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萨迦县拉洛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的高原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很强的抗高原严酷气候的能力,但它的生产性能、产品率、商品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实现牦牛养殖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牦牛品种的改良研究。在抓好本种选育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牦牛杂交改良,充分利用种间杂交优势,大幅度提高牦牛乳肉生产性能,改善其产品率和商品率。
关键词:牦牛;经济;杂交
一、影响因素
1.技术原因。由于此项工作开展时间较短,无论是在技术水平、改良经验还是技术人员方面都比较欠缺,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发展需求。牲畜诊疗技术有限,对很多动物隐性疾病都无法及时发现,尤其是对生殖性疾病的诊断,致使配种牲畜患有生殖疾病而未能及时发现治疗,导致其无法正常治疗。按照配种工作技术要求,早上发现母畜发情后,一般在下午进行人工配种,第二天进行复配,与第一次配种时间间隔需达到10h以上。但是,因基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种工作又多在山上进行,配种人员工作任务较重,所以在配种时一般是连续配种,即在第一次人工授精后不久便进行第二次配种,时间间隔未达到规定的10h以上,未达到复配工作要求,导致怀孕率下降。
2.环境原因。牦牛饲养地区大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农牧户布局极其分散,无法合理有效的开展改良工作。因所处地区大多夏季干旱少雨,导致牧草产量较低,致使牲畜饲草料供应不足,牲畜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牲畜体质普遍较差,无法满足配种母牛的生产营养需求。
3.环境原因。采用人工种植,建设饲草料基地即人工饲草栽培、加工、储备,可成倍提高草产量,是深度开发畜牧资源、降低草原畜牧业对天然牧草的过度依赖,促进牦牛经济杂交工作持续稳定增长。完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积极吸引技术和人才,在人工种植饲草料、配料实施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饲料营养价值,使农牧民全面掌握饲料种植加工,饲料配合等系列科学养畜知识技能。
二、牦牛经济杂交分析
1.乳用牛与牦牛杂交。牛场哺乳期不挤奶的黑白花×牦牛杂交一代母牛体高、体长、胸围各指标平均分别为113.98、122.25、164.50cm,体重260.36kg;体高、体长、胸围指标分别比成年母牦牛增加7.88、5.15,8.40cm,体重增加40kg左右;6月龄改良公牛平均体重131.33kg,胴体重60.90kg,屠宰率45.70%,净肉率34.75%,胴体比同龄、同性别、同培育条件的牦牛重7.53kg;17月龄平均体重224.63kg,胴体重105.57kg,屠宰率47.00%,净肉率36.70%,胴体比同龄、同性别牦牛重1倍以上。30月龄体重381.18kg,胴体重194.40kg,屠宰率51.00%,胴体重相当于成年牦犍牛。
2.肉用牛与牦牛杂交。肉用牛与牦牛的杂种牛相同培育条件下,6月龄公犊牛体重平均为124.50kg,胴体重60.50kg,屠宰率48.59%,净肉率36.55%。18月龄体重平均为221.90kg,胴体重109.28kg,屠宰率49.25%。18月龄公牛体重平均为225.00kg,胴体重129.67kg,屠宰率57.67%,净肉率46.60%,胴体比同龄、同性别、同培育条件的牦牛重60.57kg。另外,杂交牛还显示出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优点。改良牛性成熟年龄比牦牛早一年,繁殖成活率无论自然本交或冻精人工授精均可达60%~70%,比当前牦牛繁殖成活率高20%~50%。这些培育品种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适应性能好,繁殖力强,不仅具有牦牛生活在高寒生态环境的特性,还能生活在牦牛不宜生活的低海拔1000m左右的地区,同时生产性能也较高。
3.黄牛与牦牛杂交。黄牛对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种公牛可随牦牛群全年放牧管理,繁活率较高,适应能力也很强,种牛价格便宜易购买,改良成本低。杂交牛犊出生时较小,不易出现难产。杂交后代编牛役用性能好,乳肉生产性能优于牦牛。但由于黄牛自身生产性能很低,犊牛的性能表现亦较有限。
4.引进肉牛恩格斯冻精与本地犏牛杂交。这个杂交品种也被称雅江雪牛 。犏牛可以生活在海拔2 800~4 200 m,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为了提高西藏犏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后代变废为宝.。在试验区选择200头经产母犏牛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种间三元杂交技术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试验,测定初生、3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观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结果这种杂交牛品种弥补了犏牛传统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且很好地适应西藏高寒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安格斯牛可作为高原环境下繁殖犏牛生产肉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并拥有开发高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牦牛广泛分布在亚洲中部的高寒地区,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差异明显,牦牛受人工和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形成了在生理机能、重要经济性状,以及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许多种群,即地方品种。由于受地域限制,各地方品种间较少进行基因交流,各自进行着闭锁繁育,这种遗传差异较大的品种在杂交理论上应有较好的杂交优势。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犊牛养殖场,采取自建、合作共建和现有养殖场合作的建设方式,采取集中养殖和分散养殖相结合养殖,积极培育特色优质品牌,形成牛犊收购、养殖、销售产业链接。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对牦牛经济杂交改良的方向意见不一。有的倾向于肉用改良;有的倾向于乳肉兼用或乳肉役兼用改良;也有的认为城镇、交通沿线﹑农区应向乳用方向发展。还有的则认为要向乳肉或肉乳方向发展。不论哪种方向的牦牛改良,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求,联系需要与可能、客观与主观、当前与长远等的关系,因时因地制宜,杜绝一刀切。
2.应考虑杂种牛或未来高原新型牦牛种,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干旱、多风少雨、气温变化剧烈、冷季长、天然牧草生长期短而低矮的生活环境下,能否表现为奶、肉、役等生产性能都优良。
3.应考虑当前及今后的产区,对牦牛的经营管理,是否仍是以终年放牧管理为主的粗放经营方式。还应根据不同条件和需要,本着“向草要肉、向草要奶”的原则,分别以肉为主或以奶为主或二者兼顾。
4.应处理好牦牛种群纯繁与种间杂交关系。普通牛与牦牛的种间杂交改良,对牦牛种群性能提高几乎没有影响,这种种间杂交改良实为经济杂交,由此决定了牦牛改良在牦牛种群繁育中的从属地位。种间杂交时,以种内纯繁为主,种间改良为辅,要注意将优良母牛用于纯繁,次优母牛用于改良,差的母牛直接淘汰。
5.应处理好饲养管理改善与牦牛杂交改良间的关系。杂种的优势,除受杂交亲本遗传基础的影响外,受其所处环境,特别是营养水平的影响很大。改良牛和生产性能较高的牛,对饲养管理要求更高,就经济性状而言饲养管理条件越好遗传优势表现越明显,反之则不明显﹐甚至不如本地牦牛。因此,要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提高本地品种,必须依赖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为其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姜辉,张成福,张强,孙光明,曹涵文,次旦央吉,洛桑顿珠,信金伟,陈晓英,姬秋梅.牦牛经济杂交及其F1代生长性能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21,43(02):22-24.
[2]张寿, 安格斯肉牛与牦牛经济杂交技术研究与推广. 青海省,青海大学,2020-06-19.
[3]李素霞,房金武,孟宪华,李汝卫,马立超,刘计双,王海红,荣琳琳,耿鹏智,朱今舜,张贵云,孙艳红.安格斯肉牛改良承德本地黄牛效果的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7(06):63.
[4]杨启林,徐尚荣,彭巍,张君.安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5,45(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