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消肿方治疗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 3

通络消肿方治疗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贺敏 ,蒋鹏飞通讯作者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科    448000

【摘  要】目的:观察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治疗中通络消肿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呋塞米片口服治疗组(对照组)和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治疗组(观察组)两组,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周径的变化、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率、双下肢肿胀减轻率、活动度增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7.429,5.844,7.840,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00%(21/25)高于对照组54.00%(12/25)(χ2=10.51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食欲、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8.00%(2/25)、4.00%(1/2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0.000,P>0.05)。结论: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治疗中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呋塞米片口服治疗好。

【关键词】肿瘤;术后;放疗;双下肢水肿;呋塞米片;口服;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

下肢淋巴水肿是恶性肿瘤术后及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其发病率高、凹陷性水肿、肢体周径及体积增粗增大、外观表皮粗糙质硬、形成橡皮肿、影响美观,进一步发展制约下肢关节,造成关节活动受限,机能丧失[1]。尽管淋巴水肿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易治疗而引起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探讨中药治疗肿瘤术后放疗后所致双下肢水肿的临床观察,评估中药治疗肿瘤术后放疗后所致双下肢水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依从性及毒副作用,并重点评估治疗后双下肢水肿缓解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呋塞米片口服治疗组(对照组)和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治疗组(观察组)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年龄33~88岁,平均(60.23±10.52)岁,女性7例,男性18例。在体质指数方面,19~23kg/m2 11例,24~27kg/m2 14例;在病程方面,1~3年18例,4~6年7例;在肿瘤类型方面,肝癌7例,肺癌6例,肠癌4例,胃癌2例,淋巴癌1例,其他5例;在肿瘤分期方面,Ⅰ期12例,Ⅱ期12例,Ⅲ期1例。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34~89岁,平均(61.02±10.86)岁,女性7例,男性18例。在体质指数方面,19~23kg/m2 10例,24~27kg/m2 15例;在病程方面,1~3年17例,4~6年8例;在肿瘤类型方面,肝癌8例,肺癌6例,肠癌4例,胃癌2例,淋巴癌1例,其他4例;在肿瘤分期方面,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1)住院时间均在1周以上;2)均符合双下肢水肿的诊断标准[3];3)均具有清醒的意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肾病综合征及心力衰竭等;2)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存在;3)外敷部位破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呋塞米片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期间,均要求抬高患肢15度一20度,并用弹力绷带由远端向近心端加压包扎患肢,每日更换弹力绷带1次。

1.2.2 观察组

给予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①内服。具体药方为:桑枝30g,黄芪30g,海桐皮15g,防己15g,生地黄15g,益母草15g,伸筋草15g,姜黄10g,川芎10g,当归10g,水蛭10g,桂枝10g,白芍10g,桔梗10g。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2次,早晚各1次;②外敷。在棉质布袋中分装通络消肿方粉剂,均匀摊平布袋中的药粉,厚度最好在0.3~0.5cm之间,在患者肿胀肢体处外敷,用3M透气胶布固定,对环扎式固定进行有效避免。定期更换,每8h1次。或在药粉成硬块或布袋全部湿透的情况下及时更换。

两组均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1)治疗前后患侧下肢周径的变化。取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4点处进行测量;2)临床症状。包括疼痛感减轻、双下肢肿胀减轻、活动度增大;3)生活质量。自制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内容包括疼痛、睡眠、食欲、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5项,每项0~6分,总分0~30分,表示低~高[4];4)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热痛、皮肤破损。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水肿消退率,0~9%、10%~29%、30%~50%分别评定为无效、有效、显效

[5]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周径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周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周径均小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周径的变化比较(mm,

时间

组别

n

大腿中段

膝关节

小腿中段

踝关节

治疗前

观察组

25

60.71±3.16

24.53±2.88

40.42±2.67

27.90±5.04

对照组

25

60.70±3.14

24.55±2.90

40.40±2.48

27.71±5.25

t

0.016

0.035

0.039

0.185

P

0.987

0.973

0.969

0.854

治疗后

观察组

25

56.83±3.20

23.00±2.31

36.93±2.67

24.80±3.23

对照组

25

58.62±3.19

23.95±2.36

38.65±2.46

26.33±4.32

t

2.801

2.034

3.325

2.006

P

0.006

0.045

0.001

0.048

2.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率、双下肢肿胀减轻率、活动度增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7.429,5.844,7.84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n(%)]

组别

n

疼痛感减轻

双下肢肿胀减轻

双下肢活动度增大

观察组

25

19(76.00)

17(68.00)

16(64.00)

对照组

25

13(52.00)

11(44.00)

9(36.00)

χ2

7.429

5.844

7.840

P

0.006

0.016

0.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00%(21/25)高于对照组54.00%(12/25)(χ2=10.519,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25

12(48.00)

9(36.00)

4(16.00)

21(84.00)

对照组

25

9(36.00)

5(20.00)

11(44.00)

14(56.00)

