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汽车专业定向人才培养实施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汽车专业定向人才培养实施与探索

陈保帆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目前汽车在家庭中的普及,逐渐走入人们的平常生活,对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需要积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本文依托“教育部共需对接就业定单人才培养项目,通过与吉利集团、陕汽重车等企业多年的人才培养合作案例分析,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双方合作过程中取得成效和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现代学徒制  企业导师  协同育人

目前,中国汽车产销量自2009年以来,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总保有量达3.95亿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扎实推进汽车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培育工作。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的校企融合的专业教学方案,加强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实现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院校形成“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流动模式。根据行业用工需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供需”量和质”的根本问题。借助校企专业委员会,在专业技术、最新成果方面进行实时研讨、分享,扩大就业、推进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储备和发展。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校企联合培养基本情况

从2019年开始,汽车专业逐步探索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具体实施对象是大一入学后中,通过企业宣讲,确定企业定向人才培养班。定单班通过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工学交替,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在近三年的实践工作基础上,汽车专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院校办学资质、教学资源与管理体系、后勤保障,通过文化深入融合、协同管理、定向培养、协同育人、自主分配,实现人才职业化精准培养,在汽车产业链精准就业.校企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汽车定向人才培养。

二、“产教融合”下的校企业定向人才培养的研究

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对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有重大调整和变革,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只是针对企业岗位单项能力培养,专业(群)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拼盘式”较多,没有真正从企业岗位所需能力出发,对企业新岗位专业综合能力所需技能对应的课程没有开设。

2.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与企业不一致,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不高。企业都有自己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全认同学校的考核体系。而职业院校普遍根据产业行业的调研结果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搭建课程体系,自我设定考核标准,与企业的考核标准脱节,这使企业对上岗员工要进行二次培训,导致企业对学生质量满意度不高。

3.教学条件保障不足,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汽车行业引入了许多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但由于汽车类专业实训设备成本很高,学校资金保障不足,导致学习工位不足,影响有效实训教学的开展。另外,教师基本都是从大学学习到高职院校教书,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历,校企跨界专兼职师资队伍不足,使综合性生产实习实训偏少,无法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满足不了企业对复合型跨界人才的质量要求。

4.新技术获取困难,难以跟上市场脚步。企业研发和生产产品,具有市场的领先性和前沿特性,依靠学校自身实力实现技术研发和创新困难重重,难以获得市场第一手资料和资源。与企业合作后,校企共同育人的前题下,企业才会与学校分分享其先进成果,达到共同育人,育企业所需之人。学校具有企业合作的资源,不但解决企业用人技术培养,还可为其他职业院校和中职院校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

三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汽车专业定向人才培养的探索

针对上述校企合作中的教学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吉利汽车、陕汽重卡等企业与学校两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探索构建了的创新实践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重构了基于工作内容及典型工作过程的校企协同育人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建立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做到与企业评估标准一致;建设了校企协同育人实训体系,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共同培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共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双师教师体系,共同对社会培训及社会服务,全面提升了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探索策略如下:

1.倡导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融入职业教育课堂

结合吉利集团提出“不惧未来,逐步新世界”,充分体现民族品牌汽车的自信、自强和自力精神,增强学生对国产汽车的喜爱和信任。结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吕义聪工匠的精神,讲述一个从一线工人成长,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殊荣的吉利工匠故事,融入到学生的基础和专业课堂中,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可和崇敬。

2.优化人培方案,重构职业课程体系

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共建,实现人才共育。合理安排必备的公其基础课程和思政课程,采用产线生产技能及相应专业的技能相融合、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和工学交替相结合的新型产教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岗、课、证、赛“融通的新型技能要求,重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3.校企师资共育、共享,实现互助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 作用,落实教师三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进一步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增强校企融合深度,提升教师对企业管理,新型技术、工艺,先进设备的认知,提高专业教师及新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促使专业教学改革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更好的实现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同时,学院也对企业内训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规范和培训,提升企业师资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岗位需求和对员工培训需求。

4.资源共享,实现技术、工艺创新

(1)结合国家职业工种、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校企结对“联合开发适应岗位技能需求,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新型应用教材和线上数字教学资源,以提高联合育人能力标准,实现精英人才培育。

(2)结合企业“吉时学”线上平台 ,开展综合素质培训

“吉时学”APP是企业精心打造的人才培养学习平台,在满足企业内部员工能力提升和技能学习时,也满足合作院校师生学习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其中“吉时学·成蝶计划”专门用于合作院校师生共享,它包含: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动力与变速器以及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类别,总计1000余门课程资源。

(3)工匠进校园

根据院校实际需求,每学期企业专家进校园授课 1 次,技能工匠开展2-3次行业、专业技术讲座,结合现场实际案例教学,使学员提前了解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培养企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校企共投、共建专业实训室

为了更好的培养产业学院学员的实践认知和动手能力,提高院校的实训水平。合作企业参与实训室共建。(1)实训室方案:可为合作院校定制汽车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多功能实训中心设计方案,VI体系的设计;(2)实训设备捐赠:结合院校实际情况,赠送实训设备,包含但不限于实训整车及核心零部件;(3)实训教师培养:结合双师入企历练等项目,为产业学院院校培养实训教师,助推双师型转变,及实训指导手册的开发。

6.校企文化融合,增强学生对企业认同感

校企双方联合在校内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强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了解和认同。主要活动有:(1)校企文化大使:在产业学院内选拔优秀的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为校企文化大使,深 化校企合作,助推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企业文化在产业学院及所在学校的传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观念的引领,满足企业文化发展的不断需求。(2)“吉新星”微信公众号:企业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并为获奖师生准备了丰厚礼品;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产业学院师生间相互交流,丰富同学们“第二课堂”的生活,学在其中、乐在其中。(3)领导力体验营:通过邀请合作院校的校级领导了解企业文化内涵、认知自我与提升5D领导力,开展以“三力四条”为核心的领导力体验营活动。促进企业文化传播、增进校企之间文化融合,提升优秀合作院校校长领导力。(4)冬夏令营:利用寒暑假,邀请定向班学生代表来参加企业冬夏令营,通过企业文化宣贯、制造基地参观、职业发展规划、学长学姐见面会等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提前感知吉利企业文化,知悉前沿科技,感受吉利汽车智能制造实力,提高定向班学生“吉利同路人”意识;(5)春雷计划:为“双师”培养搭建平台,促使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帮助合作院校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型人,助推“双师型”教师孵化。(5)班服班徽:每位精英班学生拥有定制文化衫及定向班徽章,展现定向班学员的吉利个性标签;提升学生对吉利企业文化认可和对企业活动的关注,增强吉利班学生自信和自豪感。

四、总结

在职业院校中汽车专业实现“岗课证赛”融通人才培养,必然要与企业联合,开展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模式,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3]企业要提前介入学校的培育过程,学校要在原来的教育基础上进行部分课程的调整与置换,这种模式可在原来培养的基础上,大大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应用型培养人才,除了课堂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以外,更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校企联合培养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和创新精神,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 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探索产教融合新途径的道路上,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唐芳.现代职业教育.2021(49)

[2]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 门青芳.时代汽车.2022(02)

[3]如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J]. 杨绍刚.现代农村科技.2022(01)

[4]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下教考一体模式研究[J]. 阙广武.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02)

[5]以技能大赛推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李晓明.中国设备工程.2022(03)

项目来源:2021年教育部就业司供需对接项目定向人才培养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2018-GX-429);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2122 )

    作者:陈保帆(1975-)男  重庆永川人,硕士、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汽车教育、汽车电气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