近,和医院室外步游道进行结合,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更加的生活化。
图20.山王医院 图21.山王医院 图22.圣路加国际医院
3.7 色彩及图案的运用
医院的色彩及素材的使用需柔和舒适,使患者感到宽慰和温暖,图案的运用上不可太严肃整齐,也需避免出现对病患的刺激性题材,以免患者触景生情而影响情绪。如下图一些日本医院在每个楼层都设定了一个主题,沿着这个主题制订色彩理念,打造心理疗愈环境。
图23.山王医院 图24.慈惠医院
图25. 慈惠医院 图26.慈惠医院
3.8 诱导设计及空间个性化体验
医院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除了通过视觉上对使用者进行引导外,也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组合,对使用者进行无意识的路径诱导。例如建筑吊顶做一些装饰设计,可以引导患者。其次现代日本医院擅长把地域特色设计进行融入空间设计,让患者在医院中感知地域体验,比如北九州医院通过结构柱的装饰,融入当地植物及纺织品等材料。
图27.北九州医院
四、结语及展望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龄化时代,对医疗护理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通过对日本医院进行研究探讨,借鉴现代日本高端医疗设施在全球化趋势背景下的建造经验及设计优点,给予中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医院设计予以借鉴。我国未来将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构筑环境治愈,精神治疗,智能医疗等未来设计趋势,通过医院和周边地域的融合互动,更好的提升医疗设施的功能及品质。
[参考文献]
1)[日本人口统计资料集(2019)] - 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
2)医疗福祉建筑設計共同建筑事务所
3)建筑规划设计集,医療施設,市ヶ谷出版社 2019.
4)医疗法人德州会集团资料集[EB/OL]
5)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相关资料,2020.https://naritahospital.iuhw.ac.jp
6)医疗设施UNIVERSAL DESIGN相关资料,2020.https://www.kajima.co.jp
7)日本医院设计的要点 相关资料,2020.https://aia-st.com/clinic-point
8)日本医院设计流程 相关资料,2020.https://www.yokomatsu.info/clinic
【作者简介】冯方(1986年12月),男,汉,籍贯上海,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工作领域):医疗及养老建筑设计
现有职称:建筑工程师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