χ2

10.519

P

0.001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睡眠、食欲、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食欲、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睡眠、食欲、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时间

组别

n

疼痛

睡眠

食欲

治疗前

观察组

25

4.60±0.67

3.73±0.98

4.04±0.63

对照组

25

4.61±0.65

3.72±1.00

4.02±0.64

t

0.076

0.051

0.158

P

0.940

0.960

0.875

治疗后

观察组

25

3.65±0.76

4.43±0.73

4.77±0.44

对照组

25

4.23±1.63

4.03±1.01

4.41±0.32

t

2.280

2.270

4.679

P

0.025

0.025

<0.001

表4(续)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时间

组别

n

治疗依从性

日常生活

总分

治疗前

观察组

25

3.51±0.73

3.86±0.76

19.86±3.25

对照组

25

3.25±0.71

3.88±0.74

19.89±3.13

t

0.069

0.133

0.047

P

0.945

0.894

0.963

治疗后

观察组

25

4.80±0.80

4.30±0.70

23.36±3.45

对照组

25

4.12±0.75

4.00±0.72

21.03±3.25

t

4.385

2.113

3.476

P

<0.001

0.037

0.001

2.5 两组毒副作用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8.00%(2/25)、4.00%(1/2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0.0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毒副作用比较[n(%)]

组别

n

恶心呕吐

皮肤瘙痒

皮肤红肿热痛

皮肤破损

总发生

观察组

25

1(4.00)

0(0)

1(4.00)

0(0)

2(8.00)

对照组

25

1(4.00)

0(0)

0(0)

0(0)

1(4.00)

χ2

0.000

P

1.000

  1. 讨论

肿瘤术后、放疗后所致下肢水肿的治疗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中外学者都做了大量探索但至今仍无1个令人满意的结果[6]。这些探索性治疗基本分为保守治疗(利尿剂、气囊压迫、梯度压力套、热疗、自体淋巴细胞注射等)和外科手术(淋巴系统与静脉的各种吻合术、根治性切除术、分阶段皮下组织清除术、吸引刮除术、Thomposon真皮埋瓣术等)两大类,效果多不佳,应用渐少

[7]。中医学认为肿瘤术后放疗后淋巴水肿,究其病因多由于肿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久病、手术放疗等耗伤气血,气血运行不畅、寒凝痰滞、气血壅涩,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则聚而成结节[8]。《灵枢·五变》载:“寒湿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诸病源候论》云:“有下于乳者,其经络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成痈肿”。中药组方治疗肿瘤术后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既能减轻手术、放化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预防癌细胞复发转移,又能改善下肢淋巴水肿病情,切合术后放疗后气血损伤、经脉瘀阻、水湿停聚的病因病机,故中医药治疗术后放疗后并发症是目前国内主要发展趋势[9]

中药通络消肿方由12味中药组成,从方剂的组成来看,黄芪利水消肿托毒;金银花清热解毒;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祛湿;当归、白芍补血养血,与甘草相合则缓急止痛;玄参软坚散结、泻火解毒;水蛭、蜈蚣、全蝎入肝经,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和祛湿消肿之功[10]。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率、双下肢肿胀减轻率、活动度增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7.429,5.844,7.840,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00%(21/25)高于对照组54.00%(12/25)(χ2=10.51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食欲、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8.00%(2/25)、4.00%(1/2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0.000,P>0.05),说明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治疗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不仅达到了缓解肿痛的作用,还达到了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其优势显而易见。原因为其以通络消肿为治疗目的,能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微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消除局部瘀血和水肿,改善色素沉着和组织硬化等营养性改变,达到治标治本的疗效。

综上所述,肿瘤术后放疗后双下肢水肿治疗中通络消肿方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呋塞米片口服治疗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雄燕,陈勤华. 消肿方贴敷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双下肢水肿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7):81-84.

[2]胡素琴,牛彩丽. 自制消肿方治疗肺癌患者双下肢水肿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1):1765-1767.

[3]王艳敏,王露,刘岢,等. 隔药饼温和灸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伴双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2):3947-3951.

[4]耿秀苹,靳杨,董婧,等. 冰硝散外敷配合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下肢水肿的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20,39(6):618-621.

[5]丁艳艳,王文萍. 加味五苓散治疗恶性肿瘤双下肢水肿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16,47(9):61-63.

[6]孙响波,刘新华,孙红,等. 冰硝散塌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糖尿病肾病双下肢水肿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8):699-701.

[7]苏启航,杨洪涛. 杨洪涛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水肿验案一则[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9):758-759.

[8]付晓芳,陈姣,屈波,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双下肢水肿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2):2208-2210.

[9]赵如琴,郭月月,薄祥敏,等. 雷火灸辅助治疗阳虚证糖尿病肾病下肢水肿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17,32(19):13-15.

[10]景光婵,董振华,石玥,等. 协和中医临床诊治经验荟萃(34)——肝功能异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2):1257-1259.

荆门市引导性科研项目:2021YDKY051