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 530800
摘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结合地域特色,发展地域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不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有力的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喝水难等一系列问题,在产业扶贫攻坚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条件的向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和探讨大化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大化县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希望可以为大化县特色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化县;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前言
大化县属于大石山区,土地贫瘠,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少技术,然而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了实现“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要求,大化县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出“党旗引领•联建联养”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全县整合资金1.5亿元建成扶贫养殖场462个,带动贫困户1.86万户参与联养,养殖场种类涵盖七百弄鸡、肉牛、肉羊、鸽子、肉猪、桑蚕等,已联养七百弄鸡44.8万羽、肉牛0.77万头、肉羊3.09万只、鸽子7.2万对、猪0.04万头、桑蚕300张等,累计出栏七百弄鸡36.2万羽、肉牛0.11万头、羊0.33万只、鸽子3.09万对、猪0.015万头、蚕茧约2万吨,年均带动贫困户收入2000元以上,为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注入了“强化剂”。
一、大化县特色产业的现状
(一)七百弄鸡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7年七百弄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获得首届广西好食材“十大好吃鸡”荣誉;2019年七百弄鸡核心示范区通过自治区三星级认定,并入选第二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5月获得广西首批优质农产品“圳品”证书,自由进入深圳市场,2020全国两会期间,进入两会代表餐桌。大化县出台一系列七百弄鸡品控措施,落实产品可溯源制度,结合“康养福地•美食之乡”的品牌打造,将七百弄鸡产业融入全县绿色生态食材种养基地建设体系中,打造七百弄鸡全产业链,促进七百弄鸡产业进入良性快速发展阶段。七百弄鸡种鸡繁育企业负责鸡苗的繁育;养殖场负责按七百弄鸡养殖技术规程进行饲养;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七百弄鸡收购、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电子商务企业负责产品电商销售、线上线下展示、冷链物流、快递发货。七百弄鸡产业形成了从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包装到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全县七百弄鸡饲养量达260.33万羽,其中存栏82.98万羽,出栏177.35万羽,鸡肉产量2690.42吨,养殖覆盖全县16个乡(镇)158个行政村(社区),覆盖建档立卡脱贫户5318多户,产值达7350万元。
表1 七百弄鸡产业统计数据分析表
项目 | 饲养量(万羽) | 存栏(万羽) | 出栏(万羽) | 鸡肉产量(吨) |
统计 | 260.33 | 82.98 | 177.35 | 2690.42 |
(二)中国南方羊产业发展现状
90年代初,时任团中央书记李克强调研扶贫工作,对大化县实施了“贷羊还羊,还羊再贷,滚动发展”项目给予充分肯定,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大化肉羊扶贫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9年6月,大化县引进安徽安欣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企业引领带动,通过“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安徽安欣<涡阳>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养殖场(农业经营主体或家庭农场)+农户(含脱贫户)”的合作模式,采取“放母收羔、短期育肥,母留农家、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来推动肉羊产业发展。依靠龙头企业广西安欣牧业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支持,肉羊品牌实现“从劣到优”质的飞跃,2020年3月,大化的湖羊被评为“广西好羊肉”;2021年8月,大化县湖羊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被评为“广西畜禽现代五星级生态养殖场”;企业通过运作“放母收羔与短期育肥”有机结合促发展,基本构建了“县万只、乡千只、村百只”湖羊产业发展大格局。全县肉羊饲养量达32.9671万只,肉羊出栏17.6192万只,湖羊存栏量约5万只、回收羔羊4.0823万只;覆盖建档立卡脱贫户4735户,产值达12384.9万元。
表2 南方羊产业统计数据分析表
项目 | 肉羊饲养量(万只) | 肉羊出栏(万只) | 湖羊饲养(万只) | 湖羊出栏(万只) |
统计 | 32.97 | 17.62 | 5 | 4.08 |
(三)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要绿水青山。大化县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要求,主动适应新发展理念,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思维;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广西盛博渔业有限公司和华中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推进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引鱼上岸养殖,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式,是现代水产养殖技术模式中具有颠覆性、创新性、代表性的前沿模式,将水产养殖提升到工业化、现代化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水产养殖方式变革,实现小水也能养大鱼;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陆基养殖密度高、饲料转化率高、养殖周期短、起捕方便,可反季节生产,同时具有节地节水、生态环保、集约高效、质量稳定等诸多优点,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是大化县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产增收根本出路与保障。全县陆基圆形池养殖模式在大化镇、贡川乡、古河乡等三个乡镇得到推广,共建成了9个陆基圆形池基地共171个养殖池10200m
2,产出鲜鱼量达300余吨,约占全县渔业产量2%。
(四)村集体产业发展现状
大化县东皇岭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旗引领.联建联养”为抓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模式。实行乡村组织联引、多户合作联建、共管轮值联种、效益分配联享运行机制,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种养产业的劳作并获报酬。2018年5月,改组后的合作社顺利通过县政府审批,成为大化县第一批世行项目试点示范合作社。合作社股权总金额为200万元,其中:现金入股95.38万元,土地租金入股104.62万元。现有股东社员175户,其中贫困户117户,所占比例65.6%,村集体经济占股份10%;建有四个沃柑示范基地共225亩,油茶基地300亩。合作社产品于2018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与深圳鑫荣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并于2020年被列为“圳品”。目前,沃柑种植已发展成为忠武村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2019至2021年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合作社扶贫模式得到世行专家团的高度认可,作为“中国减贫典型案例”对外推广。
二、大化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工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加工中运用一般技术的多,高新技术较少。
