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院,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14000
摘要: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管理在实现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可持续性发展和整体改革进度。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提出帮助高校后勤管理提升现代化水平的一些路径,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改革。
关键词:后勤管理 现代化 路径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后勤工作是一种为组织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的辅助性工作, 其基本职能是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因此它是任何组织机构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将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1999年6月15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又提出了“要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从此,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二)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是高校后勤改革与国家战略全局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促进了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模式的转变,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后勤在开展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带动辐射效应,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彻底打破了落后后勤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和学生个人负担;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够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目前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仍旧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后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普遍的问题,后勤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重点得到的重视不足,很多高校缺少对高校后勤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明确认知,在部署后勤管理工作时过于草率、盲目,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选拔人才时,水平有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表面,缺少高素质型、专业型的管理人才,难以将管理技术落实到位,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出现了服务性差、不科学、工作不紧凑等问题。另外,受到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职责意识不足,限制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脚步,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展开。
(二)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不足
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后勤队伍的管理水平、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均会直接影响整个后勤实体的管理服务功能;对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 从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构成看,其人员大多来自原高校后勤等各管理部门,而这些人员在进入高校后勤工作时,并未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其专业性也无从谈起。而当今的高校后勤服务涉猎广泛,涵盖物业管理、校园管理、水电维修、会务安排等系统性较高的管理工作。不难发现后勤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相对偏低,对日益复杂化的市场竞争缺乏强有力的竞争性。。
(三)缺少完善的运行机制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实体(公司),其从业人员的构成、行政隶属关系比较复杂,很多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往往存在被动执行上级的工作指示,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观念等,这与物质、精神激励明显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导致了这些管理人员缺乏探索、创新意识。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由于主体地位不明确,也使高校后勤管理实体(公司)群体成员,缺乏一种被大家公认、自主的向一个共同发展目标迈进的组织文化。
(四)配套信息化建设未完善
后勤管理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就是管理信息化, 而现有人员中往往缺乏此类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实体(公司)仍注重于传统性能的培养,鲜有针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管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等方面的专项培训,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原有业务水平较低的后勤管理、 服务人员出现了“想学学不到,想干干不了”的尴尬局面;从而也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后勤管理现代的实现。
(五)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
合理的收费标准,准确的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比较困难。改革仍然需要投入,政策必须要落实,才能真正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学校对陈旧设施的维护和改造经费不到位。随着学校扩招,后勤陈旧的设施超负荷运转,已经不能保证师生正常需要和供应。后勤实体成立后,服务质量普遍提高了,工作量增多了,而学校核拨的经费却减少了,学校既要后勤实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质服务,又不愿意对后勤陈旧的服务设施投入足够的维护、改造经费。
三、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一)树立后勤管理新概念。在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培养职业心强,服务意识强,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招聘、考核机制。后勤管理的思想和思路要具有先进性。
(二)后勤工作人员要具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胆识。改革需要决心,在改革的道路上不能畏首畏尾,要迎难而上。高校后勤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坚持资本管理为本与以人为本并重,后勤文化建设与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后勤和学校的关系,建立起校内后勤服务市场,优化配置后勤资源,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师生。
(三)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立足长远,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后勤服务作为一项传统服务,不能固步自封,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改革的浪潮中实现全新的自我。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在实践中探索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正确道路。放眼全局,精准决策,统筹规划。
四、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大学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内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道阻且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高校后勤设施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在今后的改革中仍需要作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姚金雨,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理论诠释和推进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17(5):8-12.
[2]刘慧红,刍议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路径[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1):71-72.
[3]翟智拓,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理论研究,2022(2):138
[4]马涛,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路径浅谈[J].学术探讨,2012(6)
[5]马岩,关于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9)
[6]周忠,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3
[7]蔡颖颖,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咨询,20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