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明月幼儿园万科分园 225000
【摘要】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进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合作行为;现状表现;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与他人协调关系、商量解决方法、分工合作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以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进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一)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表现
(1)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2)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独自玩,甚至过分敏感,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
(3)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和同伴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4)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5)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
(6)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团队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
(二)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
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活动的材料、幼儿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家庭因素等,而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
(1)活动材料的因素:幼儿合作行为的价值高低与活动的材料的设置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可操作性和合作性,还应注意材料的多样性,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合作水平的提高,还能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幼儿自身的因素: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很受欢迎,有的却遭到了同伴的排斥和忽视,是由于幼儿自身的社会行为特征、认知能力、身体特征等因素影响了其合作行为。幼儿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掌握了必要的合作技能,可以极大的促进他们的合作行为的发生。不同社交地位的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显示了不同的合作技能。受欢迎的幼儿,其合作交往的愿望比较强烈,掌握了良好的合作技能,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与同伴解决。而被排斥和冷落的幼儿,其合作交往的愿望并不强烈,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掌握良好的合作技能,遇到问题不会协商,只会用语言伤害,武力进攻来解决。
(3)教师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的评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经常表扬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时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这样他与同伴合作行为的机会就多余其他幼儿。相反地,如果老师对幼儿的评价极低,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就比较受排斥,他与同伴的发生合作行为的机会就减少。同时,教师的引导也是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各种合作的机会和空间,并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合理的引导。
(4)家庭因素:父母不当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都会对幼儿今后与人交往合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1、发挥示范性,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幼儿对老师怀有崇拜、尊敬和喜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入幼儿幼小的心灵,影响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行为,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2、注重参与性,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一日生活中渗透合作教育,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合作教育契机,只要做个有心人,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地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既强化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乐于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落实指导性,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超市游戏前,先和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自己又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伴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鼓励幼儿自己讨论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4、彰显体验性,让幼儿体会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游戏,或协商,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5、把握导向性,及时对幼儿鼓励和引导
区域游戏是幼儿参与性、操作性最强的活动,是幼儿掌握协调关系的最好场所。作为教师,要适时地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恰当引导,使幼儿在扮演角色中,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群体合作意识。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头发,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
6、达成广泛性,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要想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光靠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之间合作的意义,让家长尽量多创造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体验矛盾冲突和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感受。并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鼓励。而幼儿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信和快乐。
总之,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适时地进行合作教育,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将为今后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探索研究,幼儿能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共同遵守活动规则,在交流中协商解决问题,合作能力及集体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 天跃小芽图书工作室编
(3)《成长的秘密——儿童到青少年的友谊发展》 Phil Erwin著 黄牧仁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