(二)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一是产地初加工水平低。二是综合利用不足,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的60%没有得到循环利用。三是布局比较分散,产业聚集度低,资源不能共享。四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自创少,单打独斗多、联合创新少,多数企业缺乏品牌宣传推介资金。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机构少,针对性不够强,难于与企业有效沟通与对接。
(三)知名品牌产品少,发展后劲不足
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粗放,营销人才匮乏,市场开拓不足。加之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够健全,手段落后。因此,全县优质农产品加工的比重偏低,知名品牌产品较少,影响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弱
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经费投入偏少,加工技术力量支撑缺乏,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居多,小、散、弱、差情况突出,难以做大做强。由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因投入较大造成了资金上的负担。同时银行贷款门槛高,资金周转难,有的经营出现困难。
三、大化县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打造高质量精品产业
发展和优化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党旗引领”作用,抓好大化县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运营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大化湖羊产业头水核心示范区三期工程建设,贡川湖羊养殖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帮扶养殖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目标转变,利用大化天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植入龙头企业的品种优选、养殖技术、科学防疫、产品溯源、品牌打造、供销体系,把扶贫养殖场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扶贫养殖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打造“一主两辅”主导产业
进一步突出培育七百弄鸡、肉羊、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七百弄鸡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扶持七百弄原种场建设和七百弄鸡提纯复壮、品种认定、品种保护;升级县级万只肉羊全产业链帮扶项目基地,加快3个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即大化县湖羊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第二期、第三期,贡川乡万只湖羊繁育示范基地)满额运营。高效运营18个乡级湖羊养殖示范园,完善示范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村级肉羊示范场,新建20个村级肉羊示范场,改建34个村级肉羊示范场;稳固广西汉世伟畜牧有限公司养殖合作力度,全面推广生猪养殖“铁桶计划”和“公司+规模养殖场”联建联养模式,抓好6个生猪养殖场投产力度,重点繁育本地黑土猪产业。
(三)突出“两大亮点”工程建设
一是加大推进陆基圆形池养殖,进一步提升优化渔业产业。立足区位优势,新增建设5个基地,即:广西盛博渔业有限公司清坡淡水渔业产业园(贡川乡)、上旗淡水鱼产业园(大化镇上旗村)、觉瑞淡水鱼产业园(古文乡)、大调分公司二期工程(大化镇大调村)、广西肖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贡川乡),优化养殖品种,从单一的加州鲈鱼养殖延伸到黄颡鱼、赤眼鳟鱼、青竹鱼等品种,下一步计划将桂花鱼作为试养品种在陆基圆形池进行推广。二是积极配合推进河池市“中国南方牛都”建设,引进区内肉牛养殖企业投资建设千头母牛示范场1个以上;完善肉牛帮扶养殖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深圳宏源公司,广西回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龙头企业,培育扩大基础母牛产能。推进基础母牛扩群提质,支持本地扩大基础母牛饲养量,探索“母牛分户代养、仔畜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犊牛本地化供给力。
(四)抓好精品种养殖业发展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大化糖料蔗产业发展步伐,2022年新植面积达0.3万亩以上,产量达26万吨以上,加大对甘蔗保护区保护清理工作,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强耕地撂荒治理,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突出糖料蔗在广西及是全国战略储备重要性;统筹推进旱藕、油茶、杂粮杂豆、三特水果、核桃、中草药、鸽子、中蜂等产业。打造精品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五)高标准推动全产业链加工销售
一是发挥现有县冷链物流中心为全县七百弄鸡扶贫养殖场保价回收、屠宰加工、熟食销售,建立和规范七百弄鸡外销体系,建立健全防伪追溯平台,确保七百弄鸡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力争2022年七百弄鸡养殖销售达500万羽以上。二是持续推进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建设肉牛繁育基地,加快推进“粮改饲”配套项目,建设县级湖羊产业饲料加工厂,持续运营乡镇饲料加工厂、谋划建设屠宰、分类、储存、运输、销售一条龙全牛羊产业链,保障肉牛肉羊提供销售,力争做到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着力解决产业链协同发展中的后端市场营销痛点。
(六)高效率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一是打造“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依托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例如培育都阳镇忠武村沃柑特色产业专业村。二是营造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根据特色资源优势,聚焦1-2个主导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例如培育板升乡鸽子产业、雅龙乡旱藕产业、大化镇陆基渔业、北景镇淡水渔业、都阳镇沃柑产业等。三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在3个自治区级星级示范区基础上深化创建,即在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修建田园综合体;结合大化瑶族自治县红水河现代生态渔业(核心)示范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点,创建田园综合体;依托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鸡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支撑“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全面推进县级示范区、乡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基地的建设和认证工作,促进产业基地遍地开花,为乡村振兴、生活富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大化县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带动全县老百姓脱贫致富,有力的改善了贫穷落后的现状。但是,在大化县特色产业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大化县特色产业的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制定发展规划,引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吴白桦,刘振娟,廖美玲.特色农业产业点燃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N].北海日报,2022-03-02(002).
[2]叶泽峰,刘云.以金融妙笔绘就特色产业发展图谱[N].农民日报,2022-02-22(003).
[3]高红霞.新增长理论视阈下粤北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机制探索——以连南瑶医药产业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01):14-20.
[4]杨海潮,郝曙光.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河北果树,2022(01):45-46.
作者简介:覃春芬(1983-),女,壮族,广西大化县人,本科学历,农业经济师职称,研究方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