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靖宇县第三中学 135200
教学实践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着无穷乐趣的创新育人方式是绿色生命化教育的关键。它能够让学生眼里藏着光芒,笑里藏着坦荡,不卑不亢,充满活力,信心满满。它能够启发教师的灵性,凸显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达到灵魂与意念的融合。
灵魂与意念的无约投合
一名学生站在我面前背诵古诗,我发现他的腿直抖。开始觉得好笑,之后,深思:一个男生,说话吞吞吐吐,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这胆量,将来怎么办?本来背得很熟,但是在老师面前,没有了勇气。谁之过?
上课时,我继续利用“课前5分钟”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与学生在文章中链接,达到灵魂与意念的无约投合。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从座位走到讲台前,需要几步。就是这几步,展示了学生日常的走路习惯。站在讲台前,能够从容自如地演说,反应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演讲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给人以美感,赏心悦目!这些都反应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执教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朗读时的姿态,教师要及时纠正。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总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发现不少学生朗诵时没有展示出正确的朗读姿态。那么正确的朗读姿态包括哪些方面呢?
在朗读过程中,朗读者心里要不断地鼓励着自己:我一定要朗读好,我肯定能朗读好,我必定会朗读好。
在朗读时,应该做到“见文生情”,即:看到文字,又看到内涵;再现场景,又引动感情;产生表象,又把握本质……几乎同时涌现出来,在脑际萦回,有脑中激荡,在声音中流露。
所以,要满怀信心,用情真切,用声自如。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经过认真的删选,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在课前5分钟演讲。
从课前这5分钟里,教师能够捕捉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学生对作品内容、主题思想、情感基调、写作背景、语言等进行分析、把握,化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观察学生是否“胸有成竹”,让自己转变角色,融入作品。
学生只有真正浸入作品才能顺利展示出来。一些学生对朗读文本一知半解,没有吃透作品,朗读时无法真正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在语速、语调、重音、节奏等方面处理得很随意。
记得洪伟在读《幸福的斜度》时,让我们的心灵与之共振,她真的融入了作品,文人合一。
接着,学生选取精彩的段落与同学分享。学生认真记录,并且能够快速背诵,出乎意料。
学生把选择文章的理由陈述清楚,可见其用心。坚持下去,大量阅读,厚积薄发。
三、践行“绿色”的课堂
学生在精心的准备过程中,交流,合作,各抒己见。学生在朗读时,做到了朗读者、学生、教师,三者的灵魂与意念的无约的投合。
这5分钟完全由学生控制,只是在发散思维时,教师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引发的联想,与学生切磋。
学生说出文章的技巧,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在短短的5分钟里研究课题,凸显生命的灵动,让课题研究在“细雨湿衣看不见”中焕发活力。
课间,学生认真练习粉笔字。
学生从精选的文章中,挑出一些重点字,在课间写到黑板上。一方面检查学生的楷书训练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学生的读音,一举两得。
这5分钟意外的功夫,实在不能够小觑啊!
总之,5分钟看似小事,实际是个序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振作精神,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课题研究在“闲花落地悄无声”中发挥作用。
情谊与生命的完美结合
小事不小。教学实践中的小事也能够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达到生活的课堂,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那天中午放学,爸爸把我接到了一家小餐馆,给我过生日。坐下后,爸爸要了一暖壶的热水和一个大碗,拿出了家里带来的饺子,放到大碗里,然后倒上热水,把饺子烫热了给我吃。滚烫的热水立刻包裹着饺子,传递着热量,不一会儿,饺子热了,我吃得很香,爸爸满脸笑意地看着我。饺子碗里的热气抵御了窗外寒冷的空气。
这是来自乡下的住宿生丽宸的日记,因为那份难得的平实质朴,我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那篇日记,一边读一边点评,眼前不时浮现出女孩与慈爱的父亲坐在桌前同吃那大碗里的饺子的景象,和那文字一起传递出来的还有脉脉的温情,在教室缓缓荡漾,润湿了好多孩子的眼眶。
第二天,丽宸的桌子上放着一袋饺子——一名同学特地从家拿来的。一个普通的场景,也许亲眼看到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诉诸笔端后,在课堂上,被老师有意无意创设的情境引导下,竟然激起了学生的共鸣,看来学生悟到的不仅仅是亲情,饺子的味道挣脱文字的束缚,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深受感动的丽宸她又挥笔记下了这一幕感人的场景,诉说吃同学家饺子的喜悦和感激。这篇日记写得更加情真意切,于是,饺子中包含的善意与爱意继续在班级里传递了下去,
同桌小昊的妈妈知道了此事,他家每次包饺子,都让小昊捎来一盘饺子给丽宸吃。
我批阅她的日记,讲评她的日记,那种浓浓的饺子的味道充盈在我的心间。很想把丽宸带到家中,包顿饺子给她吃。然而,工作太忙始终没有实现,只好利用午休领着3个住宿生和她一起到“金利饺子馆”吃了一顿饺子,一偿夙愿。
此后,每逢节日,班级那些住宿生的桌子上,都放上了与节日相关的礼物。没有人会去破坏这份默契,反而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被关爱包围着的丽宸灵感不断被激发,文思泉涌,作文《饺子的味道》在中语会的作文报上发表了。班级同学的作文也在“饺子”的熏陶下,情感越发饱满,情节也越发细致,佳作迭出,在学委的组织下,按照“酸甜苦辣”的味道整理成册,作文集《饺子的味道》新鲜出炉。
时隔多年,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却始终也忘不了那一年的饺子。推动丽宸不断进步的饺子,维系同窗情谊的饺子,激发我教育智慧的饺子,传递着正能量的饺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